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点3 前沿发展与创新认知
鉴定要求1 物流行业前沿发展和创新知识
问: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当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正值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优化、降本增效等挑战,也迎来了信息技术、智慧物流、市场升级等发展机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经济发展引领物流优化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收入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中产阶层人群规模持续增加。随着广大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的衍化,物流行业必须更加关注服务质量、效率、品牌、特色、个性和体验,具有高性价比的物流需求将快速增加。中国物流协会初步估算,2030年电子商务的日交付量将超过2亿。一体化物流将成为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区域增长新模式带动物流发展 中国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外缘地带以及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集中物流活动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道路安全等问题。若要提高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物流效率,必须建立物流和分销系统。
可通过进一步提升级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西部新的发展态势要求物流行业应与时俱进,转换旧的发展模式,因为中西部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不充分已经限制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望未来,在线零售市场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一二级市场中持续稳定增长,并出现从沿海向内陆、从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县市逐步渗透的发展态势。
(3)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开放新模式 经济全球化大大增加了中国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需要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建设更好的交通、通信、信息、物流和其他基础设施。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紧密的经济贸易往来的同时,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增长也会继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将成为增长新亮点。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制造业继续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仍将持续增加,中国的物流行业也会继续增长,特别是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将会成为重要支柱。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物流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为中国物流行业走向世界,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更加开放和扩大的物流市场将改变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状态,服务、品牌、创新、社会责任和其他非价格竞争手段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的跨国物流公司将得到极佳的发展机遇。跨国物流公司将逐步进入到中国的传统物流领域,中国部分物流公司也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物流行业发生并购,各种形式的物流联盟将出现,少数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或联盟将可能由此诞生,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尽管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在一程度上延缓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和地缘经济形势也复杂多变,但顺应人类发展潮流的经济全球化仍将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物流行业也会继续为各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服务。未来一段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将对物流和供应链安全构成挑战。
(4)内贸物流市场释放潜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将会逐渐降低,国内市场具有更大的空间。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居民消费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为国内市场拓展新空间。物流行业将在促进国内市场供需匹配、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降低国内市场交易成本、创造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消彼长,在物流市场规模保持中低速增长的总体趋势下,出口加工导向下的大进大出物流模式将不可持续,内贸物流市场比外贸物流市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5)新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 自动驾驶、无人仓等技术的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发展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出“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以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6)铁路货改助推运输结构调整 随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深入实施,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将继续成为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助推力,以中铁快运与顺丰合作发展高铁快递为标杆,中国铁路总公司混改将加快推进。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碎片化等物流市场需求特点,物流企业可深度参与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国铁在货运价格、枢纽基地、技术装备、运输组织、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创新高铁快递、零担快运、冷链班列、中欧班列、驮背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等市场化产品。
(7)物流市场监管转向信用和数据 随着物流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实体化营运,部分地区交通运输、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开展政府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多家部委就物流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规范化轨道。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货运市场监管向实时监管、视频监管、远程监管、平台监管发展,监管信息透明化程度和监管力度得到加强。未来监管的重点将由以审批为主的事前资质监管转向以信用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随着区块链技术商业化,物流信用记录方式、契约规则将发生改变,物流信用系统、物流金融创新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8)跨境电商物流成市场蓝海 自2018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在上海、杭州、宁波等35个城市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跨境电商模式上进行有益探索。菜鸟网络已在杭州、香港、吉隆坡等城市设立首批6个电子商务枢纽,eWTP已落地马来西亚、卢旺达、比利时、埃塞俄比亚四站。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升级,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进口导向的跨境电商物流将成为市场蓝海。
(9)物流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 推动物流企业拥抱智能科技,加快推进传统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是物流行业下一步发展面临的艰巨挑战。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把物流每个环节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打通实现在线化,只是解决传统物流企业业务数据化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按照数字化的要求对业务流程及组织管理体系进行重构,推动全流程的透明化改造,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实现数据业务化。
(10)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 伴随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格局均将发生重大调整。《中国制造2025》将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对于物流供应链可视化、协同化、全球化和稳健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物流业将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种趋势将进一步驱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竞争力的关键不再是单纯提供物流运营业务,而是能够输出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制造、流通和消费的无缝对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联动融合发展的核心。
