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与LED照明的优化设计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开关电源各回路设计

2.2.1 开关电源输入回路设计

开关电源输入回路包括低通滤波和桥式整流滤波两大部分,虽然都是“滤波”,但它们的作用、功能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1.低通滤波回路的设计

低通滤波回路是开关电源输入的“大门”,电网电力就是经低通滤波进入的。它有两个作用:第一,防止输入电源窜入噪声干扰,同时还要抑制浪涌电压、尖峰电压的进入;第二,阻止、限制开关电源所产生的噪声,高频电磁干扰信号通过输入电线馈进入电网。图2-5所示是开关电源最常用的两种形式的低通滤波回路。图2-5a所示是单级低通滤波回路,图2-5b所示是双级串联式低通滤波回路。两种滤波回路对抑制电磁干扰(EMI)有不同的效果。因为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所产生的感抗是不一样的,因此设计电路所选用的电容和电感也就不同。对衰减电磁干扰的能力按照设计要求而定。从理论上说,电路的电抗是阻抗、感抗和容抗的矢量和,即978-7-111-36770-3-Chapter02-5.jpg。要想使电磁干扰不大于8dB/μV,必须选用合适的电感、电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路抗干扰(包括射频干扰)的能力。

978-7-111-36770-3-Chapter02-6.jpg

图2-5 低通滤波回路

在图2-5b中,C1C4为抗串模干扰元件,用于抑制正态噪声,所用的电容是聚酯电容,也叫X电容。电感L1L2和电容C2C3是抗共模干扰元件,用于抑制共态噪声,所用的电容是薄膜电容或陶瓷电容,也叫Y电容。

2.整流滤波回路的设计

开关电源一般采用电容输入型整流滤波回路。整流方式一般采用全波桥式整流。这里将介绍电容输入型整流滤波回路的设计方法。

输入电容C1的容量是由输出保持时间以及直流输入电压要求的纹波大小决定的,而且流经电容的纹波电流在电容允许值范围内。这是因为C1的纹波电流对电容寿命有很大影响,我们应特别注意。滤波电容大多采用电解铝作为电解质。

例题:有一开关电源的输入电压为85(Vmin)~265V(Vmax),输出功率(Po)为60W。(1)求输入电容的纹波电压(Vcr)和电容的使用寿命。(2)如何选用整流二极管。

设开头电源工作频率为200kHz,效率为85%,占空比Dmax=0.5。

(1)计算直流输入回路的平均电流Idc

由图2-6求得V1/E1=1.18。

978-7-111-36770-3-Chapter02-7.jpg

图2-6 交流输入电压E1与直流输入电压V1的关系曲线

输入最低直流电压 V1(min)=85×1.414V=120.2V

输入电功率 Pi=Po/η=60/0.85W≈70.6W

输入有效电流 978-7-111-36770-3-Chapter02-8.jpg

输入回路平均电流 Idc=IdsDmax=0.5×0.5A=0.25A

先设定C1值,也可根据输出功率与滤波电容的比例系数(50~100W选2.0μF/W)进行计算,C1=KPi=2.5×70.6μF=176.5μF,选180μF。根据图2-6求出交流输入电压E1与直流输入电压V1的关系。电容的负载电阻RLC

978-7-111-36770-3-Chapter02-9.jpg

(2)计算输入电容的纹波电压

设输入低通滤波电阻RS为12Ω,则

978-7-111-36770-3-Chapter02-10.jpg

由图2-7和图2-8分别求得交流输入电流有效值Iac和交流输入电流峰值Iacp

978-7-111-36770-3-Chapter02-11.jpg

图2-7 交流输入电流有效值与输出平均电流之间的关系

978-7-111-36770-3-Chapter02-12.jpg

图2-8 交流输入电流峰值与输出平均电流之间的关系

因为它是全波整流,故比例系数K取2,RS/(KRLC)=3.0/(2×480.8)≈0.0125。由图2-7查出Iac/Idc=1.6,则Iac=1.6Idc=1.6×0.25A≈0.4A。

由图2-8查出Iacp/Idc=4.25,则交流输入电流峰值Iacp=4.25Idc=4.25×0.25A≈1.06A。

Idct=C1Vcr

则 纹波电压978-7-111-36770-3-Chapter02-13.jpg

式中,t为整流器非导通时间,50Hz时全波整流约为7ms。设定这些参数的目的是求得流入C1的纹波电流ICL(rms)

对于市电交流频率与电路振荡频率,应分别计算电容C1的纹波电流。市电交流频率的纹波电流Ir1

978-7-111-36770-3-Chapter02-14.jpg

因输入电流平均值供给负载侧,峰值电流层叠包络电流不算在内,则负载电流为

978-7-111-36770-3-Chapter02-15.jpg

式中,Iaca为交流输入电流半周期的平均值。

若设整流器的导电时间为3ms,对电容进行充电,则

978-7-111-36770-3-Chapter02-16.jpg

式中,Tton分别是交流电流周期与导通时间。若对交流电流以50Hz进行全波整波,则T=20ms。

平均电流 978-7-111-36770-3-Chapter02-17.jpg

负载电流 978-7-111-36770-3-Chapter02-18.jpg

再求振荡频率的纹波电流Irh。流经开关电源的电流有效值Irms

978-7-111-36770-3-Chapter02-19.jpg

式中,Tton分别为振荡频率的周期(20ms)和导通时间(10ms)。

978-7-111-36770-3-Chapter02-20.jpg

振荡频率的平均电流也直接供给负载,因此振荡纹波电流Irh

978-7-111-36770-3-Chapter02-21.jpg

这样,电容的允许纹波电流(包括对频率的补偿系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其结果是电路电流不得超过ICL(rms),否则电容工作在不安全状态下(不考虑环境温度)。

978-7-111-36770-3-Chapter02-22.jpg

式中,K1为100Hz时的允许纹波电流系数,K2是200kHz时的允许纹波电流系数。如果采用耐压为450V、容量为180μF的电容,在频率为100Hz时K1为1,频率为200kHz时K2为2.5。将其代入上式,则电容允许纹波电流ICL(rms)

978-7-111-36770-3-Chapter02-23.jpg

(3)计算电容寿命

若变换器确定的最高温度为60℃,机内温升为15℃,电容器工作环境温度为75℃。环境温度为75℃时,补偿系数K为1.32,50℃时允许纹波电流为0.33A,则

Ir75=1.32Ir50=1.32×0.33A=0.436A

当环境温度为50℃时,内部温升为

ΔT65T75K2=4.25×1.322℃≈7.4℃

当环境温度为75℃时,电流为0.26A,内部温升为

978-7-111-36770-3-Chapter02-24.jpg

电容器的寿命LV

LV=L0×2(75-65)/10×4(5-4.6)/10=2500×21×40.04H≈5285H

式中,L0为电容的保证寿命,可由生产商的产品目录查得。电容所承受的电压是最大输入电压的978-7-111-36770-3-Chapter02-25.jpg倍,实例中为978-7-111-36770-3-Chapter02-26.jpg。所以电容C1选用容量为180μF、耐压为400V、温度为105℃的电解电容,在环境温度为75℃时,承受最高电流为2.64A。

