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旅游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4 医疗旅游的发展路径和产品开发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医疗旅游在不同时期、不同目的地及不同国家背景等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在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单案例国别研究,揭示了医疗旅游产业在不同国家的技术、需求、供给、产业组织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发展轨迹。表2-3总结了其中典型的五种发展路径。

表2-3 医疗旅游的发展路径

续表

国外学者除了单案例国别研究,还有少量多案例跨国比较研究,如新马泰三国在医疗旅游的组织结构、国家战略和公共政策方面的比较研究(Pocock和Phua, 2011),中日韩三国医疗旅游者的跨文化比较研究(Yu和Ko, 2012)等。国内学者针对医疗旅游的发展路径研究较多集中在产品开发、区位选择和发展条件等方面,并体现出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理念。

准确的医疗旅游产品定位,在于突出其特色的医疗服务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加,同时达到发展医疗和旅游的多重目的。因此,许多作者在分析区域资源或者建议产品开发时,都会提出一些适合本地开拓的医疗旅游产品。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医疗旅游的发展突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较好的医疗信誉和较低的医疗价格来吸引游客(梁金兰,2012);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则突出其特色的医疗服务,如SPA等,以及医疗服务产品的物美价廉(刘庭芳等,2016;邓文志和闻武刚,2011;徐菲,2006;詹丽等,2014);葡萄牙利用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温泉旅游项目(Rocha和Brandao, 2014)。

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张广海等在分析我国医疗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将我国医疗旅游划分为东部现代医疗旅游区、西部中医治疗旅游区、中部医疗购物旅游区以及东北养生休闲旅游区四类(张广海和王佳,2012)。周翀燕提出,在医疗旅游产品的开发层面上,要致力于改善和丰富我国医疗旅游产品的内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医疗旅游系列产品和项目的开发(周翀燕,2015)。国内多地学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特色的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如西安(王琼和温小霓,2009)、北京(侯胜田等,2015)、长沙(杨利,2012)等。刘庭芳等在2016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针对中国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相关宏观政策、准入制度构建、运营和流程构建、机构评价体系等具体事宜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刘瑞琦和刘庭芳,2016;刘永生和刘庭芳,2016;马行舒和刘庭芳,2016;薛国峰和刘庭芳,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