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彩陶、三彩与彩绘瓷
彩陶,是绘有黑、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红色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品种。彩陶纹饰反映了当时渔猎、舞蹈、农耕等生活情况,也采用各种抽象纹样,不仅具有浓郁的装饰效果,也带有原始图腾和巫术的意味(见图2.2-1、图2.2-2)。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周青铜器的兴盛和战国漆器的广泛使用逐渐替代了彩陶的地位。

图2.2-1 彩陶网纹船形壶 仰韶文化 长24.8厘米 高15.6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2.2-2 彩陶弧线纹钵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高20厘米 口径33.3厘米 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器,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等地均有生产,其丰富的形式反映了唐代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唐三彩许多是殉葬专用明器,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生活中的实用器。其大致可以分为动物(见图2.2-3、图2.2-4)、器皿(见图2.2-5、图2.2-6、图2.2-7)和人物(见图2.2-8、图2.2-9、图2.2-10)三类。它从初唐开始生产,到晚唐逐渐衰落。其造型丰富多样,色彩和谐统一,颜色有黄、绿、白、褐、蓝、黑等。

图2.2-3 披鬃马 唐 三彩 长86厘米 高72厘米 1971年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图2.2-4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 高66.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2.2-5 三彩凤首壶 唐 巩县窑 高33.5厘米 口径5.5厘米 足径1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2-6 三彩釉陶双龙柄尊 唐 高47.4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2.2-7 三彩山形水池 唐 宽16厘米 高18厘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2.2-8 乌蛮髻女立俑 唐 唐三彩 高42.1厘米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出土

图2.2-9 回鹘髻女立俑 唐 唐三彩 高49厘米 陕西省西安市郊区出土

图2.2-10 仕女立俑 唐 唐三彩 陕西省西安市文物园林局藏
金和西夏时期的釉陶均受到唐三彩的影响,其中辽三彩基本取法唐三彩,但在其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北方民族特征。
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两尊罗汉坐像和藏于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的一尊罗汉坐像,均为辽代三彩人物造像,三尊像的大小尺寸、坐姿形态十分接近,应出自同一个地方。三尊罗汉像造型写实,容貌逼真,塑像手法精湛,是中国古代陶瓷人物雕塑中的精品之作(见图2.2-11、图2.2-12、图2.2-13)。

图2.2-11 罗汉像 辽 辽三彩 高104.7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2.2-12 罗汉像 辽 辽三彩 高104.7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2.2-13 罗汉像 辽 辽三彩 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藏
三彩艺术和彩塑一样采用了塑绘结合的表现形式。所不同的是,三彩塑型后运用的是釉的装饰。除采用釉色外,陶瓷雕塑表面也常用彩绘的方式获得色彩装饰效果。
“彩绘瓷”是用各种彩料以点彩或绘画的形式装饰的瓷器,有釉下彩、釉上彩,或者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等。
“釉下彩”是指在坯体上用高温颜料绘制纹饰,施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从考古资料来看,早在三国时期,即已出现釉下彩绘瓷。青花和釉里红是釉下彩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元青花瓷的创烧选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青花单用蓝白二色,素雅清幽,工艺的发展成熟,使其逐渐具备了丰富的层次感,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见图2.2-14)。“釉里红”也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之一,与青花工序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釉里红采用的是铜料,且烧成难度大,所以传世和出土数量较少(见图2.2-15)。

图2.2-14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末明初 景德镇窑 高44.1厘米 口径5.5厘米 腹径28.4厘米 底径1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图2.2-15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洪武 通高41.6厘米 口径6.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釉上彩”是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低温颜料绘彩后,在850℃左右低温二次烧制而成。金代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见图2.2-16),红绿彩工艺推动了五彩瓷的出现。明代五彩主要为“青花五彩”和“白地五彩”。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代替蓝色与釉上五彩的结合形成装饰;而白地五彩则没有釉下青花部分(见图2.2-17)。“斗彩”初创于明宣德年间,至成化发展到新的高度。与青花五彩不同,斗彩是用青花勾勒出图案轮廓或绘制出部分花纹,然后上釉高温烧成后在釉上青花轮廓内填入其他彩料,再次入窑低温烧制而成(见图2.2-18)。至清代,陶瓷技术突破了五彩瓷器局限的几种颜色,康熙晚期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粉彩”,先在白瓷上使用“玻璃白”打底,然后使用彩料渲染各种彩色,由于“玻璃白”的作用,使得粉彩瓷相较五彩瓷层次更为丰富,体现出一种淡雅、清幽的美感(见图2.2-19)。“珐琅彩”是移植铜胎画珐琅的工艺,由于珐琅彩料颜色品种较五彩大大增多,使其能表现出更为复杂的色彩,且质地厚重有立体感,因而具有宫廷审美的华贵气息(见图2.2-20)。

图2.2-16 白釉红绿彩如来佛像 金 通高61.5厘米 须弥座高19厘米 莲台高13.5厘米 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藏

图2.2-17 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嘉靖 通高46厘米 口径19.8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2.2-18 斗彩花卉纹如意耳蒜头瓶 清雍正 高26厘米 口径5.2厘米 足径1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2-19 粉彩八桃图天球瓶 清雍正 高50.6厘米 口径11.9厘米 足径1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2.2-20 珐琅彩黄地牡丹纹碗 清康熙 高5.4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4.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传统陶瓷中,有很多色彩装饰和塑造相结合的精彩陶瓷雕塑,只是由于陶瓷与彩塑的工艺特点不同,使得两种艺术形式后期在整理面貌上各自有了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