(4)选用整流二极管

开关电源的整流桥是由4只二极管组成的,每两只二极管串联起来完成交流电压半周整流。因此,每只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ID只有整个电流平均值的一半;每个二极管所承受的电压是最大反向电压的一半,即978-7-111-36770-3-Chapter02-27.jpg。从上面计算得知:输入回路的峰值电流Iacp=4.25A,输入回路的最大输入峰值直流电压978-7-111-36770-3-Chapter02-28.jpgV。选用二极管1N5407,它的最高反向工作电压VRM为800V,额定整流电流IF为3.0A,完全能满足上例开关电源对整流二极管的要求。

2.2.2 开关电源驱动回路设计

1.功率驱动的方式

开关电源功率晶体管有两种驱动方式:一种是直接驱动;另一种是隔离驱动。直接驱动有简单基极驱动、推挽驱动和抗饱和驱动3种,如图2-9所示。驱动信号Ve由TTL电路直接提供,也可由反馈控制信号提供。电路采用双电源(即±V)供电的方式,以建立快速关断反向电流。如果对工作速度要求不高或电源功率不大时,可采用单电源供电,此时应将负电源接地。图2-9b表示推挽驱动方式,驱动信号Ve为低电平时,VT1、VT2导通(VT1、VT2为复合管),经RC微分电路向VT4提供基极驱动电流,使VT4导通。当驱动信号Ve为高电平时,VT1截止,使VT3导通,A点快速进入低电平,经RC微分电路向VT4提供反向基极电流,使VT4加速截止。电容C在开关过程中起着加速导通和截止的作用。图2-9c所示电路在图2-9b所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钳位二极管VD2和稳压二极管VS,使VT4工作于准饱和状态,从而更提高了电路的工作速度,也为冲击峰值电压起到了分压保护作用。

978-7-111-36770-3-Chapter02-29.jpg

图2-9 功率晶体管的直接驱动方式

很多开关电源要求主电路与控制电路隔离,隔离的目的是保证电路安全和提高电路抗干扰的能力。一般采用的隔离方式是用脉冲变压器和光耦合器进行隔离,如图2-10所示。在图2-10a中,当VT1关断时,脉冲变压器的二次侧感应出电压,脉冲电流流向VT2的基极,VT2由关断快速转向导通。图2-10b所示电路是利用光耦合器进行电信号传递。光耦合器所传递的电信号是毫安级的电流,这种信号不能直接驱动VT4,必须在控制脉冲的作用下加进VT2、VT3功率放大电路,才能达到脉冲调制驱动的目的。但是光耦合器在传递信号时有较大的时间延迟,这样会使传递的信号造成波形失真甚至畸变,不能准时触发或误触发,工作的频率也不能太高,限制了开关电源的小型化。

978-7-111-36770-3-Chapter02-30.jpg

图2-10 隔离电路

基极驱动信号要求脉冲前沿陡峭,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使VT4进入饱和或截止有一段时间缓冲,VT4有一个完全间歇状态,缩短VT4的储存时间,为降低开关损耗创造条件。基极控制驱动电路在主电路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迅速地切断与主电路的联系,进行自我保护。

2.功率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1)基极正向电流驱动

当放大晶体管的集电极加上额定工作电压后,在信号脉冲的作用下,便有IB1电流经RF流向VT2,使VT2快速导通,如图2-11a所示。基极正向驱动的供电电流的偏置电路采用正向接法,正向偏置电阻RF是限流电阻,其阻值由下式计算:

978-7-111-36770-3-Chapter02-31.jpg

式中,IB1是正向偏置基极电流;VCC是正向偏置的供电电压;VCE1是放大晶体管VT1的集电极-发射极的管压降;VBE2是驱动晶体管VT2的基极-发射极的管压降。

在上式中,如果VCC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IB1的变化,所以,在正向基极驱动电路中,对供电电源应采取稳压或钳位措施,以保证基极电流正向驱动的可靠性。

(2)基极反向电流驱动

基极反向电流驱动方法如图2-11b所示。反向偏置电路与正向偏置电路的最大不同点是电源极性相反。为保证反向偏置电流在反向偏置安全工作区顺利流通,必须满足基极电流关断的时间,否则,电路中存在残流,无法保证触发脉冲的完整性。由图2-11b可知,反向偏置基极限流电阻RP的阻值由下式求得:

978-7-111-36770-3-Chapter02-32.jpg

式中,IB2是反向基极偏置电流;VEE是反向基极偏置的供电电压;VCE1为放大晶体管VT1的集电极-发射极的管压降;VBE2为驱动晶体管VT2在关断期间基极与发射极间的电压。

反向偏置供电电压VEE不得超过VT2发射极与基极间耐压值的变化范围,否则,基极反向驱动将失效。

978-7-111-36770-3-Chapter02-33.jpg

图2-11 功率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

3.开关功率管的选用

开关功率管是开关电源的重要部件,是关系到电源损耗、功率效率的关键器件。以图2-12为例计算开关功率管的主要参数。这些参数既不是选用的开关管反向耐压越大越好,也不是放大倍数越高越好用,而是综合电路参数及其承受的应力应平衡。首先计算开关管所承受的峰值电压Vdsp

978-7-111-36770-3-Chapter02-34.jpg

式中,R3是电路吸收电阻,根据图2-12,R3=4.7kΩ;V1(max)是输入最大直流电压,V1(max)=978-7-111-36770-3-Chapter02-35.jpgV1(min)是输入最小直流电压,978-7-111-36770-3-Chapter02-36.jpgV;LP是图2-12中绕组N1的电感量,根据图2-12计算LP=887μH;ton(min)/T=Dmin,由3.1.3节得知Dmin=0.2。

978-7-111-36770-3-Chapter02-37.jpg

978-7-111-36770-3-Chapter02-38.jpg

图2-12 吸收回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39.jpg

式中,N1N2的值由3.1.3节计算所得。

图2-13所示,峰值电压为浪涌电压、吸收电压VR3、输入最大直流电压V1(max)之和。

开关功率管所消耗的总功率PQ1

978-7-111-36770-3-Chapter02-40.jpg

按图2-14分别计算开关管在导通时起点和终点的电流Ids1Ids2

978-7-111-36770-3-Chapter02-41.jpg

式中,ΔIL为电流在扼流圈上的波动值,按10%计进行计算。

978-7-111-36770-3-Chapter02-42.jpg

上述式中t1t2t3t4的值如图2-14所示。

978-7-111-36770-3-Chapter02-43.jpg

图2-13 开关功率管电压峰值波形

978-7-111-36770-3-Chapter02-44.jpg

图2-14 开关功率管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t1+t2+t3=ton(max)t4=tofft3为开关管的储存时间。

