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职场就是修道场,做事是最深刻的修行

你,究竟体不体面?

我是个宅男。宅男的表现是: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宁可在公司加班,也不愿意出去应酬。

如果出去应酬,一般喝茶但不吃饭,更别提喝酒了。

如果必须吃饭,多于三人以上的饭局肯定不去。

如果多于三人,必要有一位是岁月之交或专业领域令我感兴趣的人,才有动力出去。

和商界传奇X大哥聊天,他感慨:中国社会,越到上面越好混。

上面的人,专注做事,凭本事吃饭,一般不怎么也没精力算计人;

下面的人,专注“做人”,靠关系牟利,脑筋滴溜溜转,累你个半死。

大巧若拙。我做管理,管理沟通方式上,直接简单得近乎粗暴。我相信绩效考核永远赶不走精英,也相信坦诚沟通伤不了成年人,我希望召唤和培养“上面人”。

我们都希望站着把钱赚了。赚“体面的、有尊严的钱”。

我折腾了15年才体面地坐在办公室里,用体面的iMac,吹着貌似体面的牛。

但体面,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尊严吗?

我现在内心强大,可以坦承自己当年是“搬地板砖”出身。

我不知道搬砖的经历是否体面,但在18岁的年龄,心思围着姑娘的审美转,至少在六线城镇,觉得“吃公粮”的哥哥才最体面。

如何去定义体面?

我去见过某国有矿产公司的一把手——矿长,为了解决一个亲戚的工作问题。

矿长办公室比篮球场还大,我去和他握手,我走过去,走啊走,一直走不到他老人家跟前。那一刻我深深感觉,自己很不体面,从内到外的猥琐;觉得亲戚更不体面,大小伙子,还靠别人帮忙找工作。

10年前从销售管理转行做产品策划,跨度比较大,记得很清楚,一天发出去200多份简历,有5个电话通知我面试,最后一个公司要了我。

一天发200份简历,我没有感觉不体面,反而认识到自己执行力其实蛮不错。

体面体面,先靠体力,后靠面子。

商业世界很现实,它只在乎你的业绩,没人关注自尊。有业绩为体,才有薪酬、地位做面子。

光拿钱不干活,我认为不体面;业绩很烂还要这要那,这不是不体面,而是找死。

面试一个经理,做背景调查发现其简历大幅注水,轻视别人的智商,很不体面。

我经历过奇葩公司,老板喜欢玩内斗,喜欢天下大乱,这不有病吗?太不体面。

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从体到面,从不体面到体面的过程。

渣事做过?尽力补偿,下次不做,不妨碍你继续体面。

我喜欢住国际公寓,环境优美,关键是人少。买房也倾向于越贵越好,哪怕小点儿。

为什么?体面!没时间和心力,与黑物业和恶邻纠缠打架。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营销将2010年之后的中国奢侈品热潮,解释为富裕人群“身份的焦虑”。

其实现在来看,我称之为“安全感的焦虑”。什么叫安全感的焦虑?比如我18岁时,一个人去西安打工。一出火车站,就被人围住。有卖身救父的女孩、有身患重病的老奶奶、有丢了钱包没饭吃的中年夫妇……

为什么都围着我?我一脸单纯善良好骗呗!

好吧,如果你肌肉发达、戴着大金链子和墨镜、身上有青龙白虎刺青、眼神凶残一脸横肉,你去火车站,估计会有崇拜者给您让座。

社会心理学有个“符号互动理论”学派。我在北师大演讲时提过:肌肉、金链子、墨镜、刺青、横肉……这些符号,表达的意思是:不!要!惹!我!

外在是内在的延伸,内在的体面呢?

竭尽全力远离庸人,竭尽全力改掉庸人的毛病,最好不要进出庸人的场所。

天下一人饥则我饥,天下一人寒则我寒。

如果寒门子弟曝尸街头,老父母妻儿朋友是不是更心寒?

