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脉,它同样是在资源稀缺的框架下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财政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市场失灵论,它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基本前提。事实上,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行为及其影响,其中,政府配置资源边界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等是重要的研究内容。这里必然联系到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市场。那么,哪些事应该由市场去做?哪些事应该由政府去做?这是财政学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尽管时至今日,市场与政府的职能边界还难以确切划分,理论界还存在诸多争论,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国家在政府职能范围的划分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共识还是清晰的,政府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等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毋庸置疑,关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是肯定的。有人将其概括为“小财政”与“大财政”之争,事实上也就是“小政府”与“大政府”的差异。前者仅以财政部门的收支作为考察的基础,后者以整个政府的收支作为考察对象。相应地,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财政学研究对象是指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及政府收支活动的规律;广义的财政学研究对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从事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与各种公共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公共经济意义上的研究对象。
2. 财政学的研究内容
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了财政学以后,财政学发展经历了传统财政学和现代公共财政学两大发展阶段。
在斯密时代,自由、放任的观点在经济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和市场是两种对立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市场机制是完善的,政府干预只能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因此政府只应该充当“守夜者”的角色。这一时期的财政学,除了少量税收理论以外,更多是对具体的税收、公共支出和公共债务活动的分析,很少对公共支出进行经济分析。在古典经济学的视域里,“看不见的手”和“萨伊法则”被视为经济运行的法宝,但它们并没有给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提供任何保障,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它催生了凯恩斯革命。在凯恩斯革命以前都可以看成传统财政学时代。
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是围绕着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的,其研究的逻辑可以概括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美市场,市场失灵使得政府的干预成为必需。但政府干预主要局限于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干预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财政学的研究转向了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具体分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即财政支出规模是否与宏观经济状况匹配,它能否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实现资源在长期内的有效配置;其次是财政支出的分配效率,指财政支出是否实现了最优配置,与通过政府管制或依靠私人部门的其他选择相比,特定的财政支出是否是实现政府目标的最优方式、能否提供合意的公共产品;最后是财政支出的技术效率,这主要涉及财政支出能否以有效的方式规划和执行及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财政预算研究的就是这一类的问题。
公共产品论和公共选择论对现代公共财政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公共财政学不仅包括传统的财政收支,还包括公共规制,而且,中央银行、非营利经济组织等经济主体的活动都纳入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畴,而传统财政学是不具备这些内容的。
3.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研究可采用实证研究、规范研究、理论分析与计量分析,以及实验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
实证分析是在经济变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从而解释经济变化、发展规律。基本方法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研究对象“是什么”,刻画经济现象的本源,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结论。财政学中的实证研究,就是依据政府活动的基本状况,从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各种支出和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筹集的收入,以及政府收支活动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等进行研究,以其为基础,政府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对建立的机构、制度和政策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安排。
实证分析又包括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理论分析是基于若干基本研究前提,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定性分析。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前提是生产技术、个体偏好和个体行为目标。由于三者之间的差异大,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因此,就需要计量分析得出确切的结果。所谓计量分析是根据实际资料进行的实证分析。反映在财政学里,就是将政府的财政收支以及其他的经济资料纳入计量分析框架,得出政府行为“是什么”的基本结论。
规范分析方法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旨在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处的状况是否合规,如果存在偏离,应该如何调整。规范分析方法运用于财政学,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点,以效率和公平为基本原则,判断目前的财政制度是否合规,以及对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研究。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21世纪,实验方法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运用,实验经济学也因此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经济学家已经发展了一系列的经济学实验方法,并制定了规范的标准,提倡在经济政策实施之前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运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从而决定经济政策是否付诸实施。
基于财政学的社会经济贴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案例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财政学界的高度重视,它甚至被认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备的研习方法。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是,撇开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环境,只是对具体案例“解剖麻雀”,分析财政制度运行机制,了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从而对相应事物作出“好”或“坏”的判断。
本书推荐财政学初学者多用案例分析法去了解和认识客观财政现实,提高识别和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