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一组概念

《红楼梦》最核心的一组概念,是“真”“假”,这是小说开宗明义交代的。小说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人物称呼的谐音,进一步延伸到小说前台的贾府和作为背景的江南甄家,把复杂的意蕴暗示出来。

就小说本身看,“真”“假”起码涉及三层意蕴:作为叙事层面的真事与虚拟,作为宗教哲学层面的本真和假象,作为道德层面的真诚与虚伪。由于《红楼梦》是一部“大旨谈情”之书,而主要描写的又是贵族礼仪之家,这样,“真”“假”概念问题,又往往跟上述最后一层的情感与礼仪的问题紧密关联。或者说,《红楼梦》是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把适宜的人际关系重新建立起来。在《红楼梦》展开的女性群像中,李纨和秦可卿似乎成了礼与情的具体化身。李谐音“礼”,秦谐音“情”,也许在作者原来的构思中,李纨年轻守寡、恪守礼仪,秦可卿纵情越礼(秦可卿的形象后来有所删改),是在礼与情之间各取一端的人物。由此涉及的“真”“假”思考,就特别意味深长。

需要说明的是,谈到“一”,之所以不是选“一个”概念(例如“真”),而是“一组”概念,是因为在小说中,这两个概念如影随形,很难完全拆解开来。一方面,比如在叙事层面,我们固然可以把它做写实和虚拟的区分,但虚拟中的求真精神,创作的写实主义倾向,鲁迅所谓的“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在《红楼梦》中有明显体现。另一方面,作者又有意强调“真”“假”的内在转化性,强调“假作真时真亦假”,更兼以作者的反讽笔法,使得“真”“假”判断,愈发扑朔迷离,也很难截然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