我家大公主瞳爷,钟爱在海边玩沙子。在呼呼啦啦的海边,看着她认真的背影,我忽然想道:其实我们都是在海边玩沙子的小孩,在岁月之浪侵袭而来前,我们只有加油抓紧垒起自己心目中的城堡。但如果遇到有沙子磨脚,不要硬抗,要先弯腰,把沙子倒出来。

切忌用体力上的勤奋,代替脑力上的懒惰

我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同时掉进了一个瓶子里。这个瓶子并没有盖上盖子。为了逃命,蜜蜂整天在瓶底横冲直撞,时不时地又咬又叮,仿佛这样可以撕开一个洞似的。而苍蝇乱飞了几圈发现四处都碰壁之后,果断往最上面飞,很快就从瓶口飞出去了。蜜蜂最后累死在瓶子里了。

蜜蜂很傻,对不对?但是你要是对比一下现实生活,就会发现有多讽刺。

日本“经营之圣”盛田昭夫说过:“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件是可以轻轻松松得到的。因为美好的东西总是太珍稀,太复杂,太难得到。”好东西当然难得到,但太多的年轻人活成了蜜蜂,不停地埋头苦干却一无所获。

勤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创业还是职场,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程度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上共有1226人,其中女性只有104人,10%都不到。某位从事私募股权行业的亿万富翁,在解释为什么女性很难成功迈入顶级富翁行业的原因时,举了个例子:不是因为女性比男性笨,不是因为女性传说中普遍计算能力不行,也不是因为她们冲劲不够贪图稳定,而是因为不够残酷,不够现实。

“她们缺乏霸气和强力手段,在黑暗的丛林中经常妇人之仁,只能做到中层。有一次当她斥责手下的女下属犯了错误时,她自己竟然哭了……”顶级富豪怎么会这么软弱?这位亿万富翁摇头惋惜。

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被投资人整哭过,苹果的乔布斯也被董事会整哭过,当他们哭的时候都失败了:舒尔茨融资受挫,乔布斯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但当他们再梗着脖子回来,变得无比理性的时候,成就了不世传奇!

人在职场,一定要超级理性。公司不是家!公司要稳定、公司要发展、公司要基业长青!对于个人而言,你不是利润就只能是成本,你不是动力就只能是累赘,你不是凝聚力就是破坏力。

恐惧和欲望不仅仅是市场的动力,也是人降格为动物的先兆。吸口气往前走,不要兔死狐悲做loser(失败者)模样。职场修炼的唯一任务就是:让自己不可替代。既然是工具,就做一个大佬们信任的好工具。其实啊,何必那么玻璃心,人活在世上,王侯将相,谁又不是工具呢?

1226位亿万富翁中,白手起家的有840位,占了将近70%,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先决前提,运气的作用也很大,但更来自他们快速认识并适应了现实的残酷。你善良纯洁,挺好,但如果你能救死扶伤,就不愁没有工作!我们都被裹挟在社会化大分工体系的洪流之中,不管愿不愿意,无论承不承认,每个人都根据稀缺性,而被暗中标好了价格。

商品的价值是使用价值,人的价值是利用价值。如果你一无可用,企业凭什么给你一月5000元、10000元?岗位薪酬制度的前提是你究竟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的问题越重要越复杂,你的位置就越显赫。

当别人对你翻白眼,对你扔砖头,你不要叫嚣着什么素质和尊重,社会是个需求满足系统,一旦你进入,就必须承担满足市场需求的责任。你能写出人人痛哭流涕的剧本,至少年薪百万吧?你能为企业制定出严谨科学的市场方案,那人人都得喊你老师吧?你能带领团队将产品卖出去,头衔至少是个总监级吧?

智慧的出发点是怀疑,道德的出发点是相信!商业中不要掺和伦理,也不要抗拒别人对你的怀疑。想获得职位,就得把事情搞定,要不然就只能被离开。好吧,让我们撕掉温情脉脉彬彬有礼的虚伪,这是社会的全部事实。用不可替代性来定义自己的身价吧。

职场巨婴,还真不少

先讲三件真事。第一件是一位40岁的程序员,每次来我办公室,不敲门,而是在窗户上瞪着大眼窥探,我经常一愣神就被他吓个半死。

还有一位矮个的前同事,够不着窗户,也不敲门,而是穿着凉鞋蹦起来窥探。忍无可忍,我开会时明确在制度上写:一不能无故窥探,二尤其不能在老总办公室门外蹦跶。

第三位前同事,岁数一把,职业化不足,每天喜欢琢磨领导的喜好,琢磨领导在公司的人脉,琢磨怎样打击异己、巩固权力,就是不专注工作。离开时反而满腔怒火地怨恨我苛责和排挤他。职场中,有很多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老板开始抱怨:中国的职场人不专业,“找个专业的人本来就很难,若想找个专业而且敬业的人,真的犹如沙里捡金,太难”!

