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书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一是提出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内涵界定与模型建构;二是揭示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机理,建构形成机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理论阐释;三是阐明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作用机理,建构作用机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理论阐释;四是开发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测量量表并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五是在理论建构与量表开发的基础之上,为组织管理者提高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提供全面薪酬平衡激励的实施策略及管理建议。
基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本书的内容框架设计为八个部分:绪论、全面薪酬研究综述、理论基础与内在逻辑、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概念模型、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与作用机理、全面薪酬平衡感知量表开发与检验、基于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平衡激励、结论与展望。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并阐述本书的研究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框架、方法论与研究方法的选择等问题,并对本书研究将要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围绕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进行全面薪酬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关于本书的研究问题,国内外其他研究者如何看待、已经做了哪些相关研究、形成了什么观点,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明确本书研究的理论起点。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并没有关于本书研究问题的直接研究,所以主要针对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全面薪酬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包括概念提出、内涵界定、内容构成与维度划分、测量工具及相关实证研究。
第三部分针对研究主题及问题,寻找适合的理论基础并进行梳理与阐述,主要涉及相关激励理论、平衡计酬卡理论思想、认知失调理论、阴阳平衡思想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理论基础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理论基础及内在逻辑的分析,明确现有相关理论思想对研究主题及问题的支撑与启示,为开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线索。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并回答“什么是组织中员工个体的全面薪酬平衡感知?”这一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现实中组织管理存在的两种典型激励现象,反思现象中蕴含的相关激励问题,建立案例研究的理论假设,根据理论抽样原则与复制逻辑选取适合的多个案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验证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心理现象的存在,并基于对实践激励现象的解释和案例研究结论,提出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概念并进行内涵界定,建构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概念模型。
第五部分主要研究并回答“员工个体的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是如何形成的?”“员工个体的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对其工作态度及行为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这两个问题。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为核心概念,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过程对通过观察和深度访谈收集到的多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撰写备忘录的方法帮助理论分析与建构,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揭示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对个体努力意愿和离职倾向等激励效应的影响及边界条件,构建全面薪酬平衡感知作用机理模型,同时对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形成与作用机理模型进行理论阐释。
第六部分主要研究并回答“如何对员工个体的全面薪酬平衡感知进行测量?”这一问题。按照规范的步骤,开发全面薪酬平衡感知量表。量表开发前,先对与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相关和相近的概念进行辨析,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相关概念主要是全面薪酬和全面薪酬感知,相近概念主要是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然后,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结果,设计全面薪酬平衡感知初始量表题项,并邀请专家评议研讨及修正,之后编制问卷进行预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纯初始量表题项,再进行正式调查检验量表的信度、内容效度、收敛效度、区分效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最终完成量表开发。
第七部分主要研究并回答“组织管理者如何实施以提高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为导向的平衡激励?”这一问题。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之上,根据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的内涵、形成机理、作用机理及测量方法,从组织管理者视角出发,提炼以提高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为导向的全面薪酬平衡激励实施框架、管理流程及所需的组织支撑条件,为实践中的组织管理者分析诊断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状态及原因,并适时做出激励优化决策以提高员工全面薪酬平衡感知,提供有效的激励策略及管理建议。
第八部分总结全书的研究过程并得出主要研究结论,阐明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