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本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劳动经济学》《人口学》等为主要的文本依据,梳理关于精准扶贫与就业工作的研究文献,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点带面与以面带点相结合,聚焦学术界和国家扶贫、人社系统等重点关注的难题,系统评估近年来就业扶贫成效,梳理就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对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就业工作的目标、定位、路径、创新等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是点面结合,探讨就业扶贫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劳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深入剖析相对贫困区别于绝对贫困的特点,为市县党委政府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分段帮扶的工作机制提供参考借鉴。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推动相对贫困标准与现行贫困标准衔接。四是通过脱贫摘帽后就业扶贫工作的学术探讨,探索就业扶贫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规律。
二 研究方法
从学术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就业扶贫实现稳定持续脱贫,助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推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路径,为反贫困斗争提供参考,是本课题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为此,针对具体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理论探讨与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窘境,笔者在收集、整理、总结目前人社部门扶贫攻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一般贫困地区等工作实际,深入分析脱贫摘帽后就业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和相关困难,研究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突破,确保既打好攻坚战、实现阶段性脱贫目标,又打好持久战、实现可持续脱贫。
(一)阅读经典文献。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贫困与脱贫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文献,关于精准扶贫与人社系统扶贫的研究文献,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的研究文献,博众人之长,纳智慧之光。
(二)坚持辩证思维。克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客观研判就业扶贫的成效、现状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深入探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案例研究、深度访谈和专题座谈等方法进行调研。深入贫困地区的乡镇、村社和住户,收集一手资料,召开人社、扶贫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考察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对县乡(镇)村干部、扶贫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
三 数据来源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本书写作过程中采用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到贵州省铜仁市、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北省邢台市实地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数据。
(二)通过相关方面沟通协调,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各贫困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各贫困县,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云南省临沧州云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现为湟中区)、海东市循化县,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等市县人民政府书面提供的数据(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材料)。
(三)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民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公布的数据。
(四)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银行研究院、人啊人管理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等学术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
[1]《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105页。
[2]《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 适应形势 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新华社贵阳2015年6月18日电。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4月23日,第1版。
[4]《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 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4月18日,第1版。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9,第28页。
[6]《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2016年1月4~6日),《人民日报》2016年1月7日。
[7]《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 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4月18日,第1版。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20年2月5日电。
[9]《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新华社北京2018年7月5日电。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20年2月5日电。
[11]《习近平: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新华社西安2020年4月23日电。
[12]《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战——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新华社北京2016年3月10日电。
[1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20年2月5日电。
[1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20年2月5日电。
[15]《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北京2020年5月29日电。
[16]《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北京2020年5月29日电。
[17]《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农业农村部官网,http://www.moa.gov.cn/ztzl/scw/scdtnc/201804/t20180425_6140997.htm。
[18]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44页。
[19]《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北京2020年5月29日电。
[20]〔塞浦路斯〕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消失的工作岗位和新增的就业机会》,新浪财经,2020年1月3日。
[2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第37页。
[22]〔日〕汤浅诚:《反贫困:逃出溜滑梯的社会》,萧秋梅译,早安财经文化有限公司,2010。
[23]徐晓军、胡倩:《反贫困研究综述》(上),载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向德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
[24]汪三贵:《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科学报》2014年1月13日。
[25]梅松:《相对贫困与公共政策选择》,《深圳特区报》2016年11月1日。
[26]汪三贵:《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科学报》2014年1月13日。
[27]杨国涛、周慧洁、李芸霞:《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28]徐晓军、胡倩:《反贫困研究综述》(上),载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向德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培育)项目《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
[29]世界银行官方网站。
[30]《看英国的贫困线是怎么确定的?》,搜狐网“世界观策划”专栏,2011年12月8日。
[31]《美国贫困线是怎么算的》,《城市金融报》2018年6月22日,第8版。
[32]《法国是如何扶贫的?》,搜狐网,2015年9月4日。