先不说专业,先说“敬业”。我在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过。记得办公室里有一个电话销售——25岁左右的年轻日本小伙子,每天跟疯了一样工作。每次我打卡时,他已经在打电话了,我下班时他还在打电话,中午甚至连吃午饭时,他还在打电话。而他的午饭,通常一瓶可乐和一盒薯片搞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成功?

这个时代就需要这样敬业的人,将个人利益和职业生涯交给公司的人。这样的人,老板跟他聊的不是工资的事情,而是会出让更多的利益、平台、权力,甚至股权。

专业的表现就是“说到做到”。生命的本质是时间,品牌的本质是承诺,不遵守承诺就是在谋财害命,连累自己的个人品牌一文不值。

一个人专业不专业,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判断:

第一,有没有无故失约?在职场,无故失约,一定没有第二次合作机会。

第二,是不是热衷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比如不用专业知识说服客户,只知道喝酒吃饭聊天,这就是典型的不专业。

第三,有没有搞定能力?作为员工,你承诺的工作时间节点,如果搞不定,一定会丧失印象分。

愚蠢的人总是盯老板的手,根本没看到手指向的方向。锤子总是坚信别人也是锤子,给自己画地为牢铸造了一堵墙,认为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样。

所有新人进公司之前,我都会声明三点:

第一,以投资人的利益为第一考虑原则,这是团队存在和做事的前提。欺上瞒下是短视低俗的土匪做法。我坚信,“没有人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第二,进入团队,不要搞宗派、玩小动作,所有事情都能放在桌面讲。力求做事做人出于公心,坦荡简洁。

第三,对人才的评价,我只看两点——个性成熟度和专业成熟度,细化为三个指标——视野、格局和心态。我认为这三点是一个人与另一人的根本区别。当然落实在执行中就是:有没有责任心?能不能搞定?前者是存在的前提,后者是成为高管的基础。

停止幻想!职场的本质是交换

职场的本质就是“交换”。以拼搏做业绩,以结果换尊严。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过:“我们不能期望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慈善心中得到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关怀他们自己的利益中去得到。”

找工作、找平台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营销的过程。但如果有人邀请你坐火箭,你就不应该计较所坐的位置。先拥有做事的权力和平台,然后以公司为平台,赚市场的钱和获得赚钱的能力。这是正常和稳妥的逻辑顺序。

一、如何靠谱地给自己定价

有一次,猎头帮我找到一位有多年销售经验的人,他有15年工作经验。跟他相处了一个月,我发现他最大的问题是“不成熟”。

“不成熟”首先体现在“自我评价过高”。这位“老人”总觉得自己身经百战,管理能力极其强悍。要不是照顾他的面子,我真想给他挑明:拜托,你还在找工作好吧?你要是能力那么强,应该工作找你的。年龄不代表能力。我真的不知道他的自信何来。“给自己打个6折,给别人加上3分”,这是我最后送给他的话。

“不成熟”还体现在“对薪酬的要求极高”。商业规则是在商言商,“给承诺才能提要求”,你在漫天要价之前,要先问自己一句:我能为对方带来什么?贡献什么?老板的钱也不是睡一晚,地里就能长出来的。

世界是面镜子,你只看到你愿意看到的,这叫幻境。陷入幻境很危险,挣脱出来,一需要棒喝,二需要慧根。事业即为修行,我们修炼的无非就是——“纤尘不染的客观心”。心如墙壁方能入道,外不着相,内心不乱,佛教称之为“大乘壁观”法则。职场中,一定要头脑清晰。站在企业和老板的角度,评估一下自己几斤几两,到底值多少钱。自己是宝剑就不要往挖掘机里凑,自己是红酒就不要往沙县小吃里凑。