开关功率管MOSFET的PN结温度Tj越高,导通电阻Rds越大,功耗也越大。当Tj超过100℃时,Rds是产品目录给出值的1.5~2倍。所以,开关功率管的损耗主要是由于Rds而产生的。这时有必要加ton进行计算,也就是在V1(min)时采用ton(min)进行计算。这里VT1采用IRF734,查技术参数表可知ton=0.04μs,toff=0.10μs,ton(max)=2.0μs。根据图2-14,t2=(2.0-0.04-0.10)μs=1.86μs。由上面公式求得

978-7-111-36770-3-Chapter02-45.jpg

2.2.3 开关电源吸收回路设计

吸收回路如图2-12所示,它是利用电阻、电容和阻塞二极管组成的钳位电路,可有效地保护开关功率管不受损坏。VT1导通时,变压器TR1的磁通量增大,这时便将电能积蓄起来。VT1截止时,便将积蓄的电能释放,变压器一次绕组中便有剩磁产生,并通过VD5反馈到二次侧。剩磁释放完毕后,一次绕组N1的电压V1(min)

978-7-111-36770-3-Chapter02-46.jpg

根据2.2.2节的计算,加在VT1上的电压峰值Vdsp≈497V。又根据3.1.3节,Dmin=0.2,T=10μs,则ton(min)=2μs,则吸收回路的电阻R3978-7-111-36770-3-Chapter02-47.jpg,取4.7kΩ。

时间常数R3C6比周期T大得多,一般取5倍左右,则

978-7-111-36770-3-Chapter02-48.jpg

用开关管MOSFET上的峰值电压(Vdsp)减去图2-12中R3两端的电压VR3,就是阻塞二极管VD5所承受的电压。

978-7-111-36770-3-Chapter02-49.jpg

式中,VS是3.1节中正激式变换电路高频变压器的二次电压,VS=13.3V;n是该变压器的电压比,n=7/64≈0.109。

978-7-111-36770-3-Chapter02-50.jpg

所以,VD5所承受的电压为Vdsp-VR3=497V-183V=314V,选用耐压值为400V以上、电流值在0.8A以上的高快速恢复二极管UF4004。

2.2.4 开关电源保护回路设计

1.过电流保护电路

过电流包括电源负载超出规定值和电源输出电路出现零负载(即短路)。图2-15所示电路是利用桥式检测原理,对电路进行过电流保护。图2-15a和图2-15b只是检测电阻RS的位置不同,其工作原理完全是一样的。由R1R2RS和负载构成桥式电路,反馈放大器的增益较高时,只要输出电流稍过载,输出电压就急剧下降。即使R4为无穷大,R3=0,但工作原理不变,理论上输出电压为零,过电流保护工作点也是零。VST是启动电压,用于防止电源启动时出现故障。VST值的设定要求是启动二极管VD2必须截止,对过电流设定值IM没有任何影响,这样启动时不会影响过电流保护,如图2-15b所示。启动电压VST的大小决定输出短路时的短路电流IS

978-7-111-36770-3-Chapter02-51.jpg

因此,对于过电流保护电路桥,只要桥电压改变极性,输出极性也将改变,有可能会发生短路故障。如果将两个电源a和b串联起来,则可以避免因桥电压极性改变而发生故障。

图2-16所示电路是恒流型限流电路与断开型过电流保护电路相结合的组合型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52.jpg

图2-15 桥式过电流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53.jpg

图2-16 组合型保护电路

电路中恒压用反馈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去控制VLC1-2,使电压保持稳定。放大器A2用来检测电路中电流的情况,它的输出驱动电路VLC2-1的功能是恒流。另一方面,放大器A2的输出控制着VLC1-1、VLC1-2。当IC1的16脚电平下降时,开关晶体管的驱动脉冲信号消失,达到保护的目的。电路中稳压二极管VS1用于防止VLC1-2误动作。当VS1的稳定电压达到稳定值范围后,VLC1-1才能获得足够的导通电压,通过A2电流检测,驱动VLC2-1,执行电路恒流工作。电容C是电压负反馈元件。

在图2-17a所示电路中,开关晶体管VT1和VT2的发射极接入电阻RS用来检测过电流。当电路发生过电流时,RS上的电压会上升,其结果是VT4导通,VT3也导通,基准电压加到TL494的CON端,使CON端输出截止,从而防止了过电流。TL494的输出端Q断开后,开关晶体管VT3、VT4相继截止,CON端返回到正常电平。在此期间,TL494内的双稳态谐振振荡器也将翻转。这时,CON端为正常电平,在三角波电压下降前,Q端输出脉冲。这样,从Q输出到Q输出的时间是控制电路的滞后时间,因而空闲时间很短,如图2-17b所示。如果开关晶体管VT1与VT2同时导通,会使开关管损坏。为防止这种现象出现,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当VT4导通时,VT3与VT5也导通,在电阻RS上产生压降,但是VT3、VT4、VT5加的是正反馈电压,所以VT3和VT5仍继续导通。在1个周期里,CON端不再返回到正常工作时的电平,这时双稳态多谐振荡器不会发生翻转。如果振荡电容CT放电到放电电压的谷点,VT5的导通电流由于VD1的分流而截止,随后VT3也截止,防止了VT1与VT2同时导通而损坏开关晶体管。当CON端转为正常电平后,电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周期。

978-7-111-36770-3-Chapter02-54.jpg

图2-17 TL494过电流保护电路

2.过电压保护电路

过电压保护是开关电源用得最多的一种保护方式。过电压大多发生在以下情况下:检测电路断开,控制电路损坏,或者供电电源突然发生电压变化。过电压发生时,首要任务是保护负载,其次是保护开关功率管。对于输出只有5V的开关电源,大部分都设计有较好的、响应及时的过电压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以及过热保护电路。一旦发生过电压,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振荡电路停振,关闭驱动脉冲。因此,若过电压保护电路动作后,再启动电源工作时,必须断开电源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开关电源最简单的过电压保护措施是在输入电路中并联一只氧化锌压敏电阻。当电网电压出现瞬时尖峰脉冲时,压敏元件可以进行削波钳位。如果过电压情况比较严重,压敏电阻则会击穿导通,这时将熔丝烧毁,使开关电源得到保护。只要输入电源电压低于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值,压敏电阻则呈现高阻状态。由此可见,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值必须高于最高交流输入电压的峰值,并且还应考虑熔丝系数(K=1.2~1.5)。对于220V的工频输入电压,通常选用压敏电压为380~420V的压敏电阻,大多数选用420V的压敏电阻。

