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接龙——运用故事疗法进行积极情绪表达
问题提出
说起“接龙”,大家脑海中想到的可能就是“成语接龙”“纸牌接龙”这种经典的游戏。可大家知道为什么学成语,要用成语接龙的方法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同学的兴趣远比在黑板上教同学几百个成语有效得多。这是借外在条件引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化被动为主动的一种教学法,也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比较推崇的方法。
成语接龙,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展现,其实也是我们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那么如果我们用大众更能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接龙游戏,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呢?这其实在教育中是有所体现的。
幼儿时期,老师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会给出故事的开始,让孩子们编创故事的过程和结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接话,可以任由想象发挥。
美国著名的儿童智力发展研究专家简·海丽认为,鼓励孩子编故事不仅是一种语言训练,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与推理能力,得到出乎意料的结论。
技术理念
故事疗法的产生其实远远早于心理学者将它运用于心理治疗中。对于一个文明社会的生存而言,价值观的传承从古到今都是使用故事作为媒介。在文明社会的初期,如果故事可以配合社会团体的需求,人们便会直接利用这些信息作为学习的材料,讲故事的人可以有效掩饰、合并价值信息,减少威胁性。通过这种方法,讲故事的人巧妙回避了听众的防御心态。
叙事疗法是一种新颖独到的心理治疗模式。它蕴含了后现代主义精神,又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真正体现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助人自助”与“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现已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意识形态领域之中。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以“去中心”和“多元化”、提倡差异性与创造性为基本精神。在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师的观念中,任何求治者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验,而将其诊断归类为某种精神疾病并采用所谓正确治疗方案的传统经验模式是不适当的,心理治疗都应是个别化而非普遍性或系统化的。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师们通过对现代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批评与解构,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并借鉴结构主义叙事论,“运用故事的隐喻,把众人的生活当成故事,以有意义且能实践的方式,体验他们的生活的故事,以此治疗他们。以社会建构的隐喻,以人和人、人和习俗制度间的互动,建构每个人的社会和人际的现状,并把焦点放在社会现状对人类生活意义的影响上来”。
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由德国神经科专家、心理治疗医师佩塞施基安所创立。他在心理治疗中尝试把东西方文化相结合,进行一种综合的治疗模式。这一方法强调心理矛盾和冲突的积极方面,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在治疗中运用直觉和想象以及寓言故事作为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媒介,在不与求助者的观念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提出改变其观念的建议,从积极的方面重新认识和评价问题,唤醒求助者的自助能力,消除求助者的消极想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生理生物学的研究中有这样的推断:故事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对某种事物的感受。因此故事也同样能改变人的心理与生活过程。我们观察那些听故事听得入了迷的人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的连带变化,如呼吸的变化、肌肉运动的变化、心率的变化等。故事能强化和丰富人的体验,宣传某种生活方式、人生哲学。故事本身可以帮助听故事的人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应对在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我们自身是故事创作的源泉,故事帮助我们认识和定义自我,交流彼此的体验与感受,使人处于一种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中。通过调节态度、情感、行为模式,促进个人与环境的协调,从而保证一种健康的身心状态。
核心目标
他人的故事本身就具有话题性,通过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铺垫和发展,这可以体现我们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但关于自我的故事,意义就会大不相同。我们自己做主角,自己做编导,同时自己还做观众,三个不同的身份更能从不同方面体现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我们给自己一个品质定位,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编造的自己的故事来体现它,然后通过自己的言语来诠释它,还让主观存在的我去评价它,这本身就具有戏剧效果。再加上对他人故事的情景链接,对他人故事的评价或者总结。可以说,这既是自我认同的技术,也是读懂他人的技术,我们自己的积极情绪会得到强化,也会因他人的表达得到升华。
技术特点与优势
我们罗列出比较积极的五个自我感受,例如,满意、感激、爱、快乐、自豪。然后每人分享一个关于自我感受的事例,事件是非常具体鲜明的,可以很好地表达我对自己的认知。这样四五个人分享下来,不仅自己的自我感受会得到强化和升华,同时还会受到他人自我感受的滋养,满意、感激、快乐等积极感受我们一下子全品味过了,正能量就会流遍全身,还带有不同的温度和强度。这是何等的舒服和惬意,瞬时就会让人觉得如沐春风,生机盎然。
技术操作指南
1.寻找七八个小伙伴,和你一同来体验。
2.制作一份自己的积极感受清单,五六个感受即可。如:满意、感激、爱、快乐、自豪。
3.每人准备纸笔,写出你自己的积极感受,并给出具体的事件支撑。
4.小伙伴们围成一个圆圈,每人轮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事件。第一个人分享之后,第二个人分享的感受和事件要和第一个人的故事的情景链接。你可以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这样依次进行发言表达。
5.事件分享完毕后,每个人可在此基础上,升华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对于分享事件的感受,包括自己的事件和他人的事件。
参考文献
1.汪明春(2010).积极心理学与故事叙事取向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魏源(2004).解构并重述生命的故事:叙事疗法述评.台州学院学报.
3.赵漪蓉(2007).互说故事疗法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