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美股,看A股百年:美股百年行情复盘与A股趋势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二战”期间

“二战”期间,美联储为了保证军事开支的供应,采取钉住利率的货币政策,主要目标为长期保持战时低利率,一旦利率出现上升,美联储就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促使利率下降。这种低利率的政策使美国在战争期间通胀大幅上升,但由于战争需求的增加,美国经济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照理说,这个阶段既有需求的大幅增长,也有货币的充足供应,应该能够延续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新政”初期的股价涨幅,甚至更高。但事实并未按照固定的剧本发展,或者说,并不会完全按照经济情况的好坏来发展。同样一场战争,不同阶段人们对于战争走向的预期决定了股市的行情。

在“二战”开始的头两年,即1939—1940年,美国还未参战,而这时美国经济似乎已经开始从欧洲战场受益。来自战场的订单似乎开始刺激美国经济的需求,出口也开始大幅增加。这时带动美国经济的,已不是大幅增加赤字的美国政府。然而很快,随着德军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以及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战争的走向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而战争所带来的对于同盟国,甚至全球经济破坏的恐慌,逐渐超过了战争初期对于军事订单的兴奋。1939—1941年,尽管美国经济表现不错,显然已经走出衰退,且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盈利增速也有所反弹,但对于战争风险的厌恶在当时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时期道指累计下滑28.3%,年化跌幅为10.5%,如图2-6所示。股价的下滑以及盈利的增长,使当时美股遍地都是便宜股票。1942年时,美股中有超过30%的股票市盈率跌至4倍以下,远远低于“二战”开始前的估值。股票市盈率的中位数仅为5倍,只有约10%的股票市盈率超过10倍。纽交所中有超过60%的股票价格仅在5美元左右。

图2-6 道指走势(1939—1941年)(数据来源:Wind)

战争的情况在1942年发生了变化。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毁灭性攻击。此后,美国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美国以其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实力投入战争准备,迅速生产出了数量惊人的军事装备。在不到4年时间里就产出30万架飞机、5000艘货船、6万艘登陆艇以及8.6万辆坦克。美国的参战,不仅仅增加了美国对军费开支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战争的走势随着美国的加入而逐渐向同盟国倾斜。而美股也在美军参战之后开始触底反弹。当然,股市也不是美军一参战就开始反弹。事实上,美军在参战初期,并没有能够立刻扭转局势,而是连吃败仗。股市自然也就继续反映悲观预期。直到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重创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逐渐掌握主动权,美股才真正见底。虽然战争还在继续,但股市的预期已经被完全扭转。1942年至1945年“二战”结束,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73.9%,年化涨幅14.8%,如图2-7所示。涨幅虽然不及“罗斯福新政”初期(1933—1936年),但在战争阴霾笼罩、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不高的情况下,能有如此涨幅实属不易。直到此时,战争收益给美国企业带来的实际利好才真正开始反映在股价上。所以,股市虽然说是需要从基本面出发,但并不一定是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晴雨表”。相对于事实来说,预期更加重要。再好的公司,只要大家认为不好,那也没有价值;反之亦然。而这时,谁对谁错也并不重要,因为基于预期的判断随时都会转换。重要的是,不要一直站在市场的对立面。

图2-7 道琼斯工业指数走势(1939—1945年)(数据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