二、送你三个锦囊

职场中什么人容易成功?我来告诉你:傻子和疯子。傻子是肯吃亏的人,疯子是肯行动的人,我在公司统称他们为“可爱的人”。

精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职场这样的实例太多了。凡是做过老板的人,看人一看一个准儿。我现在基本上通过一顿饭就可以看清楚一个人。员工要坚信一点:掌控整个公司的老板必定不是瞎子,他会敏锐地辨识出哪些是“精明人”,哪些是“疯子”“傻子”。

对于“精明人”,我的做法是,定量化管理,严格考核KPI。对于“疯子”“傻子”,我会有意识地给他们展现个人优势、施展才长的机会,他们会珍惜机会,立下显赫战功,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自然就越来越重要。

我很赞同女强人徐新的观点:员工分为明星、牛、野狗和小白兔。“野狗”业绩好,但拉帮结派,这种人要高调辞退;“小白兔”跟着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没有业绩,最后熬成“大白兔”,因为有他挡着,下面人上不来,而且浪费你大量时间,“大白兔”也必须辞退,企业才能进步。高调辞退“野狗”和“小白兔”,把所有精力用来扶持“明星”,让“牛”失去左顾右盼的机会,奋力成为“明星”。

这是大多数公司的“潜规则”。明白了这套“潜规则”,你再结合自己的斤两,就应该明白该怎么做了吧?

对于资质平庸、出身寒门、学历一般的你我来说,让自己变值钱的最稳妥的方式是让技能提升起来。这里,我给大家传授三个小妙招。

第一,你可以跳槽,但不要跳专业。专注一经,以此为生。专业是高薪最强有力的理由。我总是对我的员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感谢专业主义,感谢市场经济,一个人可以“以能力和业绩换取尊严”,不需要蝇营狗苟,不需要阴谋权术,不需要与恬不知耻的混子周旋,不需要浪费生命在酒局饭桌上。

第二,遇到能力强、肯教你、肯提拔你的人,千万不要放过。绑定这种人,以前你可能是赤脚追飞机,之后最差也可能是坐上了“和谐号”,一路顺风,局势大好。2006年,我见过新东方创始人中的一位。曾经是学历一般的农村小孩一枚,现如今身价千万。凭什么?忠诚!他可是跟着俞敏洪沿街找电线杆刷糨糊出身。就这么一直跟着,跟来了千万身价。

第三,一定要拿业绩说话。职场人,都是自己打造自己,业绩是高薪最好的证明。我现在对高管的观察只有两点:首先,人品正不正,是不是做事的人?其次,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没有练出来?一个人在职场值不值钱、有没有底气,靠的是业绩和搞定事情的能力。清晰思路,减少试错成本,才能在有限的职场中创造出无限的成就感来。

马云在打高尔夫,而我在练俯卧撑

2012年我在上海工作,晚上9点多,看浦东某健身房,姑娘帅哥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我不由冒出四个字“阶级幻境”。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里”。人对世界的认知,并非对世界本身清醒的认识,而是对事物所代表的“意义”的认知。社会是一个被“意义”建构的体系。说白了,是幻境。记不记得《黑客帝国》中,墨菲斯摊开手让尼奥选择:“红药丸,蓝药丸,你要哪一个?”

马云迷上了高尔夫,为了和吴鹰PK,专门请了一位英国教练,让人隔三岔五从伦敦打“飞的”来杭州。2000年,我当时上中专,愁得年纪轻轻冒白发,怕失去斗志,于是每天早上起来,逼自己做100个俯卧撑。这种焦虑感,伴随了我15年。

相对于低效率的休闲,我更喜欢忙碌的工作。在处理完各种情景的挑战后,晚上躺在床上,感觉头脑又生长出强健的肌肉,很充实很带劲。即使身体多二两肥膘,那又如何?我时常在员工都下班离开之后,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风吹着窗帘,我感觉很自在。

社交效率其实很低。再加上不幸遇到各种装的人,实在烦得要死。不如谈谈客户、抓抓产品更有意义。人若无名,低头练剑。所以现在谁想约我见面,我直接发给他一个“在行”链接,舍得一小时出2300元再说。韩信是盖世英雄,遇到流氓,为了省时间省精力,麻利装孙子。但当时不知名的韩信,懂他的人,举国上下,能有几人?

文人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宅男之傲娇腔调,我给满分!