问:简述物流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物流技术是指物流交易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对行业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一切科学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应用设备及加工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购买、交易、运输、加工及相关信息的采集过程和在行业发展中衍生的系统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无人车技术、无人机技术、自动化仓库技术、可穿戴设备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物流技术呈现出以下两大发展趋势:
(1)物流技术向数字化发展 物流新技术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的发展,逐步由自动化向数字化发展,形成数据的联通与流通。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实现物流活动全过程数字化,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赋能交通运输及关联产业,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提升出行和物流服务品质,让数字红利惠及人民;并提出到2035年,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全方位互联和信息共享,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将基本形成,智能、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将大大提高生产和生活的效率。
(2)物流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到区块链,这些新一代物流中的核心技术说明了新一代物流架构将会以智慧为主要特征。在技术的赋能下,物流领域也将逐步体现其技术优势,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各类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都将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效能,推动中国物流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物流公司将人工智能算法及技术应用于仓储管理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上,柔性无人仓、无人物流车、无人机等技术被广泛试点应用,美国的亚马逊、德国的DHL以及国内的京东、顺丰、菜鸟纷纷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发和尝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将促使物流技术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对应工业化4.0及5.0的推进,将形成一个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智能物流和供应链系统。
问:物流新业态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物流业态是指物流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它包含了物流组织形式、合作模式和交易方式,决定了物流服务的结构、功能、范围与规模以及交付方式。在物流新技术、市场新需求、规则突破等多方作用下,物流业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物流业商业模式、新的物流业经营业态、新的物流资源配置方式等不断涌现,物流业态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1)新兴物流业态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服务功能、物流服务范围与规模、物流服务效能、物流服务交付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物流产业呈现出明显的转型升级态势,新的商业模式、经营业态、资源配置方式等物流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另外,物流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尤其是电子商务和居民消费等对物流配送和快递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加剧,涉及民生的物流领域更受关注,物流新技术(如物联网、多层仓库、自动分拣、托盘系统等)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多业联动的经营模式渐成趋势,进一步催生了冷链快递、共享物流等新兴业态。
(2)物流业态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是物流业态划分方式的多样性。按照产业属性,物流业态可以划分为: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等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态;货物运输代理、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等以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产业形态;供应链物流、物流金融等以智力劳动为主的产业形态。按照物流产品类型,可以划分为:大宗资源性产品的物流,低货值的加工型产品及物流,高货值商品、高新技术产品的物流。二是物流业态之间业务内容多有交叉。如第四方物流、众包即时直递、冷链快递等新兴业态模式,无论从服务对象和组织形式的视角看,还是从体现商品与流通以及物流技术的特点看,都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问:促进物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答:1)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提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助力物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新能源快速充电、便利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提供更多便利。探索物流基础设施在建设、运营等环节的绿色化使用,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2)加快解决清洁能源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升新能源物流车辆使用比例,探索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发展。为应对能源资源紧张、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等问题,应加大新能源技术开发力度,推动物流行业绿色化发展。一是加强新能源、可替代能源电池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运输工具的低碳化、清洁化,解决新能源物流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技术问题,提升应用比例。二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中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发展要求,着力提升物流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联动性,畅通原材料、零部件及商品的流通渠道,促进城市特色产业与城市物流竞争力共同提高。其他具有典型特色产业的城市,例如清远的生物医药和农林牧渔业,云浮的矿产资源和石材加工产业,都对物流产业有特殊的需求。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合理规划物流产业的发展,助力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同时也提升各城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
3)鼓励物流企业尝试推广新兴业态,探索多种业态的融合发展,综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从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大多物流企业的业态模式较为传统,效率较低。为改善当前局面,一是鼓励物流企业在传统物流业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积极尝试新业态;二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物流企业更应积极进行探索,尝试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从多维度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4)出台推动物流新业态、新技术应用发展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物流行业标准体系,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物流行业中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新兴业态的探索开展仍面临标准不统一、管理空白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及相关行政单位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为物流行业应用物流新技术、发展物流新业态打造宏观环境;二是要理清行业管理的盲点、痛点,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行业管理规定、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三是加强物流行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
试题选解:当前,我国物流行业有哪些发展趋势?
解:当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正值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优化、降本增效等挑战,也迎来了信息技术、智慧物流、市场升级等发展机遇,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经济发展引领物流优化升级。
2)区域增长新模式带动物流发展。
3)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开放新模式。
4)内贸物流市场释放潜力。
5)新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
6)铁路货改助推运输结构调整。
7)物流市场监管转向信用和数据。
8)跨境电商物流成市场蓝海。
9)物流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
10)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联动。
鉴定要求2 物流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问:什么是物流政策?
