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阿毛并购新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投资逻辑的旁观与琢磨

私以为,投资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没有之一。

要想投资得需要钱吧,钱从哪里来呢?就需要到有钱人那儿去募集。大概意思是听说您很有钱,把您的钱给我管理吧,我帮您赚钱然后咱俩分。实际上呢,多数有钱人管理资金的能力也很强,为什么要相信你呢?通常而言,取得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历史业绩,但每个人投资之路都有个开始吧,从0到1的过程肯定是无比艰难的。

所以我总是在琢磨,那些投资大佬是如何拿到首笔受托资金的?我猜想可能有几种情况,比如有过往平台的背书,比如在公募基金取得过不错的业绩下海的。要么有产业或投行背景,通过以前做事风格和业绩被人认可,通过在其他领域展现的能力被推定为具备投资能力。当然,不排除有人走狗屎运,有很大一坨资金从天而降砸在脑门上……

那么有了钱之后呢?

有人说很简单,花钱谁不会啊?我记得,当初有小朋友改行想做投资,说自己不爱赚钱就喜欢花钱,所以自己天然更适合做投资。我说,把钱撒出去就完成任务了吗?投资要产生回报的,就是要钱生钱的,没有回报作支撑的投资不叫投资,那叫消费或者是败家啦。估计用消费逻辑来理解投资,可能是最大最常见的误解了。

有人说,募集到资金后安静地收取管理费就好了。我知道,这是在市场充满各种热钱时,很多人组建基金的直接动力。但是从逻辑而言,管理费本质上是投资能力的对价支付,投资人应该是赚取投资的回报,即通过能力赚市场的钱,而不是简单赚管理费。否则就是辜负了受托人的信任而转变成骗人了。

有点跑偏,继续聊投资赚钱逻辑。

有人说,投资就跟种地差不多,春种秋收就可以了,保持耐心安静地做个农民。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很多投资大佬也说过类似的观点,但只说了投资的过程而不是内在的逻辑。不是所有种子都能够经历春夏秋而丰收的,选择什么时机、地点和土壤条件等,这些都是技术活。随便扔到水里和戈壁上,最终便很难取得丰收。再说,要是那么容易,人家金主自己就撒了,还能轮到你吗?

有句话说得很棒,投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

我认为更准确的阐述是:投资本质是能力和资源的变现。所以呢,投资的本质是钱之外的能力或者资源在通过钱起作用。这些所谓的资源能力有很多种表现,总之是跟其他人比有相对优势。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做到别人无法企及的,或者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总之,投资能力本质是超越其他投资人的对比优势。

以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为例,投资仰仗哪些能力或资源呢?

1.产业认知能力

基于产业认知带来的价值判断能力,是所有投资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或者基于产业周期判断踩到价值低估的洼地,或者基于成长性预测找到有潜力的黑马。简而言之,就是能够有眼光发掘未来的大牛公司,在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时点介入。当然这是很难的,所以投资是要承受孤独和不理解的。有人说过:人多的地方少去,真正赚大钱的投资机会没有人跟你抢。

但客观讲,国内过往的PE投资机构对产业认知能力普遍不足,主要是长久以来证券化套利的钱实在好赚。所以,中国多数PE机构的生存法宝不是价值判断,而是证券化退出可行性的判断。似乎只要项目能够上市或被并购,投资就大概率会赚到钱。但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那种风控靠保底、赚钱靠套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是靠价值判断来赚钱的时代。

2.上市平台资源

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和证券化平台工具,依然有它无法取代的资源价值。比如,上市公司和股东拥有非上市公司无法比拟的融资能力,可以解决投资所需的资金问题。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化平台可以给投资退出提供条件,上市公司更容易吸引更优秀的人才等,这些都会成为投资的制胜法宝之一。

最近几年IPO发行常态化极大地提升了A股市场的证券化率。上市公司的平台资源优势在快速的弱化过程中,早年“得平台者得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在拥抱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会阶段性残留着稀缺资源的平台优势,即上市公司围绕着A股进行产业整合和证券化套利的最后些许红利机会。

3.投行操盘能力

投行的操盘能力也可以作为投资变现的一种形式,这大概也是A股所特有的。对很多券商的直投或者并购基金而言,既不拥有上市公司平台又不具备产业认知能力,但是可以辅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获得投资机会。企业愿意接受券商的股权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能够跟券商利益捆绑,谋求在证券化的投行服务上得到优待。

有投资人感慨,在成熟资本市场做投资价值判断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但在中国PE投资真的很难,主要是受制的因素太多。在A股环境下,除了价值判断外,还要面对证券化退出和股票估值波动两大不确定因素。简而言之就是:投资了好公司也未必肯定能上市,上市后经过禁售期到底股票估值怎样也不好说。投资时按30倍市盈率测算收益,真等熬到股票能卖了没准就变成10倍了,那真是要郁闷哭死了。

所以呢,投资是很难的。要能找到钱又要修炼出投资能力,但并不能绝对减弱投资获得收益的确定性。不是有钱找到好项目就肯定赚钱,最终还要看市场脸色,说要靠天吃饭也不为过。

作为交易,投资的实现还要考虑竞争因素,若竞争对手不具备投资能力,就采用拼价格的形式竞争,纯粹为了完成任务而投资。对于被投资企业而言,谁投的钱没有差别,没有理由不选出价高的。所以就形成悖论:越没有投资能力的机构对价格越不敏感,越容易获得投资机会,而具备投资能力的机构往往都在看不懂估值逻辑的感慨中败下阵来,嘴里不停地嘟囔着:无情!好残忍!

从受托投资角度来看,受托人投资试错的成本相当之高,如果某只基金赔钱了可能就没有再次募集翻身的机会了。所以有句话叫作投资是人生的最后一份职业,大概意思是说投资比较难,必须年纪大了才可以做。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投资人大多数以失败收场,因此投行是个很难善终的行业。

故此,投资也注定是少数强者的游戏,无法接受半点的平庸。

阿毛语录

当前A股并购操作像极了年轻人搞对象,基本是靠荷尔蒙驱动而缺乏理性判断,系看别人搞了于是自己心痒痒的冲动,重在推倒而没想如何过日子,以爱情名义陶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