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选题理由及研究价值分析
本书以美国跨国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原因。本书的选题理由及研究价值如下:
(一)选题理由
基于4点理由,本书选择研究该议题。
第一,该选题符合全球环境治理研究的发展要求。
全球环境问题最早受到重视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被作为国际关系问题研究的时间还不太长。[4]环境问题作为国际政治议题的重要性真正开始凸显出来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领域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环境治理机制等制度性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学术界掀起绿色经济研究热潮,重视从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寻求解决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途径。绿色金融、环境经济学或生态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出现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成熟和完善提供了有益补充。在此背景下,私人资本部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重视各国政府、私人部门、民间社会和联合国系统等行为体之间的全球伙伴关系,并且特别强调“私人部门——从微型企业、合作社到跨国公司——民间社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将在执行新议程方面发挥作用”[5]。全球治理委员会也指出,“在全球层次,人们过去一直认为治理是指政府间的关系,如今必须了解,它同时也与非政府组织、各种公民运动、多国公司以及全球资本市场等相关联”[6]。麦格丽·德尔马斯(Magali A.Delmas)和奥兰·扬(Oran R.Young)“将参与治理的行为体划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属于公共部门、公民社会或者私人部门”[7]。戴维·赫尔德(David Held)指出,“私人实体已经逐渐成为形成和执行全球公共政策的重要势力”[8]。
第二,金融机构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国际社会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全球环境治理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如何为执行这些重要协定提供资金的问题” [9]。根据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2016年的报告,“未来15年内,所需要的重大投资约为90万亿美元,超过了现在全部的股票市值”[10]。因此,“如何增强环境制度的能力,特别是融资能力,来实现其环境治理目标”[11],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全球环境治理事业的成败。
在全球环境治理急需资金扶持的情况下,绿色金融理念应运而生。它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正是如何有效地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可持续融资。绿色金融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绿色生产和消费领域,促进经济绿色增长”[12]。绿色金融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紧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全球环境治理的绿色融资活动不仅需要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官方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而且更需要众多私人金融部门的鼎力支持。以气候变化治理融资情况为例,国际金融公司指出,“为了使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2℃以内,到2030年为止,每年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量高达2750亿美元。尽管绿色融资始终保持增长,但是还远不能满足预期需求”[13]。为应对融资难题,国际社会对私人资本给予了高度重视。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报告强调“许多措施最终将需要私人行为者来担负责任”[14],并且指出“应调动私人部门的大量资源来弥补公共财政资源的不足”[15]。
第三,跨国银行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部门,银行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容置疑。[16]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指出,“目前,大多数绿色投资都是通过银行来融资的”[17]。跨国银行掌握着雄厚的国际资本,能够对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跨国银行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展现出两方面特点。一方面,跨国银行要为全球环境问题承担重要要责任。“从行业特征来分析,金融业属‘公共性’产业,具有高风险、强污染和内在的不稳定性等行业特征”[18]。长期以来,跨国银行以追逐高额利润回报为宗旨刻意忽视环境责任,为污染性国际项目大量融资,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跨国银行正逐渐成长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由于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它的经营活动是以货币和货币资本为对象,因此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远大于任何一个企业”[19]。当前,跨国银行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例如,一些跨国银行代替传统的主权国家政府,成为全球环境治理规范的发起者和制定者。例如,“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是由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等跨国银行共同起草、发起的,一套在融资过程中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20]。
第四,选取美国跨国银行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美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自19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就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领先地位。”[21]截至2016年12月31日,美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高达5.566万亿美元,居全球各国首位。[22]“战后美国跨国银行以空前规模和速度向全球进军,并和跨国公司一起成为当代美国金融资本的两大支柱。”[23]今天,“美国银行机构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24]。
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跨国银行较早就开始关注环境风险,“拒绝为一些环境敏感部门提供贷款”[25]。另外,美国跨国银行也为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规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是“赤道原则”的成员机构;其中,花旗集团还是“赤道原则”最重要的发起者之一。[26]总之,美国跨国银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原因值得认真分析。
(二)研究价值
选择该议题进行研究具有三方面意义。
第一,深化全球环境治理研究。
近二十多年来,作为国际关系领域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变化和日益紧迫的态势,促使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探究美国跨国银行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对于丰富国际关系理论以及深化全球环境治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传统观念里,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被视为全球环境治理中三个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已有的全球环境治理研究工作多是围绕这些行为体的作用以及互动关系展开。跨国银行是跨国公司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同时,美国跨国银行也是私人资本部门的典型代表。当前,全球环境治理所面临的融资难题更加突显出跨国银行的重要性,也为进一步深化全球环境治理研究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要求。
第二,拓展美国研究内容。
美国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对其跨国资本运作进行研究,必然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跨国银行是美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美国资本全球化的重要工具。美国跨国银行为维护和巩固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轮产业革命以绿色经济为动力。全球环境治理必将带动世界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历史进程中,研究美国跨国银行的抉择和行动具有格外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跨国银行财团为核心的美国金融业代表着美国垄断资本的核心利益,对美国政治具有重要影响。[27]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郭庾信(James Kwak)指出,“华尔街银行是美国新寡头政治集团。该集团通过它的经济实力获取政治权力,然后又使用这些政治权力为自己牟利”[28]。由于当前美国政府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战略走向出现了严重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通过研究美国跨国银行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将有利于窥探美国在未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发展趋势,并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制定正确的对策和战略。因此,本书所选择的问题在美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前沿性。
第三,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借鉴。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金融机构对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作用。”[29]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和《绿色信贷指引》(2012)等指导政策。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银行业参与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特别是,随着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银行业有必要认真吸取美国跨国银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争取早日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有价值的中国方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