健身是反人性的。所以坚持下来的少。我请过私人教练。那个“90后”小哥折腾得我快废了。后来打电话催我去训练,我都不敢接。最后买了器材在家练。我的节奏我做主,有恒则天下无不成之事!

入行时,有位早实现财富自由的老领导告诫我:

优秀是一个陷阱。你刚毕业能优秀到哪儿去?

职场前10年,不要参加同学会,不会跟别人比。闷下头好好干10年,10年后我保证你鹤立鸡群。

10年过去了,信然!这种高手你认为他会轻易社交吗?他也就跟马云老师玩玩高尔夫。人与人的距离,近的跟点赞拉黑一样,远的如同两个世界。

做事就是修行,磨心性亮眼睛,将头脑磨成一把剑!无论是修行还是学习,对我而言都是发自内心的享受。解构一个新事物,管中窥豹,抽丝剥茧,刹那间云开月明,抬头再看山已经分明不是山,不由得心中大喜。

职场人的宿命是“专业主义”

在我看来,职场人的宿命是“专业主义”,你或者成为专家,或者成为混子,没第三条路。

是专家迟早会发光,是混子迟早会曝光。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生活可以混,你可以各种作,都没问题,顶多毁了自己的生活。但工作中混,那一定会被“拿掉”。管理学中有一个“坏彼得法则”,每一个下级都会自觉自愿地向上级中最差的那一位学习。不称职的上司,无论存在于哪个组织,都是企业文化和战斗力的灭顶之灾。

灵魂和身体,至少一个在路上。有一年我从国外旅游了一圈,回来一出首都机场,打开微信朋友圈,顿时觉得压抑。大家发泄着负能量,扯一些家长里短,说到底还是格局问题和时间价值问题。我在《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一书中,将大家发朋友圈的内心驱动归结为“阶层、知识和情感”。阶层分为炫耀和强调,知识分为猎奇和学习,情感分为宣泄和互动。现在朋友圈中“学习”的驱动,确实有点少。心理学中有个词叫Existential Crisis(存在危机),即追讨“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多年前看舒尔茨的自传,舒尔茨对自己说:“I could not allow myself,to drift into the sea of mediocrity,after so many years of hard work.”(我不能容忍自己沉入平庸之海,尤其是在这么多年的奋斗之后。)那么,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萌生过出国的念头,学法语时,和来自法国图卢兹的、波音公司的年轻高管、“85后”Ivy同志,一边品红酒吃奶酪一边聊历史。后来喝高了,被Ivy一激,成串的法语句子绵远如安河桥下的水。C'est la vie(这就是人生),瞎扯中随口一句,被我口头禅了好几个月,它适用于任何情景的结束语,每当我深沉地说出来,我性感沧桑的形象呼之欲出,所有法国朋友都“不明觉厉”(网络用语,意为“虽不明白在说什么,但是觉得很厉害”)。

生活的本质是选择,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场走向坟墓的舞蹈,一场注定要孤独的盛宴,一场持续不断的试图不堕入平庸泥潭的努力。平庸到底好不好?平庸之美与平庸之恶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在各种折腾中,你何时能坚定决绝地告诉自己,“差不多了,该停下来了”,即便后面有更奇诡的风景更丰满的世相,你也不后悔?

生命的种种艰辛才是核心,成就不过是历尽艰辛后的副产品,且不可直接得到。诗人北岛叹息:人生的痛苦是绝对的,而快乐是相对的。但生命只有自我消融在艰辛中时,才能达到一定高度。埃隆·马斯克在十几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The only thing that makes sense to do is strive for greater collective enlightenment.”(为人类的进步而奋斗。)看看人家这话,我对自己真是惭愧得要死。

花花红尘皆为修行,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生活的核心应该只有两个:除了有安全感的家庭,就是有存在感的事业,唯此两者才能赋予生活终极意义和个体内心宁静。其他,vanish without a trace(一切皆是浮云)。而要拥有事业上的存在感,你首先必须是个专家。我入行时也经历过在图书大厦一站一天、一个书架一个书架看书的经历,经历过两天一宿改一个破方案的时刻,经历过忙叨叨一天直到下午才吃上早饭,经历过对社会对自己乃至对人性的彻底否定。

