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利用及存在问题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状况
(一)黄河客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东营市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非常匮乏,因此,东营市通过兴建引黄河水工程,解决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力保证了东营市水资源供给。引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引黄闸工程、引黄灌区工程及蓄水工程等。
1.引黄闸工程
东营市现有引提黄河水工程17处,引水能力达到514m3/s,其中引黄闸8座,引黄泵站9座。
2.引黄灌区工程
全市目前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17处,其中大型引黄灌区3处,中型引黄灌区7处,列入国家和省级管理的大中型灌区6处,共有干渠47条,长612km,支渠561条,长1517km。设计灌溉面积326万亩。东营市引黄灌区分布如图2-4所示。
图2-4 东营市引黄灌区分布图
3.蓄水工程
东营区自1983年建市以来,大力发展平原水库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平原水库658座,总蓄水量为8.31亿m3。
(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
地下水源工程集中的广饶县小清河以南的井灌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提水设备简陋,出水量较低。自20世纪70年代间,机电井建设迅速发展,1983—2001年19年期间,广饶县境内共打井9217眼,逐步报废5953眼,配套机井保有量8935眼,配套动力机15921台120.9MW,井灌面积为34.2万亩,年用水量1.23亿m3。截至2010年,灌溉机井保有量9151眼。2002—2010年年均地下水供水量为9901万m3。
(三)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为充分利用地表淡水资源,东营市目前已建成河道拦蓄工程16处,一次性拦蓄水量7087万m3。
现有河道拦蓄工程蓄存的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及河道内环境用水,公布数据统计2002—2010年年均地表水供水量为12326万m3。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在境内各中小河道上新建14座拦河闸,总拦蓄能力5900万m3,有效库容4340万m3;规划新建平原水库9座,水库改建扩容1座,水库除险加固7座,共计增加库容8560万m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规划在实施广饶县引水补源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每年约更新机井200眼(平均井深150m),至2015年共更新机井1000眼,使全县抗旱灌溉用井控制在9000眼以内。
此外,东营市还将完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其总体布局是以胶东输水总干渠为依托,建立向中心城、各县区输水的供水联合调度网络,同时,整合油地双方现有水利工程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开辟支线供水到达沿海地区,形成以黄河水为主、长江水为辅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输水工程(分水口、输水干线、输水支线)、调蓄工程等内容。
东营市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布置如图2-5所示。
二、区域供用水状况
(一)供水量分析
东营市供水量按照地表水、地下水两种水源及蓄水、提水、调水等工程进行调查统计。2002—2010年东营市历年供水量为78059万~107161万m3,多年平均供水量为91639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81502万m3,地下水供水量为9901万m3。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为1124万m3,提水工程供水量11202万m3,跨流域调水量为69176万m3;地下水供水中浅层地下水供水量为7100万m3,深层地下水供水量为2768万m3,微咸水供水量为33万m3。
2002—2010年东营市多年平均供水量中当地地表水占总供水量的13.49%,跨流域调水占总供水量的75.68%,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10.83%。2002—2010年东营市供水量情况见表2-4。
图2-5 东营市水利工程现状及规划布置图
表2-4 2002—2010年东营市供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
(二)用水量分析
东营市用水量包括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等五个方面。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包括水田、水浇地和菜田等用水量;林牧渔畜用水量包括林果灌溉、鱼塘补水和牲畜用水等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包括火(核)电、国有及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等用水量;城镇公共用水量包括建筑业、服务业等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包括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量;生态环境用水量包括城镇环境和农村生态的用水量。根据《东营市水资源公报》统计分析,东营市2002—2010年多年平均用水量91639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57056万m3、林牧渔畜业用水量9782万m3、工业用水量14800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1661万m3、居民生活用水量6122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2218万m3,分别占总用量的62.26%、10.67%、16.15%、1.81%、6.68%和2.42%。2002—2010年东营市取用水量情况见表2-5。
表2-5 2002—2010年东营市取用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实现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1.供水水源过度依赖于黄河客水,但黄河来水量呈减少趋势
黄河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可开发利用的客水资源,全区90%以上的用水需要由黄河来供给。但据黄河利津水文站1950—2009年系列径流资料统计分析,利津站黄河来水量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据统计,黄河利津水文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来水量年均值从20世纪50年代的480.6亿m3,减少到21世纪前10年的140.9亿m3,降幅十分巨大。由此,也严重影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可引水量,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2.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引发了地质灾害
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分布面积大,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为咸水,仅在小清河以南的广饶县、黄河滩地及黄河故道的部分地段有地下淡水分布。但为了增加供水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地下水遭受了高强度的开采甚至超采。目前,小清河南部井灌区漏斗区面积已扩大到355km2,负值区面积达310.6km2,漏斗中心水位达-12.0m。大面积地下漏斗区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大量浅井抽空吊泵报废,需不断更新机井和提水设备;另一方面,海水入侵日益恶化,累计入侵面积63km2,咸淡水界面平均向南推移约200m,最远达400m。另外,自1984年以来南部井灌区还出现地面裂缝10余条,裂缝最长1000m、宽0.3m。
3.多水源联合调度能力不足,用水结构尚待优化
东营市水系联网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多水源的联合调度。一是大型平原水库建设较少,跨季、跨年度调节能力有限;二是蓄水工程布局不尽合理,区域间水资源调度能力不均衡;三是多库串联、干渠与河道尚未形成联网态势。由此,区内尚没有对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及其他水源进行联合调度,多水源优化配置不足。
另一方面,供水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如广饶县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水质较好,却用于高耗水的工业企业生产,而与这相对照的是区内大量微咸水、咸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规模仍十分小。不科学的供水结构不利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4.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尽管该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但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仍不是很高,甚至存在浪费现象。农业上引黄、引河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仅为77.64%;污水处理回用水平低,全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不到20%。灌溉水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指标均远达不到发达国家和国内用水先进地区的水平,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
5.河道水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紧迫
据水质监测,东营市境内主要河道水质除黄河干流可达地表水水质Ⅲ类水标准外,其他主要河流多数河段水质多为劣Ⅴ类水,水功能区水质基本不达标。水质污染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并直接对农业、渔业、畜牧业和工业生产造成危害,并威胁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