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印记
2015年8月,我被下派到朝天区曾家镇白鹰村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我以村为家,扎根基层,访贫问苦,认亲结友,找资金、寻支持,聚人心、谋发展,目睹了村民点点滴滴的变化,见证了全村滴滴点点的发展,我为勤劳朴实的白鹰人觉醒思变而叫好,也为自己不惑之年能为群众干点实事而欣慰。
爬坡下坎问民生。尽管天下着雨,在雨鞋雨衣备好的情况下,我们早早地出了门。四组的人员特别分散,但我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全部走完。
在任家丫就碰上棘手问题。一户人家新修房屋后山因连日下雨垮塌严重,户主希望我能给一个解决方案,因不是建卡贫困户,我只能拍下照片,全力安慰主人家,并准备尽力向上反映情况。雨还在下个不停,我无助地在淅雨的陪伴下忐忑不安地走向下一户人家。任某妻子子宫切除手术刚回来,看见我的到来特别激动。究其原因,自述是在广元手术时未经当地医院审批不予报销费用。因我不懂政策,当即给镇上分管领导打电话询问,领导答复出面协调。临行前经反复沟通和做工作,女主人激动的心情终于平息下来。我心中祈祷,下周随任某女儿到镇上协助办理医保报销相关手续时,但愿一切顺利。
随任家丫弯弯曲曲的泥泞小路向上行走两公里,在路的尽头、松林深处,一户独居人家房侧的露天水池给我留下较深印象。主人介绍,这是他们家的蓄水池,因冬天缺水严重,必须在夏天雨季时节装满水,才能保证顺利过冬。儿子在曾家中学读书刚回来,简单交流,感觉娃娃很有礼貌,且对考上广中充满信心。我的疲惫之意一下子全消,顿感希望之火在任家山燃烧。
从任家山小路下到山谷深处,在向组长的引领下来到姚家沟。向阿姨老伴去年刚离去,儿子残疾聋哑,女儿精神病长年乱跑到处流浪。在地税局的帮扶下,硬化了院坝地面,政府给办了低保。向阿姨很是满意,特别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再三叮嘱老人家注意身体,量力劳作。
天色已经暗下来,必须加快脚步往山外走。临近晚9点,终于走到主公路上。回望大山,是星光,是灯火,是希望!
冒雨走访何所惧。雨一直下个不停,车是不能骑了,我们只好步行到孙家梁,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建立村民家庭情况信息。看着那三五十年前建的老房子,多数人家都是泥巴墙、泥土地面、泥土院落,有的甚至是四面透风,像样的家具更是谈不上。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时都不知该问点儿村民啥家常事,说点儿啥安慰语。
贵先叔年近六旬,因手有残疾,老伴又多病缠身,虽顽强自立,但终因家无主要劳动力而致贫。老两口并无太多要求,还一个劲地感谢我们去看他,感谢市地税局的同志时不时地去慰问,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别时,看着他们用企盼的眼神远送我,并热情地招呼我再去,我的心沉沉的,久久难以平静。德叔算是孙家梁上住房相对好的一家了,中午十一点半,一家人才从曾家镇卖核桃回来吃早饭。正拉着家常时,女主人姚大妈已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来一定要我吃下,盛情难却,我边吃边问长问短,还夸大叔房子修得好。大叔说,现在没本事了,儿子在外打工时是个工头儿,一年可挣回七八万,但前年因安全事故死亡,儿媳也跑了,留下小孙女不说,更要命的是家庭断了主要经济来源……我的心突然一紧,在不经意间发现老人给我吃的是鸡蛋面,而自己吃的是酸菜面,我执意要把鸡蛋挑给德叔,而德叔说酸菜吃惯了,从不吃鸡蛋。我鼻子一阵酸辣,泪水忍不住往外涌。为了不让老人察觉失态,我把头深深地埋进面碗,使劲往嘴里刨着这世上最饱含深情的面条。临行前,我问德叔有啥子困难和需求,德叔说,我们离主公路远,希望能把通组公路硬化就好了,自己种的菜也能方便卖出去。我使劲点着头告诉德叔,我将在村上住很长一段时间。
德叔、孙家梁,我会再来。
修通公路破民难。日常入户走访中,听到村民最多最强的呼声就是硬化修通出山路。白鹰村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产量低、收入少,道路不畅致使人员、物资进出受限,给生产增收和生活改善带来阻碍,对于仍挣扎在贫穷边缘的村民来说,打通这条“希望之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一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采取工作汇报、摸底调查、现场办公的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资金难题。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确定8.1公里道路纳入硬化范围,协调市地税局从办公经费中挤出60万元弥补通组入户道路建设资金缺口。在修建的过程中,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多老百姓全程投工投劳修路,有的还主动承担了路基工程任务。看着崭新的公路延伸到村舍院落,村民生活有希望了,我驻村也更有劲头了。
集中供水解民渴。白鹰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季节水排不出,枯水时节水储不住,只有冬水夏存才能保障日常用水,居民生活饮水难水质差。经多方调查,了解水源分布情况,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最终规划8个集中供水点,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帮扶单位承担一点、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多方筹集,促使8个供水点全面完工,保障了全村90%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和放心水。
发展产业促民富。全村建卡贫困户是重点帮扶脱贫对象,前期由镇、村、户联动对每一户都规划了产业发展项目,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项目难以落地。经多次汇报,促成市地税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户均给予20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与此同时,我极力推动实施种养大户示范工程。对全村种植有示范、养殖有规模的大户给予奖励,促进全村大户带动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使产业发展真正成为村民脱贫的助力器。一组村民陈歧坤发展山羊100余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贫困户李万银通过帮扶计划年养殖生猪20头,贫困户向义仁通过政策支援养牛8头。“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使村民的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邻里之间相互较着劲。
通过两年的帮扶,村貌改观,民心凝聚,村上的环境卫生变了。房前屋后井然有序,室内干净整洁,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发展变了。按照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的目标,引导蔬菜种植,建议生态养殖,切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民观念变了。坚持扶贫先扶智、扶勤不扶懒原则,切实帮助村组寻找脱贫致富信息,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致富观念,引导村民少走致富弯路。通过发展一户,带动一片、致富一方,增强村民自主造血功能。
站在高高的山冈,我希望满怀,激情澎湃,感慨万千。因为,在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我见证今日的白鹰正积蓄能量,振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