答:物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某种物流发展目标,在所能实施控制或影响的范围内,以某种适宜的表现形式,对该国或地区的物流业及其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指南或行为准则。
问:物流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物流政策除了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管理性、分散性、交织性、变动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整体性 整体性不仅表现在物流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物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物流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物流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网结为一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能成功的。人们经常讲,政策要配套,是指由众多数量、类型不一的政策,组成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的整体功能。
(2)超前性 物流政策的超前性不仅是保证政策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合理分配社会利益的有力保证。那些处于最佳超前度的政策,必将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物流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3)层次性 按照权力主体来划分,物流政策可划分为中央物流政策和地方物流政策。从内容上看,物流政策体系中的各项政策可划分为总体物流政策、基本物流政策、具体物流政策等。从物流政策体系的纵向分析,高层次政策对低层次政策起支配作用,但高层次的物流政策内容都是概括性强的原则性规定,难以直接规范人们的行为。
(4)合法性 对于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来说,物流政策的合法性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因为它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这充分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培育与发展。
(5)复合性 所谓复合产业是指既具有局部的独立产业形态,又在整体上具有以共同使用的技术为媒介的多个产业交叉和融合的特殊产业形态。物流业既具有从提供服务的经营角度的独立产业特点,又具有从产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角度的非独立产业形态,还具有因物流技术的使用而通过产销企业物流服务外部化的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趋势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共享现象。物流业作为复合产业,国家在制定物流发展政策时,应在物流的不同领域中充分考虑其发展中与相关领域的协调和配合,而不是单纯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发展政策,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物流效率与效益的目的。
问:物流政策的主体有哪些?
答:物流政策的主体是指物流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即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机构。作为物流政策主体的社会公共机构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立法机构、司法机构与行政机构。
(1)立法机构 立法机构不仅是物流政策的主体,而且是最有权威性的物流政策主体。之所以说立法机构是最有权威性的物流政策主体,是因为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政策(法律)要比其他政策主体所制定的政策具有更大的使用范围与调整强度。
(2)司法机构 在我国,司法机构是公安局、检察院与法院系统,以及其他具有部分执法权的行政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价格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机构。它们是执行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的机构。
(3)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虽然没有立法权,但是有权制定并颁布有关物流的行政命令(条例、通知等)、行政指导。这些行政命令、行政指导也是对全社会物流活动的公开介入和干预,从而也是物流政策的重要内容。
问:物流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答:1)在制定物流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利用行政权力为物流市场的运行、发展创造种种必要的条件,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2)政府也要依法对物流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调剂和协调全社会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等,达到发展物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问:物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答:(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分来制定与调整物流政策的一种方法。运用行政手段制定物流政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制定与调整物流政策的一种方法。运用法律手段制定物流政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等特点。
(3)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物流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来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物流政策顺利实施的一种方法。运用经济手段制定物流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降低执行成本。以市场为基础,通过改变市场信号,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
2)管理灵活。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改善和发展物流业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物流业责任者。
3)可有效地配置资金。以市场为基础,可有效地配置发展物流业所需资金。
问:物流政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物流政策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国家集团(联盟)的决议,也可以是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法律、法令、法规,或者是政府物流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公告、通告、规定、办法、规划(计划)、白皮书、方针、标准、纲要、意见、建议、措施、通知等。
(1)国际文件 国际文件是指由相关的国际组织或国家集团(联盟)所签署的与国际物流相关的议定书、协议、备忘录等。
(2)国家文件 国家文件是指由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制定的与物流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决定、办法、命令、实施细则等。
(3)部门文件 部门文件是指由国务院相关部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制定的与物流相关的行政法规、决定、办法、命令、实施细则等。
(4)地方性文件 地方性文件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地方人大和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与物流相关的行政法规、决定、办法、命令、实施细则等。
(5)专家级文件 专家级文件是指政府决策部门委托的专家组编制的报告等。
问:制定物流政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物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及物流主管部门在制定物流政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具体可分为如下三点:
(1)涉及的政策优惠主体 物流政策涉及的优惠主体包括国家及地方政府、国家各部委(尤其是涉及口岸、港口、运输、商务、生产、存储、信息、外贸等方面的部门)、物流企业等。因此,物流政策应当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使各方面均衡发展。
(2)物流政策带来的利益的表现形式 物流政策的制定机构和执行部门应当充分认识物流政策所能带来的实际利益的表现形式,根据各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同和发展的制约因素,颁布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一般来讲,物流政策具有资源、资金、资质、心理等表现形式,每种表现形式又有现有利益和长远利益两种方式。
(3)优惠政策价值标准体系 物流政策主体极其多样,所持有的价值观也各有不同,对于物流政策所能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利益的度量也就有所差异。相关部门在确定物流政策价值标准体系的时候,需要充分了解各个物流政策收益主体的利益需求,同时注意物流政策直接体系中的横向领域划分和纵向层次划分。
试题选解:由国务院相关部委制定的物流法规属于( )。
A. 国家文件
B. 部门文件
C. 地方性文件
D. 专家级文件
解:由国务院相关部委制定的物流法规属于部门文件。因此,正确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