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下的生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随笔|成年人需要自我疗愈

儿子在家庭群里对学校的伙食又进行了一通抱怨,把自己这两天肚子不舒服窜稀的原因怪罪于食堂伙食不佳。下午的时候又在群里表达了自己想回家住一晚的想法,没有拒绝,毕竟对于一个住校的高中生来说,学校的住宿条件和家里相比还是差异蛮大的,时不时的想回来的念头我们能够理解,也就默许了他的执拗。傍晚的时候妈妈在群里问他有没有坐到车了,他又是一通抱怨,埋怨公交车延迟的时间太久了,害得他在公交车车站等候了好久都还没有坐上车。没有搭理他的抱怨,只是在群里说了一句:可以发泄一下情绪,但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安心等候就可以了。

因为不是休息的日子,儿子只能是回来晚上在家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得坐车继续回到学校。早上五点钟的时间把他从床上叫起来,简单洗漱一下便出门送他去公交车站坐车返校。路上的时候,两个人在车里简单的聊着一些话题。聊到了昨天晚上为什么我对他的态度不是特别的友好,聊到了我们身边熟悉的一些人这些年发生的一些事。也跟儿子聊到了去西部出差时碰到的那位司机师傅,聊到了他对待金钱、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态度,聊到了我们对每一代人不同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对比和看法,特别是近期大家都关注的关于婚恋与生育的话题。儿子也突然想到他曾经刷到的一个短视频和这个话题似乎有关,于是便把那个视频翻出来放给我听,是一段采访视频,一个年轻人谈及自己对婚恋及生育的观点,大致意思就是如果因为婚恋或生育影响了个人生活的质量,那就选择不婚恋或生育等等。

不知道儿子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如何,但我也没有给与评判,而是跟儿子谈了一下我的看法。似乎大家都觉得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是生活和生育成本的居高不下,但似乎这个理由并不完全成立。每一代人虽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但生育养育的成本和当时的经济发展及家庭条件相比,都不算低,但无论是我们的父辈还是我们今天为人父母,无不是都在努力的打拼,以期能够给子女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而之所以是这样的状态,和父辈及我们接受的教育熏陶所形成的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即对于完整的人生是怎样的一种看法和认识。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等之类的口号。中国的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为子女不求回报的无私付出,而今天的环境似乎让大家更多的去关注自我的需求满足,也就不难理解意愿低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了。

每个人成长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做着价值判断和抉择,不同年龄都会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追求,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判断与选择。每个选择都是一个取舍的过程,没有绝对完美的选择,总有利弊之处,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需求到底是什么。人生不如意之处十有八九,面对这些不如意,我们并不能完全都能够趋利避害。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自己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逃避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是去做好自我疗愈,慢慢的与这个世界和解,也许这就是每个成年人最大的标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