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战略任务系列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刘迎军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战略任务,这是陕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我省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加快追赶超越步伐的战略选择。结合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我谈五个方面的认识。

一、新动能的内涵——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五个扎实”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工作,看望干部群众时,做出重要讲话,提出“五个扎实”要求: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认识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放在国际经济版图重构、国内经济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战略考量。在蒸汽机时代到来的时候,显然不是要换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而是必须换一台蒸汽机。新动能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演进过程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质就是以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新动能

新动能是指通过结构性改革等新举措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来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2016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现场,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发展新经济需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受要素成本上升、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等影响,传统动能开始转弱,传统产业面临“天花板”,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品催生的新需求快速增长,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条件日趋成熟。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关键在于培育发展新动能。

西安高新区夜景

二、培育新动能的核心举措——科技创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延长模式

延长石油在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325位,并逐年进位。在延长石油近年来高速发展的背后,科技创新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延长石油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企业战略目标,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科技支撑型转变。科技创新已成为其稳居世界500强的不竭动力。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创新为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部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把握技术创新制高点。建设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视觉信息处理等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无人机系统、陶瓷基复合材料、快速制造等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材制造、钛合金、分布式能源装备等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建设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等产学研联合体,加速重大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推广西安光机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创新模式,按照“科学—技术—样品—产品—商品”路径打通转化通道,激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延长模式”,继续开展省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量化考核,支持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等。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通过“靶向”精准政策扶持引导,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主体。推动金融与科技紧密结合,发展创业投资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等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三、培育新动能的基本支撑——产业创新

★中国制造2025

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产业是追赶超越的关键,培育新动能必须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我理解,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推动: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产业优势,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组织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增材制造、机器人、无人机、卫星应用、分子医学、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推动能源化工产业提质扩能。能源是陕西的优势,培育新动能不仅要发展新兴产业,也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煤油气盐绿色高效开发和深度转化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发展。深入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加快煤油共炼、煤炭分质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矿井、智慧矿区。三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军民融合和高端装备等创新工程,在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医疗设备、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千亿百项”技术改造工程,促进有色冶金、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纺织轻工等产业创新发展。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标准化试点,推进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和层次提升。五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契合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匹配、生产与消费对接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六是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当前,信息技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云+网+端”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平台经济主导新商业业态,大数据的潜力加速释放,互联网经济体崛起。像滴滴打车、美团外卖、共享单车等已经深入百姓生活。我们要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移动宽带通信业务、呼叫中心、远程教育等信息增值服务,大力培育网络娱乐、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数字内容创新服务,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

黄龙县农民领到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现代化奶牛养殖园里的自动化挤奶大厅

小麦田间病虫害防治航化作业

我国首个职业农民大专班在杨凌正式开学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数据

2016年我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网络零售额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跃居世界首位,占全球零售市场的25%,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0万亿元。

四、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数据

陕西是科教大省,普通高校100多所,各类科研机构112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0个,180多家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45家、省级91家),西安光机所光电子众创空间成为国家首批17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之一,拥有西咸新区等4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各类科技孵化器81家,入孵企业近4000家,累计毕业企业2700余家。

一是积极鼓励和大力培育创业创新精神。陕西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创新文化的缺失是陕西创新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要厚植创新文化,克服和消除妨碍创业创新的各种传统观念和模糊认识,摒弃“小富即安”“求稳少险”观念,扭转“官本位”“国有依附”观念。积极营造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对双创的金融支持。针对初创企业和创客,积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服务。稳步扩大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加大与国家创投引导基金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微种子、微天使基金。联合金融机构在陕建立科技支行,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产品。三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设集创新创业联盟、创业苗圃、创客中心、种子基金、创业课堂、创业导师、商务秘书服务等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四是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西咸新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光机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特色基础和优势,积极营造制度环境、扶持体系、成长空间,推动企业内创、高校众创、院所自创,为创业创新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五是培育一批科创小镇。科创小镇是以整合资源为途径,进行“产学研创孵投”的大平台、大联盟、大集成。我们要以科创小镇为载体,联动国内外创新资源,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创新高端要素集聚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交大西部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电天朗梦想小镇等。一方面,加速本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另一方面,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来陕集聚,落地生根。

五、培育新动能的动力源泉——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重要的倍增器。我们要用好创新型省份、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政策优势,加快推动创新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让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注入强大动力。

☆陕西亮点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选址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一是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决定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依法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专利、商标、版权集中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二是推动军民融合改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要求,围绕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领域,深化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加速推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军民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人才培育,构建军工和民用产业互促共赢、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三是创新政府经济治理。面向未来竞争,适应新动能新经济发展需求,必须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提升复杂经济管理能力。创新经济治理思维,用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行为边界和权责关系,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经济运行秩序。强化系统思维,打破条块分割,支持和推动融合发展、组合创新、平台建设和协同竞争。优化经济治理组织结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不同层级政府职责分工。支持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等社会组织发展,积极发挥产业联盟等新型组织作用。构建更加包容有弹性的制度体系,加快调整修订抑制新动能新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政策的可预期性,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安全发展的制度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