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微茫惨淡处:恽寿平绘画的“乱”相(文人画的真性)](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23/39204723/b_39204723.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荒寒意象
南田的“乱”,具有突出的超越性特征。
南田家学渊源深厚,父亲(日初)、伯父(本初,即明末著名山水家香山翁)于释道皆有精深造诣,他自己从童年的混乱年月开始,就注意传统哲学的研习,成年后出入儒释道三家,形成了好玄想的习惯,他的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来表达哲学玄想的语言。他认为,绘画不是涂抹形象,而是需要“灵想”独造,画要有打动人的“可思可感”处。南田将“乱”和“思”联系在一起,他的“乱”,是为了以突入苍茫世界、驰骋宇宙狂想、追求生命真义的形式语言创造逻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其山水册八开(图3),其中第四开为山水,有题云:“如此荒寒之境,令人可思。甲子月甲子日南田题。”此册作于癸亥,时在1683年,是年南田51岁。此画选择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特别的甲子月、甲子日,而作此画时的癸亥年为六十甲子中最后一年,次年即为甲子,由此兴起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此图草草画芦苇,随风披靡,岸边泊着小舟,坡陀上有丛竹,构图很简单。却要以乱乱小景之空间,切入甲子之时间,寓示天地无限、人生短暂的道理。一个甲子,就是天地的一个轮回。时光荏苒,宇宙无穷尽矣,而人生是如此短暂,以短暂之人生独对缅邈之宇宙,这就是画中所深寓的沉思。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B0B0D/20542386201841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cutq_16_17461_l.jpg?sign=1738882781-8LB4nhMxyzPftyYftNlqHUWzG1veIUP8-0-720ab6a380bb29827adb3e2b55a36349)
图3 恽寿平 山水册八开 纸本设色 23.4cm×26.8cm 1683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这幅画,可以引出两个问题,一是南田以“乱”寓出尘之思;二是他以“乱”的笔墨创造呈现生命真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