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我的投资之路
求学遇挫
1986年高中毕业时,厦门大学的名气、特区火热的生活、鼓浪屿的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踌躇满志、一心想去厦大读财经的我,却因高考发挥失常和志愿填报不慎,毫无思想准备地被四川统计学校(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学了统计。幸运的是,学校严谨的校风与学风塑造了我终身受用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毕业后,我几无悬念地被分配回家乡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计划、财会、审计等财经工作。政府机关按部就班的工作为我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环境,从而非常顺利地在25岁那年获得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我的所学也找到了用武之地,在此期间受聘给大中专学生和会计、经济各类培训班学员讲授财经类课程,财经方面的理论功底也由此初步形成。
打工受挫
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了8年之后,有了想“做点事”的想法,于1996年年初辞职,应聘到当时一家川内家喻户晓、全国知名的主营饲料的私营企业集团。从下属子公司财务部主任做到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直至主持公司全面经营管理的董事、执行总经理。由于公司控制者的不当作为,最终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易主,我也于2004年年初黯然离职,8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由此终结。对于一心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我来说,面对这样的结果自然满心的无奈,但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让我收获到不少对日后做投资至关重要的对商业的洞察能力与对企业的理解能力。
“炒股”失败
沱牌(现“沱牌舍得”)是四川省内较早一批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我当时所在的机关正是沱牌的企业主管部门,在1993年便第一次接触到了“股票”。1994年我利用兼职所得在二级市场买的第一只股票是鄂武商,在一级半市场收购过沱牌股份、四川锦华(现“创维数字”),持有至上市,获得不菲的收益。赚到了钱但并未明白投资真谛的我,最终在2001年由于使用杠杆和操作琼华侨(曾被PT,现“洲际油气”)等绩差股,将多年打工和炒股的积累亏损殆尽。“炒股”失败的惨痛教训,促使我之后更加坚定地走在“投资”之路上。
走向职业“投资”
打工受挫让我深切地认识到,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你的业绩有多出色,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掌控不了企业的命运,而职业经理人的命运是跟所在的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决心要做自己命运“主宰者”的我,带着不足10万的本金和炒股失败的惨痛教训,怀揣对中国股市美好前景的憧憬和亿万财富的梦想,于2004年年底异常坚定而又多少有些悲壮地踏上了职业投资之路。
得益于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个伟大国家的伟大时代,这12年间虽历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5年股灾的洗礼,我们还“活”着。不仅获得了超过19倍的投资收益,也收获了自在的人生。
大唐的理想:追随大师的足迹
我们认为,10年的年复合收益率达20%,作为投资人可谓优秀;20年的年复合收益率达20%,作为投资人堪称杰出(投资大家);30年的年复合收益率达20%,就无愧于投资大师的称号。2004年年底我们走上职业投资这条路时,给自己确立的目标是年复合收益率25%,10年10倍,20年100倍。
大唐的情怀:做财富思想的布道者
作为一家私募投资机构,我们本身是为“有钱人”服务的;但作为一个对人生、对财富之道有所感悟的投资人,我们希望通过传播投资智慧,照亮更多人的财富人生。怀着为合伙人持久地创造阳光下利润的使命,沿着大师的足迹,我们于2016年年初踏上私募资产管理之路——创办了成都大唐费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本书
笔者原打算以25%的年复合收益率用30年时间把10万(除非特指,本书中涉及的资金金额单位均为“人民币元”)做到1个亿,在65岁退休后,出版一部有关投资的专著。一些看过我QQ空间的文章、听过我课程的朋友建议我把相关内容整理出来,早点出版。想想也是,对财富的积累来说,明白得早与活得久,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巴菲特之所以能积累起世界数一数二的巨额财富,就是因为很早就明白了财富与投资的真谛。因此,也就有了今日本书的仓促出版。
本书收录的是笔者自2008年以来以随笔的形式发表在QQ空间的说说、日志里的文章,并按内容相关性和一定的时间顺序做了编辑。期间曾使用过的QQ名有“大唐投资”“大唐资本”“大唐基金”,收录时,将其统称为“大唐”;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本书没有收录;除个别原文用词明显不当做了勘误或过于冗长做了删减外,未做任何实质修改;对于确需修改处,遵循不改变原文意思表达的原则,并做了相应说明;由于是随笔,有一部分文章开始时是没有标题的,收录时根据内容补拟了标题;为加深读者的理解,将一些简短的随笔以“后记”“题记”的方式与相关内容编辑在一起,对于重要的地方,也以“后记”的方式做了说明与补充。由于笔者对投资的理解及其投资策略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个别观点前后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对此也未做改动,读者可以借此了解笔者的投资“进化”过程。
对于书中文章的理解,如能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效果可能更好,所以标注了成文时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笔者谈论某些问题的时间比较集中,比如在2012年-2014年间,谈论比较多的是“机会”;在2015年6月前后,谈论比较多的是“风险”。那是因为,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还比如,在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年初股灾期间,谈论比较多的是“投资情绪”。
大家可能还会注意到,有些话题笔者反复谈论过。这是因为,每篇文章独自成篇,还因为这些问题在笔者看来对投资的成功至关重要,就像巴菲特在50余年的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的信中,谈论的核心话题不外乎是能力圈、安全边际、经济特许权、护城河、管理层的品质、市场情绪一样。
本书记录的是笔者进入股市24年的所学、所思、所悟。在此过程中,无数投资大师、专业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对投资心得无私的分享启迪了我。写在QQ空间的这些投资随笔,由于当时只是供自己学习和思考之用,极个别内容的用词不排除直接引用了他们的原话,但由于时间过去已久,无法确认来源,在此对大家无私的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有冒犯,敬请与笔者联系,邮箱:372449013@qq.com)。我想无论谁是某个观点的原创,如果能通过拙作的传播,照亮更多人的财富人生,善莫大焉!
投资是一件很个性的事,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圣杯”,也没有适应各种市场环境的策略。所以我们常说,投资一要理解企业,二要认识市场,更要了解自己。严格说来,这不是一本投资技术类的书,更多的是让人思考如何正确看待投资。“术”这个层面的东西,笔者谈论得不多,因为它对投资的成功并非至关重要,有道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如果书中的某句话、某个观点能启迪你对人生、对财富、对投资的思考,并有所得,对笔者便是莫大的慰藉。
投资是一个需要哲学思维武装的领域,对与错并非泾渭分明,真理与谬误常常只有一步之差。而哲学的深邃很多时候让人难以企及,从进入股市到真正明白投资是怎么回事,笔者足足用了10年时间。无疑,笔者现阶段对投资的认识和感悟依然青涩,把阶段性思考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在投资这条路上少走弯路,早日明白投资之道。从知到行,只有一步,但这却是很难跨越的一大步。巴菲特之巨大成功,不仅在于他很早就明白了财富与投资的真谛,还因为他用一生的时间在践行、在坚守。
我期待,在未来的投资路上,与你同行!
2017年1月18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