还有过电压保护采用稳压二极管的,不过要注意的是稳定电压是随着稳压二极管电流与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选用稳压二极管时,必须选用性能稳定、电压漂移非常小的产品。用光耦合方式进行过电压保护的电路如图2-18所示。当输出电压(Vo)由于某种原因急剧升高时,二极管VD2反向击穿,使光耦合器P613G中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增大,同时光敏晶体管的电流也增大,使晶闸管触发而导通。这时供电电压VCC由于晶闸管的导通而下降。电阻R4使光耦合器的电流转换为触发电压,电容C1将触发电压微分为尖脉冲,使触发脉冲可靠准确,保证晶闸管导通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978-7-111-36770-3-Chapter02-55.jpg

图2-18 光耦合晶闸管过电压保护电路

当输出电压为5V时,VD1选用HZ5C3或者1N5993B,电阻R1选用10Ω电阻;当输出电压为12V时,VD1选用1N6002B,电阻R1选用51Ω电阻;当输出电压为24V时,VD1选用1N6009B,电阻R1选用10Ω电阻。

图2-19所示电路是用分立元件构成的过电压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56.jpg

图2-19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过电压保护电路

两只晶体管采用PNP型和NPN型不同型号的管子组成复合晶体管,对过电压起着保护作用。由图2-19得知,电路的反馈电压VFB经稳压二极管VS稳压后,由电阻R1分压,控制VT2的工作状况。在输出电压正常时,VG较小,VT1、VT2截止,过电压保护电路不工作。当输出电压Vo出现过电压时,反馈电压VFB升高,控制电压VG也升高,使得晶体管VT2、VT1导通,A点的电压Ve下降,控制IC1关闭驱动脉冲,振荡器停振,起到保护作用。稳压管VS的稳定电压与VT2的发射极电压之和(即VZ+VBE2)小于反馈电压VFB时,就进行过电压保护。一般VFB为12V左右(对光耦合电路)。

3.欠电压保护电路

欠电压保护对于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情况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往往由于供电电压过低,开关电源无法启动,甚至烧毁,因此必须采取欠电压保护措施。图2-20所示是由光耦合器等组成的欠电压保护电路。

当输入市电电压低于下限值时,经过整流桥(未画出)整流、电容C3滤波的直流电压V1也较低,经电路电阻R1R2分压后使VB电压降低。当VT1的基极电压VB低于2.1V时,VT1、VD4均导通,迫使VC下降。当VC<5.7V,立即使IC1的7脚(比较器输出端)电压下降到2.1V(正常值为3.4V)以下时,IC1脉宽调制输出高电平,造成PWM锁存器复位,立即关闭输出。这就是光耦合输入、欠电压保护的工作原理。

设VT1的发射结电压VBE=0.65V,VD4的导通压降VF4=0.65V,IC1的正常工作电压VC的下限电压为3.4V。显然,当VT1和VD4导通时,VT1的基极电压VB=VC-VBE-VF4=3.4V-0.65V-0.65V=2.1V,可将2.1V作为VT1的欠电压阈值。

978-7-111-36770-3-Chapter02-57.jpg

设电源输入最低电压V1=100V,R1=1MΩ,VB=2.1V,将其代入上式,可计算出R2的值。

978-7-111-36770-3-Chapter02-58.jpg

图2-20 光耦合欠电压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59.jpg

为了降低保护电路的功耗,反馈电压VFB应在12~18V范围内取值。如果供电电源突然发生断电,直流电压V1也随C3的放电而衰减,使输出电压Vo降低。一旦Vo降到能自动稳压范围之外,电容C2开始放电,使VC电压上升,同样也使IC1的PWM信号的宽度变宽,使输出电压上升,起到稳压作用,但是这种稳压范围很小。

4.过热保护电路

开关电源的耐温性能和防火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关电源的热源主要是高频变压器、开关功率晶体管、整流输出二极管以及滤波用的电解电容,其中高频变压器、开关功率晶体管及整流输出二极管的温升比较突出。为了防止开关电源因过热而损坏,设计开关电源时不仅要求必须使用高温特性良好的元器件,同时要求电路、印制电路板(PCB)、高频变压器等设计合理、制作工艺先进,并且需要采取过热保护措施,这些都是为保证安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为了抑制开关功率晶体管的温升,除选用储存时间短、漏电流小的晶体管(包括MOS- FET)外,最简便的方法是给晶体管表面加装散热片。事实证明,晶体管加装散热片后,电源的稳定性将大大提高,失效率明显降低。电子开关过热保护措施的作用是在开关电源中容易发热的元器件或电源外壳的温度超过规定极限值之前,切断开关电源的输入线,或强制关闭调制脉冲输出,停止高频振荡。

开关电源过热保护的类型可分成以下几类:自动复位型,手动复位型,不可更新、非复位(熔丝)型以及可提供等效过热保护的其他各种类型。

过热保护器与开关电源构成整体。最基本的放置要求是不能受到机械碰撞,便于拆装;在保护器的功能与极性有关系时,则用软线连接,插头不带极性的设备应该在两根引线上都有过热保护器;保护器的电路断开时,不影响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更不能引起火灾或损坏电气设备。通常开关电源的电路板面积和壳体内的空间都比较小,采用过热保护器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过热保护器确实难以放下,可以采用温度熔丝或热敏电阻作为过热保护器。将它贴在高频变压器或功率开关管壳体表面上,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一般为85℃)后,过热保护开关就能自动切断电源。对于独立式开关电源,可以采用过热保护电路。这类保护电路一般利用硅材料PN结晶体管(如3DG42)的发射结或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各种控制电路在工作原理上大致一致,只是元器件配置不太一样。利用热继电器和晶闸管器件组成的过热保护器,由于电路比较简单,所用元器件少,常在开关电源中被采用。

如果开关电源采用了带有过热保护功能的控制及驱动集成电路,这时不需增加任何外围元器件或只需增加非常少量的外围元器件,就可以起到过热保护的作用。

以KA7522为代表的开关电源控制及驱动集成电路没有内置PN结温度传感器,只含有过热关断电路。对于这类控制集成电路,只需在它的外部接一个温度传感元件,具体的过热保护电路如图2-21所示。

在图2-21中,RT是NTC热敏电阻,它在电路板上应紧贴易发热的元件,只要发热元件的温度达到或超过85℃,IC1的17脚上的电压就会降到0.85V以下,IC1则关断内部的驱动电路,使其2脚及19脚输出的电平为低电平,开关电源停止工作。当温度降低到50℃时,IC1利用18脚的电压温度滞后特性,将重新启动,调制脉冲重新输出,开关电源开始工作。由此可见,采用具有过热关断电路的控制集成电路,可使过热保护变得十分简单,而且集成电路本身的价格也很低,其性能价格比是很高的,值得推广。

978-7-111-36770-3-Chapter02-60.jpg

图2-21 KA7522过热保护电路

2.2.5 开关电源软启动回路设计

开关电源接上电源后,驱动脉冲逐渐加宽到设计值,使输出电压Vo慢慢建立,这个过程就是软启动。开关电源如果具有软启动功能,就可以防止负载电流Io或电源输入电流IS的大电流冲击,以免损坏开关电源。