[33]《世界银行衡量“贫困”的标准是什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34]刘欢、王建华:《世行上调贫困线标准将促使中国更精准扶贫》,新华社北京2015年10月12日电。
[35]《中国扶贫开发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扶贫开发年鉴》,团结出版社,2018,第747页。
[36]《经济学人:中国贫困线高于世界银行国际标准》,王璐菲译,观察者网,2014年10月24日。
[37]张丽宾:《就业精准扶贫理论研究》,《就业创业》2018年第3期,第4页。
[38]李迎生:《中国贫困问题的特征》,《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39]《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新华社北京2016年4月28日电。
[40]韩小伟、韩广富:《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史学集刊》2020年第4期。
[4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
[4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
[43]汪三贵:《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科学报》2014年1月13日。
[44]《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75页。
[45]《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4年3月7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58页。
[46]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第17页。
[47]《习近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网“学习路上”专栏,2017年11月3日。
[48]《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60页。
[49]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720页。
[50]《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62页。
[51]《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12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83页。
[52]国际劳工组织:《2009年世界劳工报告:全球就业危机与后危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第8~10页。
[53]《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105页。
[54]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10月16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720页。
[55]《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载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第62页。
[56]《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新华社北京2016年12月2日电。
[5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9月29日)。
[58]《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北京2020年3月7日电。
[5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脱贫 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中新网2014年12月11日电。
[6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社北京2015年10月29日电。
[61]《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277页。
[6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第38页。
[63]葛霆:《贫困农民群体的脱贫路径研究——基于CGSS2010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5期。
[64]宋扬、赵君:《中国的贫困现状与特征:基于等值规模调整后的再分析》,《管理世界》2015年第10期。
[65]世界银行:《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就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6]王霄、付德明:《溯源〈贝弗里奇报告〉》,《劳动保障世界》2020年第9期。
[67]Inchauste Gabriela. 2012. “Jobs and Transitions out of Poverty:A Literature Review.”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WDR 2013.
[68]Narayan,Deepa,Lant Pritchett,and Soumya Kapoor. 2009.Moving Out of Poverty:Success from the Bottom Up.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Washington,D.C.:World Bank.
[69]Sen Amartyak.,Poverty and Famines:An Essay on Entitlement and Depriv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pp. 13-15.
[70]戢广南、童玉芬:《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与扶贫》,《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第4期。
[71]张浩淼:《国际视野下救助、就业与福利依赖的关系》,《劳动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72]黄少安:《制约农民致富的制度分析》,《学术月刊》2003年第6期。
[73]邱小平:《积极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7期。
[74]刘宾志、滑运舍:《精准扶贫中转移就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领导之友》(理论版)2016年第23期。
[75]张丽宾:《就业扶贫政策及实施情况》,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
[76]王宇:《阿马蒂亚·森的贫困研究》,《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6期。
[77]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78]张丽宾:《就业精准扶贫研究》,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79]唐丽霞、李小云、左停:《社会排斥、脆弱性和可持续生计:贫困的三种分析框架及比较》,《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80]任国强、薛守刚:《农户人力资本对农户就业选择与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统计观察》2008年第21期。
[81]叶文平、李新春、朱沆:《地区差距、社会嵌入与异地创业——“过江龙”企业家现象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期。
[82]李娟:《连片特困地区就业扶贫问题研究》,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
[83]章文光:《脱贫攻坚战决胜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0年第2期。
[84]〔美〕弗兰克·帕森斯:《选择一个职业》,知识出版社,1905。
[85]Tandon,A.and J.Zhuang. “Inclusivenes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What Do Population Health Outcomes Tell Us?” ERD Policy Brief Series No. 47,Economics and Research Department,Asian Development Bank,Manila,2007.
[86]李娟:《就业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问题及建议》,《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年第7期。
[87]郑佳明:《解读“发展”的一个新视角》,《书屋》2009年第4期。
[88]〔印〕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景芳译,中信出版社,2011。
[89]赵安佚:《法国农业教育对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启示》,《现代化农业》2019年第3期。
[90]李小云:《反贫困中的制度创新》,《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91]刘守敏:《实施精准扶贫之我见》,《老区建设》2014年第11期。
[92]饶振华:《改革创新 探索江西扶贫开发新路——江西省扶贫开发的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老区建设》2015年第5期。
[93]张琦:《减贫战略方向与新型扶贫治理体系构建》,《改革》2016年第8期。
[94]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5年第30期。
[95]李鹏:《精准脱贫视阈下就业扶贫:政策回顾、问题诠释与实践探索》,《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5期。
[96]罗毅:《打好精准扶贫与就业保障的组合拳》,《人民论坛》2017年第28期。
[97]李长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业扶贫的机制与措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98]燕继华:《反贫困与国家治理——中国“脱贫攻坚”的创新意义》,《管理世界》2020年第4期。
[99]《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77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1812/t20181206_30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