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相似性概述小结
总的来说,相似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深刻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早在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相似性在塑造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他有关相似性的理论被许多思想家接受并进一步发展。相似、相同或相似的核心要素不仅体现在哲学观中,也体现在不同的宗教、文化同化和不同学科的相关定义中。
社会心理学中有关相似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个体倾向于根据他人与自己的相似性对他人进行分类,从而影响自己对他人的感觉和行为(如喜欢、吸引、亲社会行为)。大多数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自我—他人相似性和个体对他人的反应(即对他人的感觉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情境的。
通过对相似性的研究,我们对相似性在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一些实证研究发现相似性对社会关系也存在负面影响。然而,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发生条件所知甚少。
为了更好地理解相似性如何影响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对待他人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本书将在一个特定的亲社会情境——慈善捐赠中,研究不同水平的自我—他人相似性在劝募过程中,其他捐赠者对个体捐助行为的影响。通过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系统文献综述(第2章)和行为实验研究(第3章),本书将提出和验证自我—他人过度相似的假设,旨在增加新的实证研究证据,以便更好地理解相似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影响,特别是在慈善捐赠中如何发挥作用。本书的最后一章(第4章)将在这两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设想,以帮助打破第3章实验研究的某些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