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车载充电器设计
车载充电器(OBC)是指安装在汽车上,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为电池包充电的装置。在2017年之前,大多数车载充电器是结构独立、功能单一的产品,功率基本是3.3kW和6.6kW。
随着电动汽车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载充电器的设计逐渐向高集成度发展,现阶段有很多OBC、DC/DC二合一(图3-33)及OBC、DC/DC、PDU三合一的产品,个别企业甚至设计了OBC、DC/DC、PDU、MCU、Motor五合一产品。
除了高度集成化方向外,充放电一体式双向充电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这种充电方式不仅可以为电池包充电,也可以将电池包提供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为交流负载供电。同时,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满足未来整车实现V-L、V-V、V-G能量双向传输的要求。
图3-33 OBC、DC/DC二合一
图3-34所示为整车充电及驱动原理。
图3-34 整车充电及驱动原理
1.功能要求
为了保证整车能够正常交流充电,需要满足GB/T 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要求,此标准主要规定了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
根据GB/T 18487.1—2015,整车可以做出各种高压电气架构,车载充电器根据整车要求做出相应的功能匹配,主要体现在唤醒方式、交流充电插座电子锁控制、交流充电插座温度检测、S2开关控制、休眠方式等。
(1)唤醒方式 车载充电器的唤醒源主要有CP唤醒、CC唤醒、CAN唤醒、硬线唤醒、交流输入电压唤醒。
1)CP唤醒。CP唤醒是车载充电器的常用唤醒方式,其优点是交流充电桩只有在接入市电时才有此信号输出,有了此信号后车载充电器开始唤醒并开始后续的常规工作,避免了一些无端能耗的损失。
2)CC唤醒。一般不采用CC唤醒方式,原因是:
①只要插上交流充电枪,车载充电器就会被唤醒,如果没有市电,那么整车还需要进入休眠状态,增加了能量损失。
②如果相关人员将特定电阻的一端接地,一端接入交流充电插座,此时就会唤醒充电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整车由于检测到此电阻的存在而不能行驶,增加了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3)CAN唤醒。CAN唤醒是目前主流的唤醒方式,原因是现在整车基本都有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要求,但部分低端车型还没有采用此种方式,原因是相比较其他唤醒方式,其需要增加CAN收发器,从而增加了成本。
4)硬线唤醒。目前有部分车企采用此种唤醒方式,其优点是简化了车载充电器充电流程,只需要执行BMS发出的电压、电流请求即可,不需要再对CP的占空比做判断。
5)交流输入电压唤醒。部分早期的电动汽车使用此种唤醒方式,但是现在已经被淘汰。原因是之前的交流充电桩不普遍,为方便充电,许多商用车企为用户提供了充电模式1(图3-35)给电动汽车充电。当接到电网时,充电枪上就已经有交流电了,这种充电方式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GB/T 18487.1—2015已经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此方式给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中规定了交流电压必须是在整车闭合S2开关后才能输出,而此时整车早已经唤醒。
综上所述,唤醒方式基本采用的是CP唤醒、CAN唤醒、硬线唤醒,而CC唤醒、交流输入电压唤醒已经被淘汰。
(2)交流充电插座电子锁控制 交流充电电流大于16A时,车辆接口应具有锁止功能。其原因是在充电过程中电流很大,如果此时用户拔充电枪,会有拉弧的风险。图3-36所示为交流充电插座电子锁。
对于额定功率为6.6kW(额定充电电流为32A)的车载充电器来说,在交流插座上设计了一个电子锁,并且一般都由车载充电器控制。
(3)交流充电插座温度检测 额定充电电流大于16A时,车辆插座应设置温度监控装置,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应具备温度检测和过温保护功能。其原因是在充电过程中电流很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车辆插座内高压端子会有很高的温升,如果不对电流加以限制,会导致插座由于热失控而烧坏,进而会引起整车安全问题。
图3-35 充电模式1实物
图3-36 交流充电插座电子锁
一般在车辆插座上安装热敏电阻,并且由车载充电器负责检测。当高压端子的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车载充电器会主动降低功率;如果温度升到了限值,则会关闭输出。
(4)S2开关控制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S2开关具有重要作用。交流充电桩只有检测到S2开关闭合才开始发送PWM波,这意味着整车充电即将开始;检测到S2开关断开,说明整车已经完成充电,进入结束停机状态。S2开关一般也是由车载充电器控制的。
(5)休眠方式 车载充电器的休眠方式一般分为软休眠、硬线休眠、强制休眠。
1)软休眠。车载充电器完成充电后,等待整车控制器或电池管理系统通过CAN信号发送休眠指令。
2)硬线休眠。车载充电器完成充电后,等待整车控制器或电池管理系统将硬线唤醒信号改为低电平。
3)强制休眠。本身定义的软休眠或硬线休眠失效后,整车不能使车载充电器持续耗电,会要求车载充电器自动休眠。
2.基础测试
车载充电器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设计合理与否对整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安全有重要影响。产品设计出来后,首先需要做一些基础测试,其基础测试标准为QC/T 895—2011《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此标准的测试主要分为高压电气性能、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谐波电流、耐久、电磁兼容等见表3-4。