行到极处便是知,我不会做一个混子,我的企业里不允许有一个混子。至少我能保证这两点。

脚下踩踏实了,再往前跑

有两个传奇人物的故事,估计很多年轻朋友不知道。

有一位IBM中国公司的底层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清扫卫生,她坚持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自己,分秒必争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很快就脱颖而出。在同一批竞聘者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然后是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区域总经理,最后做到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职位,这个过程她用了12年的时间,她就是曾经的“打工皇后”吴士宏。

另一位曾经在一家名为汤姆·麦坎的小鞋店打工,做售货员。虽然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但他认为这份工作可以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非常有意思,因此他干得很愉快。凡是有顾客进商店,他就会给他们拿来各种样式的鞋子,井井有条地依次放好,然后让他们试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种款式的鞋子,他总会不厌其烦地推荐另外一双鞋。在鞋店当售货员的几年中,他从没让一个走进鞋店的人空手而去。他就是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

新生儿在没有学会走路前,如果让他跑,势必会摔跤。只有经过翻、爬、立、摔倒、再摔倒,他才能大步跑起来,这个学习的过程容不得一点儿偷懒和懈怠。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从一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大学毕业后到30岁以前是最佳的“职场经验学习期”,就如同新生儿走路之前的学习期,“职场经验学习期”把握好了,就为以后起飞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如果把握不好,以后就很难起飞,至少飞不高。

我们的大脑在二十几岁时为了适应成人期,达到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成长期的高峰,这说明无论你想改变什么,二十几岁是最佳时间,是我们认识、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你,无所畏惧,所以有奋斗的热情;心无旁骛,有大把的时间;生活简单,能面对更好的自己。二十几岁,你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一项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二十几岁千万不要因为任何事耽误人生最重要的事:发展自己,创造自我价值。大学期间的学习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工作之后,找准方向、不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才能让我们真正无往不利。

(2)在大城市打拼。我总是跟团队成员说:北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它无比包容,你所拥有的梦想基本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只要你足够坚持。年轻时不拼搏不闯荡,什么时候去闯荡?

(3)选一个行业扎进去。目前人才是处于饱和状态,只有新兴行业或特殊行业的人才供给不足。对于新人,用人单位的普遍做法是一开始安排在相对比较低的岗位上进行锻炼,以做人才储备。年轻人如果对于这种安排不满意,觉得这样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就对工作懈怠或频繁跳槽,那就会错失最佳学习期,损失的还是自己。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郡县,工作之中无大事,工作之中无小事,最琐碎的工作也能训练出一位CEO(首席执行官)的品质。

(4)结交几个有力的朋友,拓宽自己的世界。十几岁不知世事,三四十岁又会过于世故,二十几岁结交的朋友是最真诚、最交心的,他们很可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的有力人脉,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们很多帮助。

(5)养成影响一生的自我管理的好习惯。李嘉诚说过:“自我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能力的催化剂。”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对待目标和任务,如何处理理想和现实,这些习惯决定着你未来的方向。

(6)不要怕吃苦!做事就是“打苦禅”,口诀就是“挺、熬、忍”,坐得住成仙成佛,坐不住变成飞禽走兽,重新修炼。这世上没有任何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丢掉幻想,调整认识,重新出发吧。

(7)按下你的轻狂。钱钟书说:“一个人,到了二十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三十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在青年时期,人有虚荣心和野心也很正常,但要尽快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天赋方向,让内在的目标取代外在的虚荣心和野心,让自己尽快靠谱起来。

搞定“贵人”的基本功

贵人肯定是比你强的人,可能是犀利的投资人、干练的经理人、老练的销售、呆萌的程序员、风趣的文案高手,反正是你急需但又不见得能看得上你的牛人。

我认识一位做私募股权投资的“80后”,气质儒雅温和,笑着说,“本来他们不需要钱的,我去和他们大老板聊了会儿,就带着我玩了”。这一“带着玩”不得了,他7月份投进去1000万元,10月份该公司上创业板他拿回家5000万元。

据福布斯统计,中国10亿富豪大约有8100人,光北京千万富豪就有18.4万人,亿万富豪1.07万人,能发财的项目大家都看得很明白,就是看临门一脚时“贵人”带不带你玩。

Dropbox创始人、CEO德鲁·休斯敦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提出三点人生建议: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找到最合适的圈子,以及不要浪费人生的每一天。这里面所谓的圈子,就是贵人圈的意思。

信息爆炸时代,想要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智慧十分困难。我们都认为自己是自由意志,其实这是幻觉,我们往往处于自动驾驶巡航定速的状态,思考和行为模式相当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加入一个多元化高质量的“贵人”圈,可以避免被蒙蔽的危险,朋友是你的眼睛、耳朵、大脑和底牌,使你决策更理智。如何搞定这些“贵人”,除了三顾茅庐的诚意、勇于分享利润,有没有更实际的方法?