软启动的电路很多,多数采用RC延时电路。与软启动相反的就是硬启动。硬启动就是强制性地在开关的“关”和“开”过程中加进电压。理论分析:开关导通时,开关上的电流上升和电压下降是同时进行的;开关截止时,电压上升和电流下降也是同时进行的。这样,电流和电压的输入波形叠加便产生开关损耗,这种损耗会随着频率的提高而急速增加。与此同时,当电子开关截止关断时,电路中的电感元件还会感应出尖峰电压。这种电压也会随着开关频率的变化而急剧改变,搞不好的话,很可能使开关器件击穿。另外,电子开关高电压导通时,储存在开关器件结电容中的能量不能全部释放出去,在器件内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而耗散掉,而且这种消耗也是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如果开关管在截止期间有导通动作,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对器件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这是开关电源在硬启动条件下的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软启动技术必将在开关电源中得到广泛应用。

1.软启动电路的作用

现在很多开关电源都采用硬启动的方式,一通电开关电源就进入工作状态。这种“强制性”启动方式,不仅会对开关电源本身带来损害,还有可能在负载电流(Io)或输入电流IS上会产生一个大的冲击电流,负载电压Vo会超越界限,更重要的是可能产生双倍磁通。什么是双倍磁通呢?开关电源在启动瞬间会产生饱和现象,这种现象在没有设计软启动的半桥式、全桥式和推挽变换式开关电源电路里最容易出现。为了增加高频变压器的磁感应强度,取单向磁化值的两倍,就是摆幅值在峰-峰值之间取值。设计时,为了避免产生双向磁化,可减少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变换式高频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匝数,这样的结果反过来会对开关电源的效率、开关功率管承受的应力带来不好的影响。这种方法不可采用。

电源在稳态工作时,磁心是这样工作的:磁心在关断(toff)时间内,在变压器二次侧的续流二极管和滤波电感的作用下,输出的续流受到钳位,在每半周期开始时刻磁感应强度不是+B就是-B,这就是最大磁感应强度摆幅值,在稳态半周期内将是ΔB的2倍。这种现象还存在潜在的问题,比如说,在变换器刚加进电源VS的瞬间,开关管开始导通,在稳态运行时,可能出现磁心中有双倍磁通的现象。因为在原始磁感应强度起始点磁偏移非常接近于零,从这个开始点开始,2倍ΔB的实变磁感应强度(即峰-峰摆幅)将导致在第一个半周内出现磁心饱和,存在烧毁元器件的可能性。在实验室里,往往在电源未通电之前,各种测试对电源不产生什么影响,认为是安全的、可靠的,可是等到一通电,开关管就烧毁了。这就是双倍磁通效应的恶果。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双倍磁通效应,第一,可减小工作磁感应强度,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小了磁心的利用率,这是不可行的。第二,可增加软启动环节,在稳态半周期内不出现磁心饱和现象。在启动时减小导通脉冲宽度,直到磁心在每个周期内开始工作时,逐渐建立在-B或者+B上而不是2ΔB上,就不会出现双倍磁通。这种软启动方法是解决双倍磁通效应最可行的方法。

2.软启动电路的设计

图2-22所示的是一种软启动性能较好的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61.jpg

图2-22 带有运放的软启动电路

电源接通时,通过R6R1、VD1的10V电压较快地建立起来(相对VS=300V而言)。这时,C1的端电压为零。10V电压经R3C1充电,R3上的电压经VD2加到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端。A1的输出为负,这时不可能有脉冲输到驱动回路。当一次电压VS加到变换电路上后,C1充电到一定电压时,电压加到VT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由于电阻R2的存在,VT1导通。VT1导通后,充电电容C1开始放电,这一状态一直维持到没有脉冲产生。当VS电压加到变换电路上已达到200V时,稳压管VS击穿,VT1截止关断,C1放电停止。在10V电压的作用下,电流流经R3形成电压VR3,向电容C1充电。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小,R3上的电压VR3逐渐降低,A1的反向输入端电压由负值逐渐变为零。在同相端三角波的作用下,放大器A1逐渐有调制脉冲加宽输出,这就达到了软启动的目的。

A2为误差放大器。从输出电压Vo中引出的信号加到A2的同相端,A2的输出信号经R4控制A1的反相输入端。C1虽经R3充电,但VD2反向偏置,C1不会影响脉宽调制。当电源关断时,C1又使VT1导通,把C1上的电压放完,为下一次充电做好准备。

这个电路不仅提供延迟软启动功能,而且还具有低压保护功能,调整好后可以防止启动瞬间的双倍磁通效应。

图2-23所示的是两种光耦合软启动电路。在图2-23a中,软启动电容CS并接在精密稳压源IC2(TL431)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当电路刚接上电源时,由于启动电容CS的两端电压不能突变,VAK=0,IC2不工作。随着整流器输出电压逐渐升高并由光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上的电流和R1上的电流对CS充电,CS上的电压不断升高,IC2逐渐转入正常工作状态,输出电压就在延迟时间内慢慢上升,最终达到额定的输出电压值Vo

978-7-111-36770-3-Chapter02-62.jpg

图2-23 两种光耦合软启动电路

软启动是变换电路的正常方式启动,它有助于减少元器件所受的应力。图2-23a所示电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路,具有实际功效,特别对输入阻抗很高的变换电路(如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式变换电路)更为有效。图2-23b所示电路在稳压管的两端并接一只4.7~22μF的电解电容CS,它的工作原理与图2-23a所示电路相同,具有延时启动功能。延时时间的长短与开关电源输出功率的大小有关,大功率电源一般要延时30~45ms,中小功率的电源只要延时10~30ms就可以了。电源的延时时间主要决定于启动电容的容量,另外还与电源电路的输入阻抗有关。一个高输入阻抗的电源,它的启动时间就长。当然,启动时间也与电路中元器件的参数有关。对启动时间要进行调整,延时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控制灵敏度。

2.2.6 开关电源多路输出反馈回路设计

许多电子产品(如自动化仪表、机顶盒解码器、传真机、录像机、彩色电视机等)都需要多路输出电源,多路电流负载要求各路电压都得到稳压。一般开关电源是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因为多路输出往往存在不平衡问题。所谓不平衡是指这个电源某一路的输出电流Io1连同输出电压Vo1调好了,等到调节第二路输出电流Io2时,第一路输出电压Vo1下降了。调好了第一路,第二路变了,再调好第二路,第一路又变了。很是麻烦,更不要说第三路、第四路了。

多路输出反馈电路也有4种类型:基本反馈电路、改进型基本反馈电路、配稳压二极管的光耦合反馈电路以及带精密稳压源的光耦合反馈电路。其中以带精密稳压源的光耦合反馈电路用得最多,这是因为它的性能最好。多路输出开关电源也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连续模式(CUM),其优点是能提高控制芯片的利用率;二是不连续模式(DUM),其优点是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能采用尺寸较小的磁心,有利于减小高频变压器的体积。多路输出开关电源一般采用连续模式,因为要提高芯片的利用率。但是二次绕组如何绕制,怎样提高高频变压器的效率以及降低漏感,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1.多路输出反馈电阻的计算

