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良渚的玉石

1935年5月,当时的西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施昕更先生在参加杭州古荡考古遗址的发掘时,发现了一枚带孔的石斧。看着石斧熟悉的造型,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施昕更先生是杭州城北的良渚镇人,从小在良渚长大,在他印象中,像这样器形的石斧,在他们家乡的墓葬中似乎并不少见。于是,他萌发了回良渚进行考古考察的念头。在征得了博物馆馆长董聿茂先生的同意和支持后,他返回家乡良渚,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远古时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并撰写了良渚考古的初步报告。从此,“良渚”这个名字开始为外界广为知晓。随着1959年“良渚文化”的正式命名,这个代表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系列五千年前的文化遗址的名称,更是传遍了整个世界。

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它的玉器。这些玉器大都制作精美,品类繁多,有玉璧、玉佩、玉琮、玉环等等,上面大都刻有精美的纹饰。一些玉器上的形象和花纹,后来直接出现在周朝的青铜器上,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和历代文化的上下承接关系。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只有在良渚文化中才形成了这样大规模的玉文化,并把玉器发展成了真正的艺术品。在良渚文化中,玉器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实用器具。比如,良渚玉器大都作为陪葬品出土于墓葬之中。这表明,玉器已经被当时的人们当作权力财富的象征,也表明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达,使得人们有余力将这样大笔的财富埋藏在墓葬之中。此外,还有大量玉器在祖先祭祀、宗教崇拜等活动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显示了当时人们文化观念和社会组织的发达。最重要的是,人们还在这些玉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刻画字符,其中一些字符是可以辨认的,学者们也努力对它们进行了辨认,作出了种种解释。虽然这些刻画符号还不能称为成熟和系统的文字,但是,一般认为,这些刻画字符应该就是中国古代甲骨文字的前身和萌芽。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玉琮

2007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代文化遗址的核心区域内,发现了巨大的古人类都邑城墙遗址和大型宫殿遗址,总面积达二百九十万平方米。经过碳-14测年法测定,这些古代城墙的年代大约在距今4300~4500年之间。这座大型古城遗址的发现,与先前发现的莫角山巨型土台遗址、反山高等级墓葬遗址一起,勾勒出了一个巨大文明古国的轮廓和风貌。这表明,在那个年代,良渚地区社会发达,文化繁荣,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早期阶段。

古代城址、财富、艺术、文字符号,这些元素有力地证明着一种远古文明的存在。但是,在良渚古国,还没有青铜器。古代文明还在艰难缓慢地向前演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