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相关理论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日中国人与印度人文化适应的比较研究,因此,研究基本上以文化适应、移民问题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也略有涉及。
在日中国人与印度人研究属于国际移民研究的一部分,而国际移民研究中Diaspora理论是重要的理论之一。Diaspora理论是建立在海外移民对国家或自己的家乡的怀念、忠诚和联系的基础上。而这种情结以犹太人最为浓烈,最为典型。海外中国人与印度人一直以来也有这样的情结,而且到现在也没有消失。中国和印度的很多学者在研究海外移民时,大多数都是建立在Diaspora理论框架上进行研究。换言之,没有对Diaspora理论或思路的介绍,海外中国人与海外印度人的比较研究就无法进行。
Diaspora本意为离开自己的家乡或祖国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某国的部分人们或某个民族,曾专指散居在世界上各地的犹太人,现在则可以泛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海外移民。比如:中国的海外移民及其后代被称作Chinese Diaspora;印度的海外移民及其后代被称作Indian Diaspora;日本的海外移民及其后代被称作Japanese Diaspora;等等。
Diaspora 作为一个单词或概念起源于古希腊语,由dia 和speiro 两个词组成。dia是个介词,意思是通过;speiro的意思是播散、散开。《牛津高级学者词典》对Diaspora 的定义是“犹太人离开他们的国家到其他国家生活和工作的迁移”,又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群体离开自己国家的迁移”。实际上,学术界对于Diaspora 最普遍的认识现在主要侧重于指迁移的人群,而不是迁移活动本身。这一点与《牛津高级学者词典》的定义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目前国际学术界往往将一些国际移民群体或某地、某国、某民族移民海外的群体称为Diaspora。所以,Diaspora与海外某个移民群体联系起来或用这个词来表示某个海外移民群体就成了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比如:English Diaspora、African Diaspora、Chinese Diaspora、Indian Diaspora、Italian Diaspora 等。
中国学者一般将“海外中国人”翻译为“Overseas Chinese”或“Chinese Overseas”。同样“海外印度人”被翻译为“Overseas Indians”或“Indians Overseas”。与“Overseas Chinese”“Chinese Overseas”“Overseas Indians”“Indians Overseas”相比Diaspora强调了一种移民对祖国或家乡强烈的依恋和归属感,体现了一种终极的情感乃至对身份的认同。这一点在犹太人身上表现得最为典型,在海外中国人与海外印度人身上体现得也很明显。实际上,所谓Diaspora情结是从犹太人身上挖掘出来,并推广或套用到其他国际移民身上的。这就形成了研究跨国移民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Diaspora理论。
印度学者巴特(C.S.Bhat)等人指出:“Diaspora的概念起源于犹太人的背景,目前已经成为研究所有移民和离开故国或故土的海外定居者的非常重要的理论方法。这也是一个常识。”巴特在另一篇文章中,与其他合作者共同指出:“在20世纪下半叶,Diaspora的概念被用于任何离开故国的散居族群(ethnic group)或群体(community)。”
在意大利、英格兰、爱尔兰和非洲人的国际移民以及其后代时,很多学者也采用或借鉴了Diaspora理论框架。印度学者在研究海外印度人移民时也习惯运用这一理论。而且,在华侨华人研究和国际移民研究中,中国学者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中有很多内容是与Diaspora理论相通的。换言之,中国学者也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Diaspora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在这方面的理论和积累或理论贡献也是相当丰硕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日中国人与在日印度人群体与自己的祖国或家乡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书借鉴Diaspora理论也是适合的。在日中国人与在日印度人的国际影响力只有涉及各自对中国或印度发展的影响时才有意义。
Uriely以有意向回国和打算回国为标准,把滞留者划分为“短期滞在者” “永续性滞在者”和“定住者”三种类型[1](见表1-1)。“短期滞在者”是英语中的Sojourner,是一时滞在的意思。坪谷美欧子指出:“短期滞在者是指拥有回国意识,或者是有具体的回国计划者。永续性滞在者是指拥有强烈的归国意识和对母国的热爱,但是没有具体的归国计划者。定住者是指前两者都不是的那类人。短期滞在者在没有明确意识滞在期间,没有不满情绪,而永续性滞在者的心里是抱有各种不安和困惑。”[2]
表1-1 国际移民对居住地所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