多路输出是以开关电源总功率不变为前提,还要注意改善负载调整率,减小电磁干扰,消除峰值双倍磁通效应,增强软启动功能,实现多路对称输出。图2-24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多路输出开关电源原理图。

978-7-111-36770-3-Chapter02-63.jpg

图2-24 多路输出开关电源原理图

图2-24所示开关电源共有5路输出,其中Vo1Vo2Vo3分别输出5V/2A、12V/1.2A、18V/1A,Vo4Vo5是对称的±30V输出,总输出功率约为53W。由图2-24可见,Vo1Vo2Vo3为主输出,主输出电路分别引出3路反馈控制信号;Vo4Vo5是辅助输出,采用正负对称输出电路,未加反馈控制。主输出电路因为有反馈控制,虽然各路的负载电流高到1~2A,但是当各路负载发生变化时,不会互相影响。图2-25所示是3路同时提供反馈的电路。

在图2-24中,高频变压器的NS1NS2NS33组绕线采用堆叠式绕法。在前面3组绕完后,后面两组也采用堆叠式绕法,只是两组分开罢了。由图2-24可见,从Vo1(5V)主输出电路引出反馈信号后,其余两组主输出Vo2Vo3紧随其后,同时从各输出端也增加了反馈。电阻R4R5R6的一端并接在R3上,另一端各接各组电压输出端。这样,各组输出电压都得到了极好的稳定性,各组输出的负载电流从10%变化到100%输出的负载调整率分别为SI1=±1.2%,SI2=±1.0%,SI3=±0.08%。下面谈一下各组输出反馈电阻的计算方法。

978-7-111-36770-3-Chapter02-64.jpg

图2-25 Vo1Vo2Vo33路同时提供反馈的电路

Vo3(18V)输出的反馈量由R6的阻值决定,Vo2(12V)输出的反馈量由R5的阻值决定,Vo1(5V)输出的反馈量由R4的阻值决定。首先计算各路反馈电流IF1IF3。总的反馈电流为

978-7-111-36770-3-Chapter02-65.jpg

输出总电流为

Io=Io1+Io2+Io3=2A+1.2A+1A=4.2A

反馈比例系数K1K2K3分别为

978-7-111-36770-3-Chapter02-66.jpg

各组反馈电流IF1IF2IF3分别为

IF1=IFK1=250μA×0.476=119μA

IF2=IFK2=250μA×0.286=71.5μA

IF3=IFK3=250μA×0.238=59.5μA

各组反馈电阻R4R5R6的阻值分别为

978-7-111-36770-3-Chapter02-67.jpg

上述计算方法是计算多路输出开关电源反馈电阻的一种既简便又精确的方法。如果要计算4路或5路输出反馈电阻,可将两只精密稳压源并接起来,基准电压VREF仍为2.50V,这时电路容量将提高一倍。

2.多路对称型输出的实现

多路输出自然包括对称型正负电压输出回路。由于变压器的二次侧存在多个绕组,不管变压器是采取分离式绕法还是采取堆叠式绕法,各个绕组之间必须用薄膜胶带进行隔离,薄膜胶带隔离的结果是将会产生层间电容。另外,绕组的匝与匝之间也会产生匝间电容,这种电容的存在是产生峰值电流的原因之一。况且,正负对称的两组绕线的长度也不一定相同,它们的阻抗(包括感抗和容抗)也就不一定相等。所有这些不同或不相等的结果将影响对称输出的不平衡,就有不对称输出的出现。解决不对称的办法是:第一,在绕制变压器时一般采用堆叠式绕法,并且将先绕的那一组(如正电压输出)多绕1~2匝,这样既消除了轻载时的不稳定性,也加强了磁场耦合能力,使得两组能达到较好的“平衡”;第二,在设计印制电路板时,正、负两组输出的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级滤波电容(见图2-26)要紧靠高频变压器,变压器的引线以短粗为好,千万不能出现调整好正电压输出后负绕组输出电压发生了变化,调整好负绕组输出电压后正电压输出又发生了变化。虽然正负对称输出电路简单,但在成品开关电源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必须在调试过程中积累经验,认真试验,保证成品在大生产中不出现问题。

978-7-111-36770-3-Chapter02-68.jpg

图2-26 正负对称输出电路

3.多路输出变压器的设计

对待二次侧多路输出的高频变压器,除了绕组间、层间和绕组与绕组间存在分布电容外,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也存在分布电容,电容较大,二次侧会产生100kHz或更高频率的开关噪声电压。所以,在设计、制作这类变压器时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适当减少变压器一次绕组的匝数,增加一次侧与二次侧间的耦合等。但这仅是一部分,还要在电路设计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可利用图2-27所示方法减小电磁干扰。

在隔离输出的接地端与+5V输出的返回端RTN之间接入电容Co1Co1Co3,可将噪声电压旁路掉。要求电容的耐电压值为1000V,容量为1.1~2.2nF。

为了提高开关电源多路输出的稳定性,可采用多路同时反馈电路,如图2-25所示。如果要改善多路输出中某一组或某几组的负载调整率,则可采用图2-28所示的方法,就是给5V输出(输出电流大的一组)加一个模拟负载,它的阻值应根据负载变化的范围而定。电路中增加了RF1RF2,消除了因纹波电流流经R1C9加到精密稳压源IC3(TL431)的基准端而造成轻载时输出电压不稳定的现象。若一个开关电源有5组输出,则不可能每一组都出现负载调整率不稳定,最多也不超过两组,这两组在低压、大电流输出时也许会出现不稳定。图2-28中RF1RF2为输出电压Vo1Vo2的模拟电阻,C10是软启动电容。

978-7-111-36770-3-Chapter02-69.jpg

图2-27 减小电磁干扰的方法

978-7-111-36770-3-Chapter02-70.jpg

图2-28 改善负载轻载时调整率

4.设计多路输出高频变压器的注意事项

多路输出高频变压器的设计与一般变压器虽然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但是不完全一样。设计多路输出高频变压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最大限度地增强磁耦合程度

