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政策体系的形成及演变

刘伟 苏剑[1]

【摘要】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逐步演进成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逐渐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关键词】货币政策体系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由国家中央银行为主体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体系是有关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的政策系统,是央行运用政策工具,通过传导机制,进而实现政策调控目标的有机整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制度,人民银行同时负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在机制、功能上都是与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存在真正的“中央银行”。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人民银行逐步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等商业银行职能剥离出来,1983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主要负责实施宏观金融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的界定、央行的独立性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性的明确、货币政策的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的厘清,等等,都在不断地深化(易纲,2018)。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逐渐成熟和定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

货币政策倾向是指货币政策的目标导向及政策力度。它服从于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政策控制目标的要求,其制定的基础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失衡的方向和程度,以及失衡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判断。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宏观经济运行失衡的方向和动因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宏观经济失衡便具有了一系列新的复杂性和矛盾的特殊性,需要在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不断适时适度地调整货币政策倾向,以适应经济发展中新的历史变化,推动经济均衡增长、协调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