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法国普罗旺斯很美
飞机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时,天色已经大亮。巴黎的清晨带着一丝清冷的、理性的气息,与普罗旺斯的热情截然不同。他们需要在这里转乘短途航班前往马赛。这段转机的时间,成了四个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缓冲带。
候机厅里,林雅雯和杨子轩自然地坐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恢复了商业伙伴间高效而专业的模式,仿佛那场高空意外从未发生。但叶晴注意到,他笑容里,多了一丝礼节性的疏离。
马蒂亚斯拉着叶晴,在机场的书店里,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法国当代诗歌,用他独有的艺术视角,巧妙地将叶晴的注意力从那份尴尬中暂时解救出来。
当他们最终抵达马赛,推着行李走出机场大厅时,一股混合着阳光、香料和海洋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普罗旺斯的风是暖的,干燥的,带着一种能让骨头都舒展开来的慵懒。
“欢迎来到法国南部。”林雅雯戴上墨镜,恢复了她一贯的优雅与掌控力,微笑着对众人说:“车已经安排好了,我们直接去住处,稍作休整,晚上为大家接风。”
停车场里停着两辆黑色的奔驰。林雅雯自然地走向第一辆车的副驾驶座,杨子轩则负责将两人的行李放进后备箱。
马蒂亚斯看了一眼叶晴,对她眨了眨眼,绅士地为她拉开了第二辆车的车门。“晴,看来我们的艺术与诗歌之旅,可以继续了。”
叶晴感激地对他笑了笑,坐进了车里。车子一路向北,驶离马赛的都市喧嚣,潜入普罗旺斯真正的腹地。道路两旁,橄榄树的银绿色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片大片的葡萄藤整齐排列,远方,低矮的石灰岩山脉连绵起伏。叶晴摇下车窗,风中带来了薰衣草和迷迭香的芬芳,蝉鸣声由远及近,汇成一片喧闹的交响。
“这里……”她喃喃自语,“和我想象中一模一样。”
“不,比想象更美。”马蒂亚斯说,“但再美的风景,也需要对的人一同欣赏,否则,它也只是风景而已。”
他们的住处,是林雅雯负责的旅游地产项目之一——一座由18世纪农庄(Mas)改建而成的精品酒店。古老的石头外墙爬满了常春藤和蔷薇,蓝色的木制窗板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跡,庭院里,巨大的梧桐树投下清凉的树荫。
林雅雯早已安排好一切。她将房卡递给众人,微笑道:“我、子轩还有马蒂亚斯先生住在主楼。叶小姐,考虑到您可能需要更安静的创作环境,为您安排了庭院另一侧的独立客房,推开窗就能看到薰衣草田。”
这番安排听起来体贴周到,无懈可击。叶晴道了谢,独自拉着行李箱,穿过开满鲜花的石子小径,走向自己的房间。那是一间迷人的小屋,带着独立的露台。她推开门,果然,一片紫色的薰衣草田在午后的阳光下,如梦似幻般铺陈在眼前。
环境很美,美得像一幅画。但这份“刻意”的隔离,也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了她一下。
傍晚的接风晚宴设在酒店的露天餐厅,长条木桌上铺着亚麻桌布,点着蜡烛,冰桶里镇着本地产的桃红葡萄酒(Rosé)。
林雅雯作为东道主,完美地调动着气氛,从普罗旺斯的历史聊到即将考察的项目细节。杨子轩话不多,多数时候是在倾听,偶尔补充几句。当林雅雯提到项目中某个关于品牌故事的难题时,他会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叶晴,那眼神里带着一种不自觉的信赖和期待。
晚餐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
叶晴没有回房,选择在酒店的花园里散步。夜空中的星星又大又亮,仿佛触手可及。空气里,晚香玉的气息愈发浓郁。她走到一个喷泉旁,正准备坐下,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杨子轩。
“还没休息?”他走到她身边,两人之间隔着半臂的距离。
“睡不着,时差。”叶晴回答,心跳却漏了一拍。她从背包里拿出那件羊绒开衫,递了过去。“杨总,您的衣服,谢谢。”
他没有立刻去接,目光反而落在她被月光照亮的脸上。“那件衬衫,很合身。”
叶晴的脸瞬间烧了起来,没想到他会提起这个。
“嗯……林小姐品味很好。”
就在这时,林雅雯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子轩?原来你在这儿,我正找你呢,明天上午的行程路线图,我们再最后确认一下吧?”
