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四诊
四诊,即中医所称的望诊、闻诊、问诊及切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这是望诊;凭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属于闻诊;仔细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叫做问诊;切按病人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他部位,是为切诊。
一、望诊
居四诊之首,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的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的变化。先望神、次望面部气色及舌质、舌苔,然后望形体、姿态及局部损伤情况。
(一)望神色
神色是脏腑气血显示于外的标志,从神色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虚实与气血的盛衰,因此,要善于识别有神、无神和假神,以及光泽与晦黯。五色主病为:白色主失血、夺气、虚证、寒证;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赤色主损伤发热,但有虚实之分;黄色主脾虚湿重,湿热阻滞;黑色主肾虚、痛证、水饮、瘀血或经脉失于温养。
(二)望体态
体态是人体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正常、协调的基本反映。体态改变则反映各种不同的疾病。
(三)望舌及口唇
望舌亦称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部分。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主一身之血脉,心气通于舌。人体气血的衰盛,可以从舌上得到反映。舌为脾胃之外证候,脾胃等内脏的变化也易从舌上反映出来。望舌可分为舌质与舌苔两部分,舌质是舌的本体,苔是舌面上的苔状物。《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舌质主要反映人体气血的变化,而舌苔大多反映脾胃证候。但有时也会遇到病重而舌象变化不大,及正常人出现异常舌象的情况,所以临床上强调要四诊合参,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环口唇,故望口唇可诊脾胃病变。唇色红而润泽者属正常;唇色淡白属气血两虚,见于创伤失血者;深红有内热;红如樱桃色者主煤气中毒;青紫者有瘀血;口唇干焦甚至燥裂者为津液耗伤;口唇抽搐者属肝风内动。
二、闻诊
闻诊主要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一)普通闻诊
1.听声音
正常的语音柔和而圆润,发音洪亮,表示元气和肺气充沛;发声低弱则为气血不足。发音高亢宏亮为阳证、实证、热证。发音低弱为阴证、虚证、寒证。呻呤表示疼痛,大声喊叫表示疼痛剧烈或精神烦躁。沉默少语多属虚证、寒证;言多属热证、实证;太息(叹息)多因情志抑郁,肝气不舒。咳嗽重浊,痰清白,鼻塞不通,多属外感风寒;咳嗽不畅,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咽喉疼痛,多属肺热;喉有痰声,痰多易咯为痰饮、湿痰;咳嗽无力,气短为肺虚;干咳无痰,咽喉干燥多属阴虚肺热。
2.嗅气味
口气臭秽者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有口腔疾患者。二便、痰液、腮液等有恶臭,质地稠厚者,多属湿热或热毒。如脓液稀薄、无臭,多为气血两亏或寒性脓肿。
(二)特殊闻诊
1.骨擦音
是骨折的主要症状之一,为骨折后两断端相互摩擦所发出的音响或摩擦感。
2.关节摩擦音及弹响声
柔和的关节摩擦音可在很多慢性或亚急性关节疾患中听到,粗糙而复杂的摩擦音常在退行性关节炎中听到。关节可出现尖细而单纯的响声,是关节内移位的软骨或游离体产生的。可在膝关节旋转检查(麦氏试验)时出现。
3.肌腱、肌腱鞘摩擦音
屈拇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时,在做屈伸手指检查时,可听到“咯噔”的弹响声。
4.皮下气肿捻发音
当创伤后发现皮下组织弥漫性肿起时,应检查有无皮下气肿。常见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脏,空气进入皮下组织形成皮下气肿,按之有捻发音。
三、问诊
问诊指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病情,作为诊断的资料和依据。病人的主诉、起病情况及治疗经过、既往病史、婚姻史、月经史、生产史与现有症状,均应包括在问诊范围内。明代张景岳称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并提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一)问寒热
外感与内伤均有寒热。恶寒发热多为表证,寒热往来为半表半里证,但热不寒多为里证,而但寒无热则可为外感初起、卫气受迫的表证,亦可为里阳不足的阳虚寒证。
(二)问汗
表邪盛者,得汗即解,但发热有汗,而热不从汗解,或有恶寒,均属实证;无热汗出或汗后畏冷,属阳虚自汗;盗汗者则为阴虚。
(三)问头身
包括问头痛及身痛。寒热表证的头痛,属外感;内伤之气虚头痛,疲劳后加重;血虚头痛,连及眼角。身痛遍体,或痛无定位是风重;痛甚者为寒重;痛有重坠感为湿重。
(四)问二便
根据大小便的形、色、味来辨证。便秘兼脘腹胀满为实热证;老人便秘或妇人产后便秘多为虚证;大便先干后湿是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为肾阳虚;小便清长为阳气不足;小便短少为热伤津液;小便频数短赤,多为下焦湿热;小便自遗为肾虚。
(五)问饮食
食欲不振,胃纳呆滞,多为脾胃功能失调;食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为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胸闷腹胀,肢体困重,舌苔厚腻,多为脾湿不运。食欲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为消谷善饥,兼形体消瘦为胃火炽盛。
(六)问胸腹
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为阳气虚;腹胀或腹痛拒按为实,喜按为虚。小儿腹痛应注意虫积、食积。妇人腹痛应多注意经带胎产之病。
(七)问耳目及睡眠
耳为肾窍,暴聋者为气火上冲;久聋,耳中如蝉鸣为肾虚。目痛如针刺兼头痛,多为心经热毒上攻;目昏为气血虚弱,雀目为肝虚。失眠而气喘不宁者,为水停心下,胃气不和;失眠而精神恍惚,为心血不足;神倦肢软者多为气虚。
(八)问月经
妇女有月经、带下、妊娠、生育等特点,月经先至量多色鲜为实;月经延期量少色淡为虚;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为气滞。带下色黄粘稠,有臭味为热;带下色淡质稀为寒。
(九)问小儿
询问、了解小儿病情比较困难,多叙述不清或不能自述,应询问亲属。除了一般问诊,应问出生前后情况,是否患过麻疹、水痘,有无高热、惊厥史,有无与传染病患者接触等情况。
四、切诊