多路输出有5组甚至更多的绕组,每组绕组必须加2~3层高强度、高耐压的绝缘胶带,这样不但会产生大的层间分布电容,还将降低各绕组间的耦合,尤其是一次侧对各二次侧间的耦合,远离一次侧的绕组必将减少磁耦合。所以,变压器的一次侧是不能放在铁氧体磁心的最里面的,而应根据二次侧输出电流的大小来确定一次绕组所要放的层次位置。如图2-24所示,Vo1Vo2Vo3三组输出电流较大,输出电流都超过了1A。这既要采用堆叠式绕法,还要采用“三明治”绕法,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下面根据图2-29具体阐述变压器的绕制顺序。首先从1脚开始,以ϕ0.33mm×4高强度漆包线或具有高绝缘强度的0.2mm×1.8mm铜条顺时针绕4匝至2脚结束,记为NS1。以ϕ0.41mm漆包线从7脚开始,顺时针绕26匝至8脚结束,为NP的一半。在绕完的NS1NP的一半的绕线面上,各绕高压绝缘胶带3层,保证NS1NS2之间的绝缘强度。接着以ϕ0.33mm×2的漆包线绕5匝,起点是2脚,终点为3脚,记该绕组为NS2。同样在NS2上面绕3层绝缘胶带,再以ϕ0.41mm的漆包线在NS2上面绕26匝,起点是8脚,终点是9脚,记为NP绕组。以同样的顺序绕NS3,再绕NF,最后绕NS4NS5。要注意的是:绕NS4时比NS5多1匝,这是实现正、负电压对称输出所采取的一项措施。将这两组放在变压器的最外层,一是由于它们的负载电流较小,二是外界干扰的噪声信号相对较弱,电源的电压调整率不因负载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2)磁心的选用

多路输出受自身输出功率、磁心的热力效应、磁心的损耗、饱和磁感应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磁心时一定要选用最佳磁感应强度的磁心,这是为了避免出现磁心磁饱和,达到磁心的总损耗最小。总损耗最小的条件是铜损与铁损相等。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最小的损耗,磁感应强度一定要适量,大了会出现磁饱和,小了则磁感量不足,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磁心形状的选择也要引起注意。对于多路输出,选用EC型磁心比较好,这是因为它绕线的空间大,散热面积大,而且它的耦合性能也比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变压器在输入最低电压和最大脉冲宽度的条件下,对于多路输出的开关电源不能出现饱和,当输入最高电压时,输出脉冲宽度会变窄。这说明磁心是合适的,因为磁心已经远离了饱和区域,是安全的。

(3)考虑避免失控

多路输出电源不能出现任何一路失控,否则,这种电源是失败的。控制电压电路应在高灵敏度状态下工作,当有高电压输入时,能够很快限制脉冲的宽度,这个宽度不能超越设计时的设定值,否则将会失控。当然,电源电路的控制性能要完善,控制电流模式的芯片在考虑避免失控这一要素方面值得借鉴。

978-7-111-36770-3-Chapter02-71.jpg

图2-29 多路输出变压器脚位设计

2.2.7 LED照明驱动电路设计

无论哪种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电气保护,这对于设备安全运行,延长设备的寿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措施,没有安全就没有寿命。LED照明驱动电路通常具有过电压保护电路、过电流保护电路、过热保护电路、开路保护电路、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等。现将各种保护电路逐一介绍。

1.LED驱动器过电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电路

LED照明,为防止因电压过高而损坏器具,需要增设过电压保护电路。驱动白光LED主要是正向电流通过器件,可采用恒流或恒压来实现,将白光LED串联一只限流电阻,它将限制通过LED上的电流。当额定电压为3.6V时,会有20mA的电流流过LED,若电压降低4V时,正向电流则下降至14mA,所以说正向电压只要改变10%,正向电流就会出现30%的大幅度变化,将极端影响LED的发光亮度,这是不允许的。比较理想的LED驱动方式采用恒功率源。在出现开路的情况下,恒流的白光LED驱动需要过电压保护。连接器的引脚松脱就会造成开路故障,为了提供恒流,就要增加输出电压,此时若无保护电路,输出电压很快升高,对IC或输出电容造成损害,保护驱动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过电压保护IC,利用芯片功能来限制最大输出电压,例如TPS 61043具有这种功能。图2-30所示为以一台多功能手机屏幕的驱动器为例,锂电池的供电电压为2.7~4.2V,内置4只串联LED灯,最大正向电流为20mA,这种设计需要20mA最大输出电流和16V电压,负责提供PWM调光功能所需的数字信号,这时真正需要负载切断功能,以便延长和保护电池的使用。TPS 61043完全能满足,它能够提供过负载切断、过电压保护和PWM调光功能。主要挑战在于正确选择外部器件和适当的电路布局,正确的电阻值是由IC的参考电压0.252V除以LED的最大电流20mA来决定,相当于12.6Ω。电感L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电源的效率;还将饱和电流的额定值限制到最低,降低功耗。在传统的升压变换器中,输出电感和电容将决定转换器的反馈电路是否稳定。TPS61043含有先进的控制电路,无论电源内外的条件变化,它都能确保电源供电稳定,不用考虑反馈补偿。电路的开关频率fs是由输入输出电压,负载电流和电感L决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978-7-111-36770-3-Chapter02-72.jpg

图2-30 TPS61043过电压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73.jpg

式中,Io为LED的工作电流,Io=20mA;Vo为输出电压,最大值Vo=20V;Vi为输入电压,最小值Vi=2.7V;VF为保护二极的正向压降VF=0.4V;Ip为电路峰值开关电流,由控制拓扑决定Ip=0.4A;L为电感值。

选择输入输出电容C1C2后,C1C2的电容量高低,对稳定电源的输入阻抗起到重要作用,若没有输入电容,电源将以脉冲形式从输入端汲取电流,会在输入电源线中产生很大的电压纹波,进而冲击到系统的其他部分。在较高的工作频率下,容抗变得较小,这能降低纹波电压。输出电容C2选用陶瓷电容。电压保护二极管VD1选择时应考虑和电感L相同的峰值电流,逆向额定电压必须大于LED的两端正向电压,VD1选用肖特基二极管较为合适,因为它的反向恢复时间短。

2.LED驱动过电流保护MAX4373电路

MAX4373是过电流保护IC,片内有电流检测放大器、电流比较器。电阻RSEN为采样电阻,阻值越大功耗也大,设计电路时该电阻应选用锰铜金属膜电阻,也可选用LW贴片式电阻。图2-31所示的开关管选用P沟道功率管MOSFET,进行电路负载过电流保护。当电流负载正常时,输出电压经电阻R1R2分压,分压后的电压小于600mV时,片内比较器输出(6脚)低电平,VT1导通,这时输入电Vi经VT1向负载发光二极管供电。当负载电流IF超过设计电流值时,使2脚的输出分压大于600mV,比较器COUT1输出高电平,VT1截止,负载失电。由于比较器输出锁存,VT1一直保持截止状态。当过电流故障排除后,按一下复位键K可重新启动。复位键一般用电子延时开关取代。

过电流保护(Over Current Protection)是一般LED驱动电路不可缺少的,常常因为灯的短路开路引起过电流、过电压。MAX4373是一种低价位微功耗电流检测器集成电路。主要特点是微功耗,工件电流典型值是50μA;工作电压范围宽为2.7~28V,入失调电压低,最大值1mV;电流检测精度为全量程内的2%;内部间隙基准电压原精度为±1.6%;比较器输出锁存;器件有3种不同增益可选择:共模式电压范围宽,为0~28V,并且与电源电压无关。该控制IC所组成的过电流保护器、电流检测及电流监示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池供电系统、智能电池组、充电器、电源管理系统、充电器转换、控制系统等的精密电流源,是过电流保护最为精确的装置。