有!那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位贵人。

当某些人还把钻营拍马、世故圆滑、喝酒扯淡,当作情商与本事加以鼓励欣赏时,我已然无力吐槽。年轻人的苦恼无非是:自己想站着,亲朋好友无一例外地告诉他,跪着舒服!

当年瑞士投资公司的蔡崇信放着400万元年薪的高管不当,不顾一切地投奔月薪只有500元的阿里巴巴。只有你自己代表了更好的前程、更高的未来收益和更有成就感的事业。自己变成贵人,让你的斗志、态度和精神变成一面旗帜,让你做出的每个承诺都成为现实,曾经高不可攀的贵人会很自然地来投奔依附你。

你要永远保持真诚坦荡的合作态度。要有大格局,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扬扬得意自吹自擂,气场就低了。一味索取,不懂付出,或一味任性,不知让步,到最后必然输得精光。共同成长,才是生存之道。

你要具有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人的核心竞争力绝不是什么温柔体贴,幽默大方,那是无关大局的锦上添花。创业人真正的内核是:永不停息的自我进化能力。

李嘉诚的勤奋和自律是出了名的,这位幼年辍学的老人,每天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节目,不仅看还要跟读。孤独是李嘉诚最自然的常态,他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不断地自我升级和进化。这是一种令人敬仰、催人奋发的精神,一种从绝望中义无反顾地寻找希望的精神,市场经济中最宝贵的企业家精神。

你要具有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大部分人一出生就注定:此生将是战斗的一生!战斗也许会有暂时的失败,但只要你还在战斗,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8天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1660件,处理国事计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皇帝都这样,你还偷懒?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不会强大;没有流过泪水的人,不会有坚强。当你下定决心做事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当你满脑子全是目标时,等待你的必将是成功!

老板喜欢什么样的“90后”

我曾见到一位“90后”,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聊了有10分钟吧,真聊不下去。立刻打发她走人。傻不傻精不精,没趣没料没见识,还心高气傲、装腔作势。极其优秀的“90后”,我也认识不少。或因企业家父母加持,个性极成熟,令我都汗颜;或因书香门第、举止优雅才华横溢惹人怜爱;或因天资禀赋、视角诡异见解深刻,令人受益匪浅。

一、企业不欢迎的“90后”

我也是一路拼命成长过来的,也算和数不胜数的亿万富翁们,秉烛夜谈过,并肩作战过。不敢说多有见识,也算阅人不少,有些教训和经验。

第一,不成器的“90后”,背后多有一对没见识的父母;家庭背景决定了子女的状态,而这个决定,有可能是一生的烙印和永难翻身的厄运泥潭。

第二,不成器的“90后”,一般都自我评价过高,觉得自己是真命天子、人中龙凤。不知道社会是铁打的,不着边际的自信才是纸糊的。

第三,不成器的“90后”,不懂得“谦虚是最快的成长捷径”。我虽然天然呆,毕竟痴长十几岁,一年如果吃1000个馒头,10年吃的也够塞满一车皮了。你可以藐视岁月赋予的教训,但对能养命的馒头,请保持些许尊敬。

二、企业喜欢什么样的“90后”?

我刚毕业,就管40多个销售员,像傻子一样被忽悠;在最近两年,招聘过不少“90后”,也算相对了解企业的胃口。

企业更喜欢的“90后”是这样的:聪明、谦虚、努力、上进、善良、综合素质高,能有点幽默感就更是极品了。这种“90后”,有两个特点:

第一,学习能力强。这点不多说了,职场中就是解决问题,没有学习能力很难有未来。

第二,心灵放松,气场柔和,个性成熟,进退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