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创新:影响与应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货币演进的数字化趋势

(一)货币形态和载体的演进

现在多数理论都认同,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或者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经济早期是物物交换,但物物交换有诸多不便,严重限制交易的进行。无论中外,贝壳、磨制石器、织物等都一度成为最初的实物货币,但由于这些实物数量有限,在金属出现后,铁、铜、金和银等都在不同时期成为制造货币的材料。考古和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可能在商朝时已开始应用金属货币,最晚在西周时,金属货币已开始广泛应用。尤其是金属铸币的出现,实现了货币形态标准化的重大跃进。可以说,在人类经济史上金属铸币的历史最为悠久,甚至可以认为在工业革命以前,金属铸币都是各国主要的货币形态。

但金属货币也有很多缺点,例如,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携带和大额交易不便,于是纸币等应运而生。北宋时期产生的“交子”成为最早的纸币。不同于金属货币以其实物金属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纸币是典型的代用货币,本身价值极低,它主要是以其背后的金银等贵金属或等值金银为保证。到了工业革命后,纸币在现代国家基本上完全替代金属货币成为占绝对主导的货币形态和载体。无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实际上都已演化成为一种以货币发行国家信用为保证的信用货币,这也成为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

虽然在历史上,纸币产生后,金属货币与纸币仍然在同时使用,甚至金属货币曾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有主导地位,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以至于具备信用货币性质的金属货币和纸币的演化过程,反映了货币形态和载体演化的内在原因和基本特征,即商品经济的繁荣,不断推动货币形态和载体创新,以满足交易和支付数量、频次与规模增加的需要。货币形态和载体创新的基本轨迹是标准化、轻量化和便利化,发行成本低,自然损耗少,既便于存放和携带,也便于交易和支付。

现代商品经济是信用经济。反映在货币上,尤其是在金本位崩溃后,货币主要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流通和储藏手段等功能,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不在于其自然材料属性和内在价值,而是依赖于其代表的信用状况,货币本身已异化为信用关系的载体和一种表达方式。因此,信用货币不仅限于纸币或金属货币,其形态进一步泛化为任何一种可能的价值符号,如数字。货币的持有不限于可见有形物货币的持有,货币的交易也不再局限于可见有形物货币的转移,因为存在足够的信用和制度保障,只需要用数字记录和登记价值符号的变动即可。这实际上是一种货币数字化的初始形态。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现代金融业的运行模式,包括货币交易和支付等金融活动也都通过计算机完成,电子货币应运而生,货币电子化开始逐渐成为货币的主导形态,货币形态的演进彻底完成了从有形到无形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