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故切脉主要是掌握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变化;按诊主要是鉴别外伤轻重深浅的不同。
(一)切脉
切诊即“脉诊”,四诊方法之一。元代滑寿《诊家枢要》“脉者气血之先地,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亏则脉弱,气血平则脉治。”故依靠切脉可探知全身虚实、伤之浅深并能推断预后,临床上常见的脉象有以下11种。
1.浮脉
轻按即得,举之泛泛而流利,重按稍减而不空。主表证、虚证,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严重创伤大出血者,浮而中空为芤脉,说明正气不足,虚象严重,为休克或虚脱的脉象之一。
2.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内伤气滞血瘀,往往出现沉脉。
3.迟脉
一呼一吸脉动三至,来去迟缓,为寒证之脉,多见于伤筋挛缩,瘀血凝滞等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运动员迟脉,不为病脉。
4.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六至,数脉为热证主脉,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损伤发热时多见,损伤初起正气未衰,正邪相争,气血运行亢奋,故脉来数而有力为实热;久病阴虚,阳气偏盛,故脉数而无力为虚热;浮数热在表,沉数热在里,虚而细数为阴亏,浮大虚数为气虚。伤口疼痛剧烈,精神紧张,也可见数脉。
5.虚脉
三部脉迟大而软,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无力脉的总称,主虚证,凡阴阳气血脏腑三者均虚可见此脉象。常见于损伤后期,气血两虚,卧床日久的患者。
6.实脉
浮大而强实有力,为邪盛而正气未衰,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而致。疾病初期,常以邪实为患,均多见此脉,损伤后期正虚而反见此脉象,多为逆证,预后多不佳。
7.洪脉
脉形来时如波涛汹涌,犹如洪水,去时顿衰,特点是指形宽,大起大落,主热证。症见烦渴,狂躁,斑疹,头痛,胃热,痈肿等,或见于血瘀化热之证。
8.细脉
脉细如线,多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气不足,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也见细脉。若温热病神昏谵语者见之,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
9.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充实有力,如盘走珠。主痰饮,食滞,实热。在胸胁疼痛中,也见滑脉。妇女妊娠常见滑脉,属正常脉。
10.涩脉
与滑脉相反,脉细而迟,往来艰涩迟滞不畅,如雨沾沙或轻刀刮竹。主气滞血瘀,为骨伤科常见脉象之一,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虚证。
11.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疼痛,痰饮,高血压。常见于损伤后剧烈疼痛,胸胁疼痛等。
(二)按诊
在骨伤科临床上属于重要的检查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决》:“以手摸之,自悉其情。”临床上常用的有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腹。
1.按肌肤
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及肿胀等情况。邪气盛的身多热,阳气衰的身多寒。凡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的,是热在表;若久按其热反甚,热自内蒸发者,为热在里。肌肤濡软而喜按者,为虚证;患处硬痛拒按者,为实证;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重按痛者,病在深部;重手按压肿胀,可以辨别水肿和气肿。按之凹陷,不能即起的,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的为气肿。
2.按手足
主要为了探明寒热。手足俱冷的是阳虚阴盛,属寒;手足俱热的,多为阳盛或阴虚,属热。手足背部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足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额上热甚于手心热的,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的,为里热。阳虚四肢犹温,是阳气尚存,尚可治疗;若四肢厥冷,其病多凶,预后不良。小儿指尖冷主惊厥,中指独热主外感风寒,中指指尖独冷,为麻痘将发之象。
3.按胸腹
根据患者的病情触摸、按压、叩击胸腹,以了解病情。①按虚里: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按之可以了解宗气之强弱,病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②按胸胁:主要诊断心、肺与肝的病变。③按腹部: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4.按腧穴
按压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了解这些穴位的变化与反应,从而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如肺病可在肺俞穴摸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以此类推。
5.按压痛点
即疼痛点和压痛部位。患者主诉某一部位疼痛,很难反映出其病变部位的真实情况,必须通过按诊,才能清楚。初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6.压痛的范围、部位和程度
可用来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压痛明显而尖锐,且有间接按压痛(如纵轴叩击痛)者,多为骨折;压痛较轻,范围广泛者,多为伤筋。
7.按肿胀
触诊肿胀的软硬及有无波动可为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久,瘀血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结合损伤的深浅、演化进行诊断,按腹部肿块时就注意不要把粪便误认为是肿物。
8.按畸形
触摸患者出现的凸起凹陷等畸形,可以判断骨折和脱位的性质、位置和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复位是否平整。
9.按异常活动
四肢长骨损伤,有异常活动,表明有骨折存在。
10.按弹性固定
脱位的关节常保持在特殊的畸形位置,按诊时手下有弹力感,是关节脱位的特征之一。陈旧性脱位,突出的骨头在按拉时有弹性移位,一般能够得到复位,关节损伤后发生粘连,按拉时有弹性活动感者,可用手法使粘连得到松解。
(本章修订人员:李东伟、王玥、王小宇、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