978-7-111-36770-3-Chapter02-74.jpg

图2-31 MAX4374过电流保护电路

3.LED驱动过热保护SN3910电路

LED驱动过热进行保护,说到底是LED驱动时,由器件消耗了电力,产生了热量,要将这种热消退,这个过程就是温度补偿,当LED驱动器低于安全温度时,LED驱动器工作在恒流区;当工作温度超过安全工作点时,就立即进入温度补偿区,并实施过温保护,此时LED驱动器自动调低输出电流。美国矽思(Si—EN)微电子公司于2010年推出了带温度补偿的LED驱动器SN3910芯片,它具有恒流驱动、温度补偿、可调光、LED开路保护和关断模式等5种功能,显著地提高了LED驱动的可靠性,延长了LED的使用寿命。

SN3910内部集成了温度补偿电路与外部电路的热敏电阻构成了过热保护电路。SN3910通过不停地检测热敏电阻的阻值,获取LED驱动器的温度信息,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电阻值与温度补偿起始点设定电阻值相等时,SN3910就开始减小输出的平均值电流,以抑制由温度升高使输出电流增大的恶性循环,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当温度降到安全值时,平均电流又自动恢复到预先设定的恒流值。

图2-32所示为SN3910的典型应用。输入电压Vi=220V(1±15%),FU为1A/250V熔丝管,RNTC1为热敏电阻,启动电源时限流,C1为抑制串模干扰的线间电容。整流桥由4只1N4007型1A/1000V硅整流二极管构成。为提高功率因数,利用VD5~VD7C2C3组成无源PFC电路也就是二阶填谷式PFC电路,RNTC2选用100kΩ(TA=25℃)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R3采用1.0Ω的1%的金属膜精密电阻,两端并联一只可调的100Ω的电位器RP,这只电阻是临时的,当控制器稳定后,测量电阻值(两只并联电阻值)换上新电阻。SN3910温度补偿起始点及输出电流下降的斜率可以通过RTHRNTC2来设定。温度补偿的原理如下:由SN3910芯片提供1.2V的基准电压,然后经RTHRNTC2分压,再引入LD脚,LD脚填充电压VLD,计算如下:

978-7-111-36770-3-Chapter02-75.jpg

由以上两式可知,当环境温度升高时,RNTC2的阻值迅速减小,RNTC2是温度补偿电阻;当VREF低于1.2V时,RNTC2温度补偿功能启动,立即通过SN3910的内部电路使输出峰值电流减小,从而达到过温保护的目的。该电路适用于交通指示灯、景观灯等露天照明。

4.LED驱动开路/短路保护TPS40211电路

LED驱动开路保护,经常发生在LED灯串中的某只LED开路或者接触不良时,如果电路发生类似的故障,研发工程师必须设计电路开路或短路保护器件,否则将会毁灭整个LED驱动装置,这是危险的。

我们知道,要保证LED串的亮度恒定,必须使驱动电流可变。使用升压转换器升到可使用的足够高的电压参量,使LED偏置导通,这时在LED端点串接一只检测电阻并将两端的电压作脉宽调制PWM控制输入端的反馈量。如果LED灯串或某段导线发生故障,则电路就会呈现开路负载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电阻的两端电压下降到零。这时如果增加PWM的导通时间来升高电压会出现失败,只有控制电路将尝试增加LED电流。在大多数情况下,输出电压将急剧升高,会引起输出电容,整流二极管或开关功率管由于电压应力超值而损坏。现使用图2-33所示电路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实施开路保护。

升压电路通过测量电阻R4使LED电流实施电流负反馈控制模式,把输出电压提升到30V,以350mA的调节电流驱动10只LED,串联电阻R9用来测量并稳定反馈回路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常用0.81Ω的电阻替代。图中的R9和齐纳二极管VD2是开路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76.jpg

图2-32 SN3910过热保护电路

978-7-111-36770-3-Chapter02-77.jpg

图2-33 LED驱动MAX3208E开路TPS40211保护电路

电路工作时,LED的工作电流取决于0.26V的PWM控制器内部的参考电压除以R4的电阻值。在正常情况下,R4两端的压降为0.26V,这时,处于串联的R5R9的两端没有电压降,串联的电阻用来为开环增益设置,而不影响输出电流的工作调整。VD2的导通必须要比输出电压高20%,起着过电压保护的功能。否则将失去保护作用。

当LED开路时,VD2R9R4成为输出端的负载,控制器将迫使输出电压升高,当输出电压达到36V时,VD2导通,这时电流通过R9R4流向地,从而将TS上的感应电压升到0.26V,这就向控制器提供了重要的反馈电压,直到输出调整到30V。VD2的功耗将下降。如果将VD2接到LED串的两端(除去R9),在开路期间的总输出电流将经VD2,这时VD2无力承受这样大的功率而被立即烧毁。

5.LED照明静电放电MAX3208E保护电路

静电放电保护(Electro 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是目前高集成半导体器件制造运输和应用中常见的一种瞬态过电压冲击危险事故,而LED照明系统则须满足IEC 61000-4-2标准的“人体静电放电模式”8kV接触放电,以防止系统在静电放电时有可能导致冲击电压损坏LED驱动器件的可能性。

静电放电的定义为,物体原先已经有静电的电荷不足以放电,当它“陷入”导电性但在电气绝缘物体上,电荷不能在物体上流动,如果带有足够电荷的电气导体靠近,这时电气绝缘物体的电荷产生“跨接”,引起静态放电。它是以极高强度很迅速地发生,产生很高的热量使半导体内部电路损坏。往往这种放电是在测试、运输过程出现。防止或控制静电放电是不可见的,常以3000~5000V的火花一闪而过。因此要求所有与电子器件接触的人员要带上避电器(磁带),一切使用的工具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如电烙铁的接地等。

MAX3208E是为防止静态放电在电子设备上而应用的一种保护集成电路。如图2-34所示,供电电压为1.0~5.5V,工作电流为1nA,工作温度为-40~+125℃,内部瞬态电压正向压降为0.8V,反向瞬态电压规定值为±12kV,接触放电电压为±8kV,器件能承受各种静电放电脉冲,包括人体静电放电电压,接触放电电压和气隙放电电压。芯片内部有静电放电瞬态电压抑制器和保护二极管列阵。每个通道包含有一对静电放电二极管,它将静态放电脉冲引到电压抑制器进行钳位分解或通过电源地旁路。

总之,静电放电会给电子产品带来致命的危害,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增加了维修成本,而且影响欧盟工业标准,所以进行静电放电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978-7-111-36770-3-Chapter02-78.jpg

图2-34 LED驱动MAX3208E静电放电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