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9章 陈癞子
“呜呜”的哭声从一间破烂的青砖房中传来,在门外等半天的黄包车夫陈三,迫不及待的推开那扇年久失修的木门,满脸紧张的迎了上去。
产婆满脸欢笑的说道:“是个小子!”
陈三的焦急一散而空,立马高声大笑,“他有后了!”,而后伸出满是老茧的粗糙手掌。
颤抖的双手如获至宝般接过裹着厚布的宝宝,第一次为人父母,陈三怜爱的盯着那张皱在一团的脸,只剩个嘴哇哇大哭,不知如何处理。
产婆看得急了,立马抢了过来,一摇一摆,小心拍打后背,在产婆的教导下,陈三才慢慢学会安抚。
木板床上,一个满脸黝黑的中年妇女瞧见丈夫那张喜不自胜的脸,憨笑出声。
她很多年没见过丈夫笑了,上一次还是结婚。
陈三循声望去,媳妇苍白的嘴唇拉扯开,干燥的头发黏在床上,消瘦的脸颊透漏着无力,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他知道是因为自己的无能,饱含深情的说道:“阿红,苦了你了!”
用身上仅剩的钱买了些补品,第二天,陈三就回归到操劳的日常生活,每天早上天微微亮,便拉着笨重的黄包车跑到街上,吃着干粮的同时,眼神扫视着周围,等候客人。
其实,大清早的人并不多,愿意坐车的就更少了,只有偶尔会有那么一个。
但大多数黄包车夫都会一大早出门,争这可能会有的一个人,陈三也不另外,他没读过书,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相信“别人干,我也干,不会吃亏!”
阿红在坐月子,原本在街边帮忙缝衣服的小铺也因此被人抢占,但她的内心是甜甜的,看着柔弱的孩子,用手指逗弄着。
陈癞子,一个很粗俗的名字,吴浩宇一点也不喜欢,但他也无法拒绝,如今的他什么也不能表达,直到两岁。
一张木板床,一个水缸,一个米缸,一处灶台,一张桌子,两条凳,几副碗筷,密密麻麻的摆放在两间加起来不足40平的房子中。
吴浩宇看到这些,心里有些失落,投胎是一门技术活,前几次活不错,这一次,显然是栽了跟头,技术没到家。
更可怕的是,这个家里他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之前的几次穿越中,他都是通过家庭信息,然后大概猜测到是哪个世界,从而提前谋划布局,如今除了知道是近代大华国,他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下子迷茫起来。
不论练武、练查克拉、练炁,最小也得到五岁,浑身经络长开才行,因此年幼的吴浩宇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无事。
吴浩宇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先天的条件并不重要,相较于现实里的谨小慎微,梦中世界,他,吴浩宇,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默默缝衣的阿红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几岁起就不哭、不闹,哪怕是带到街边,面对大声吆喝的甜食小吃铺子,也非常听话。
其余的小孩那会甘心,都被麦芽的香气吸引过去,挤成一团。
“你们家癞子真听话!”这是阿红听过最多的称赞,当邻居打骂自家小孩的时候,总会这么说。
吴浩宇自然不是普通小孩,长大后更是如此,只可惜这得熬年龄。
还好他有发呆的经验,坐在地上做白日梦能做出连续剧,内容是前几次穿越的经历。
宽大的衣裤扎紧在身上,裹了几层,秋天的寒风从衣领,袖口窜不进去,只能纷纷扑打在露在外头的小脸、小手和小脚,一片冰凉。
秋天如此,何况冬天呢。
家里穷,买不起第三件棉衣,陈三只好将自己的棉衣脱给癞子穿,很久没体验过冻伤的吴浩宇,再一次品尝到冰雪下,那火热的刺痛。
或许是出于同情,衣衫单薄的陈三的客人多了许多,奔跑起来也不觉得累,攒了两个多月的钱,加上之前存的,再借上一些,勉强凑出了第三件棉衣,披在身上。
饭也没什么好吃的,红薯和粥,配菜都没有,偶尔还得吃清水煮野菜,又苦又腥,吴浩宇尝了一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但阿红和陈三却吃得津津有味。
他们没体验过富足的生活,从小吃到大,习惯了,所以不会觉得难吃,但吴浩宇不一样,他曾经是现代人。
冬去春来,光阴流转,车夫一直很努力的拉车,婆娘也总是默默的付出,桌上的伙食好了很多。
一年之中,吴浩宇最喜欢的是夏天,穿着短袖,洗澡也方便,春秋都不好受,洗个澡凉嗖嗖的,冬天更甚。
稍微大一点,吴浩宇长到3岁半,大人根据他的表现认为算懂事了,不再管得那么严,吩咐几句“不要被人哄去卖了。”,便任他在身边走动、玩耍。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但吴浩宇不是,大多数时间坐在地上发呆,大脑一片空白,像个傻子。
虽然岁月不好熬,但吴浩宇经验丰富,发呆都不算什么高级技巧,和小孩子一起玩才是。
被阿红再一次带到街边,吴浩宇有些意动,开始偷听周围人群的对话,希望能从对话中搜集消息,可惜的是,这年头没什么老百姓会无聊的围成一团,针砭时弊。
看着街上半大的小孩呼喊着卖报的口号,吴浩宇灵机一动,第一次伸出小手向阿红要钱,阿红黝黑的脸上满是诧异和不解,但一个一分的硬币还是舍得的。
接过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小孩递来的两份报纸,吴浩宇双手捉着,快步走回到阿红的身边。
“你买啷个干啥子,又看不懂!浪费钱。”阿红满脸不舍的抱怨道,拍了拍傻儿子的头。
其实,吴浩宇是看得懂字的,报纸上的大多数繁体字都认识,少数不懂的也能根据意思猜个大概,他盘坐在一张报纸上,聚精会神的翻看着另一张。
这个城市的名字叫南京,这个近代的时间是民国六年。
民国元年是什么时候,吴浩宇已经记不得了,因此也没办法推算出是19几几年,但南京这个地名,他却很熟悉。
这个城市曾经有一段惨绝人寰、罄竹难书的历史,刻画在历史书上。
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
阿红没有注意到,自己懂事的儿子那张蜡黄的脸突然阴沉下来。
随着报纸的不断浏览,了解的信息越多,吴浩宇的内心愈发担忧,今年他才3岁,而日本已经显露侵虐的步伐,虽然报纸上说的是大胜,但吴浩宇是一点也不会相信的。
可是,心急如焚又能如何?稚嫩的双手连桶水都提不起,细小的经络随意一冲,估计都会彻底炸开,除了等待,吴浩宇什么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