表3-4 检验项目
(1)基本高压性能试验 高压电气性能主要包括起动冲击电流、输出电压误差、输出电流误差、电压纹波系数、功率因数和充电效率、输出响应时间等。
1)起动冲击电流测试。要求车载充电器的起动冲击电流(输入电流)不应大于输入电流最大值的150%,起动电流过大会对车载充电器的输入端电容、熔断器等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从而影响可靠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充电安全。
2)输出电压误差、输出电流误差。车载充电器的充电模式主要是恒压、恒流输出,对电压、电流的检测精度要有明确的要求。具体要求是输出电压与设定电压的误差应为±1%,输出电流与设定电流的误差应为±5%,只有精度满足要求,才能满足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出的电压、电流请求,给电池包充电,否则有可能使电池包过充电,严重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事故。
3)电压纹波系数。要求车载充电器电压纹波系数应为±5%,车载充电器在输出的过程中,无论何种滤波电路都会存在电压纹波,纹波系数越大,充电电流波动越大,严重时产生浪涌电压,导致车载充电器硬件故障。
4)功率因数和充电效率。要求车载充电器在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负载的情况下,充电效率不小于90%、功率因数不小于0.92。功率因数和充电效率是开关电源的重要参数。
功率因数越高,对供电电源的利用率就越高,功率因数越低,则供电电源的损失就越大。目前车载充电器大多采用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来提高功率因数,一般可使功率因数达到0.98及以上。
车载充电器在输出的过程中会有功率损耗,原因是电池包内部存在电阻,通过热能的方式将其消耗。充电效率越高,说明有越多的电能转换成电池包需要的化学能,一般充电效率达到0.94及以上。
5)输出响应时间。输出响应时间可以分为起动响应时间、停机响应时间,要求车载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时间小于5s,超调量小于10%;在收到关机命令后,300ms内电流降低到10%以下,500ms内降至0A。
起动响应时,车载充电器应立即响应,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没有输出,那么BMS会判定车载充电器已经损坏,按故障进行处理。同时响应后,还需要控制好超调量,如果超出BMS给出的电压/电流请求,那么会对动力蓄电池造成伤害,严重时会起火爆炸。
停机响应时,车载充电器应立即响应,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还在输出,会对动力蓄电池造成伤害,且BMS会报输入电流过大故障,按故障进行处理。
(2)保护功能试验 车载充电器的保护功能对整个充电过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输入欠电压/过电压保护、输出欠电压/过电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反接保护。
1)输入欠电压/过电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偏低或偏高时,车载充电器应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实现相应的保护,防止充电器内部过热导致损坏。目前,充电器对输入电压的保护阈值一般设置为90~270V,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直接关闭输出。
2)输出欠电压/过电压保护。车载充电器输出电压过高不仅会使充电器内部的元器件损坏,同时也会对其他高压部件造成损害,如动力蓄电池。
充电器输出电压过低,对充电机内部本身不会造成损坏,但是对动力蓄电池会造成损害,原因是充电器在工作的过程中,还需实时检测电池包两端的高压。如果电池包两端的电压已经过低,电池已经不允许充电且在BMS已经失效的情况下,充电器仍强行给电池包充电,严重时会造成电池内短路从而起火爆炸。
3)短路保护。短路保护分为起动前保护、工作过程中保护。目前,车载充电器在起动前会检测电池包两端电压,如果存在短路情况,充电器禁止工作。工作过程中,检测到电池两端正、负极短路,充电器会以毫秒级别的速度关闭输出。
4)过温保护。电子元器件都有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如果温度过高,则会烧坏元器件。车载充电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热量比较大的是功率因数校正(PFC)控制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管)和变压器,所以基本会在这几个模块布置温度采样点,只要有一处超过温度报警阈值,充电器就会主动降功率,如果温度持续升高,则断开输出。温度正常后,充电器正常工作。
5)反接保护。车载充电器在起动前会检测电池包两端电压,如果存在反接情况,充电器禁止工作。故障排除后,充电器正常工作。
其他检验项目属于常规性测试及要求,此处不做介绍。
3.故障诊断
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充电中断或无法充电的问题,其原因有很多。在开发阶段,研发工程师可以使用CANalyzer、PCAN、CANoe等工具,通过连接整车的车载诊断系统(OBD)接口读取报文来分析原因。但一旦某款车型量产之后,会有很多车辆流入市场,此时再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分析处理就不现实了。
为了方便解决售后问题,必须要开发故障诊断功能。当车辆不能正常充电时,通过诊断仪读取故障码(DTC),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原因。车载充电器的DTC内容见表3-5。
表3-5 车载充电器的DTC内容
DTC产生条件、恢复条件、严重等级、起始字节、DTC码及对整车的影响需要与具体的项目相匹配。同时DTC尽量与通信矩阵中的故障定义一一对应,另外也需要将实现功能的控制点写到DTC中,如S2开关是否闭合,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闭合则上报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