林雅雯走了过来,站在杨子轩的另一侧,很自然地介入了他们之间。她看了叶晴一眼,笑容依旧得体:“叶小姐也在这里散步吗?这里的夜晚很美,但蚊虫多,早点休息吧。”
话语里,是不容置喙的女主人姿态。
那份刚刚升腾起的、脆弱的暧昧气氛,瞬间被击得粉碎。
“好的,你们聊,我先回去了。”叶晴收回手,转身离开。
走在回去的石子路上,叶晴回头望了一眼。月光下,杨子轩和林雅雯并肩站在一起,像一幅完美的画。而她,终究只是个闯入者。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背包,那个装着温暖开衫的背包,此刻却觉得有千斤重。
第二天清晨,叶晴是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和窗外无处不在的蝉声唤醒的。普罗旺斯的阳光似乎有自己的意志,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执着地在房间里投下道道金光。
她没有赖床,而是换上了一身轻便的衣服,独自走出小屋。昨夜的辗转反侧后,她需要一些清冽的空气来整理思绪。
清晨,紫色的花穗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在晨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她在田埂上漫步,不自觉地从口袋里掏出速写本,开始勾勒眼前的光影。她画得专注,连身后传来的脚步声都没有察觉。
“看来,我为你选的房间,没有错。”
是林雅雯的声音。
叶晴回过头,林雅雯已经换上了一套剪裁合体的白色亚麻套装,头发利落地挽起,妆容精致,完美得像一本时尚杂志的封面。她站在那里,与身后的田园风光既融合又带着一丝格格不入的都市感。
“林总早。这里的确很美。”叶晴合上速写本,礼貌地回应。
“美是基础,如何将美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才是我们的工作。”林雅雯的目光越过她,投向远方的村庄,“今天我们要去戈尔德(Gordes)的市集考察,那是普罗旺斯最古老、也最受游客欢迎的市集之一。我希望你能从品牌故事的角度,多观察,多思考。”
她的语气公事公办,仿佛昨晚那个宣告主权的女人只是叶晴的错觉。
早餐后,四人一同出发。这一次,杨子轩很自然地坐进了第二辆车的驾驶座,马蒂亚斯识趣地坐到副驾,把后座留给了叶晴和一份微妙的安静。
戈尔德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石头建筑层层叠叠,攀附在悬崖之上。周二的市集日,小镇的中心广场被五颜六色的摊位挤得水泄不通。空气里混合着奶酪的浓郁、香皂的芬芳、新鲜瓜果的甜香和烤面包的焦香,充满了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气。
林雅雯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她拿着平板电脑,一边拍照一边记录:“游客动线、摊位布局、畅销品类……这些数据很有用。我们可以复制一个微缩版的市集到我们的度假村里,作为特色体验项目。”
杨子轩跟在她身边,时而点头,时而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叶晴没有跟得太紧。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她被一个卖手工蜂蜜的老爷爷吸引,看他如何耐心地向游客介绍不同花期的蜜;她在一个卖橄榄木制品的摊位前驻足,用指尖感受那温润细腻的纹理;她还买了一小袋本地产的杏仁糖,那朴素的纸袋和醇厚的甜味,都让她感到一种真实的愉悦。
她将这一切都迅速地用速写和文字记录下来。她认为,普罗旺斯的魅力,不在于可以被精确复制的“项目”,而在于这些无法被量化的、充满人情味的“瞬间”。
在一个卖香料和干花的摊位前,他们再次汇合。林雅雯正在向摊主询问最受欢迎的薰衣草香包的批发价格。
“我认为,”叶晴看着摊位上那些形态各异、颜色深浅不一的香包,忍不住开口了,“我们的品牌故事,不应该只是售卖‘薰衣草’这个符号。”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她鼓起勇气,继续说:“我们应该讲述‘手作’的故事。比如,强调每一个香包都是由当地村民手工缝制,所以形状才会独一无二;讲述我们合作的薰衣草农场主,他的家族在这里耕种了四代人。我们要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无法复制的时间、情感和真实性。这才是奢侈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她说完,有些紧张地看着杨子轩。
林雅雯的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叶小姐的想法很浪漫,很有情怀。但情怀无法支撑财报。我们要做的是商业项目,不是非营利性的文化遗产保护。”
“不,我认为叶晴说得对。”
杨子轩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他第一次,在专业问题上,明确地站在了叶晴这边。
他拿起一个略显粗糙的香包,放在鼻尖轻嗅。“我姐姐杨桦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传递真实的情感。商业也是一样。我们要做‘桦景’,不是要做一个没有灵魂的复制品。我要的,正是叶晴说的那种‘无法复制的真实性’。”
空气瞬间凝固了。
林雅雯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看着杨子轩,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解。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否定她的专业判断。
马蒂亚斯则靠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蓝色的眼睛里闪着了然的笑意。
叶晴的心,在这一刻狂跳起来。杨子轩的肯定,像一道最耀眼的阳光,瞬间驱散了她所有的不自信和自我怀疑。他懂她,他真的懂她。
“子轩,我们之后再讨论这个。”林雅雯深吸一口气,恢复了镇定,但声音里已经带上了一丝冰冷的锋利。
她转身就走,高跟鞋在石板路上敲出清脆而急促的声响,像一串无声的战鼓。
杨子轩没有追上去。他只是看着叶晴,市集的喧嚣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