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袖之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茶话 新雪煮冷香,闲话曲临觞

年节过后,天气愈发寒冷了,今日已经连下三天大雪,雪若是一直这样下下去,上元灯会必然就会被耽搁了。

小苏很悠闲的看着窗外大雪,躺在暖阁之中,只管将瓜子皮磕在地上。琅歌已经提醒了她很多次了,但是今日小苏很执拗,丝毫不听琅歌的劝阻。

一盘接着一盘,小苏今日已经磕掉三盘瓜子了,她的舌尖已经有些麻木了。

琅歌劝阻不了,便索性也再不打扫了,转身去沏了一盏茶,置于暖阁矮桌上。

小苏嗑瓜子口干舌燥,便顺手端起茶盏来送到了嘴边,抿了一口过后,小苏停下了磕瓜子。

这盏茶中泡的是江南运来的冷香,冷香香气高扬,舌尖留味长久不散,小苏是比较喜欢的。所以每年冬季苏万圭都会让人给小苏送来两罐。

“冷香还有多少?”小苏突然问道茶叶,琅歌一时没能答上来,一脸错愕。

小苏摇摇头,笑道“将剩下的都包起来,我们去送礼。”

小苏自从来京鲜少与人上门走动,更没有主动去给人送礼了,今日主动出门送礼让琅歌感到很奇怪。

不多时小苏和琅歌已经穿好衣袍出了镇南王府。

朱雀天街在大雪的堆砌下寂寞清冷,只有几个行人稀稀拉拉的在上面晃荡,小苏便是其中之一。

雪大路滑,马车出行不便小苏和琅歌两人安步当车,走的也轻快,不要多长时间便到了凌昌坊纬三巷巷口。

长安三城,九郭,一十七街,一百二十一坊,五百三十八巷。

凌昌坊位居内城西南方,这里面居住的大都是赶考士子,因为春闱将近,凌昌坊内的外地人多了起来。

小苏沿着巷口向里走了不到百步,便到了杨承章的居所。

杨承章本是寒门子弟,蜗居京城,所住居所比较简陋。

琅歌敲门三遍后杨承章才打开门,看到小苏突然前来造访杨承章非常意外,他连忙请小苏进去。

杨承章的住所虽然简陋却布置的很讲究,进门是一个小院,先看到的两只鱼缸,春寒料峭,里面还有锦鲤游动,院角栽着三五株梅树,上面还有暗香浮动,梅树旁边是一口水井,井上还冒着丝丝白气,井边有题字古今镜,井边的院落一只大鹅神采奕奕。

随杨承章进了屋,堂中一只火红的火盆上面还架着两只烤的焦黄的馒头,随处可见的是四散的书籍,案头青石镇尺下压着一张墨迹尚未干的纸,纸上写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琅歌正在四处观望忽听得小苏说道“琅歌,将礼物拿出来。”

琅歌赶紧将手中包裹放在矮案上,然后小心打开,一只锦盒缓缓打开后里面是两小罐茶叶。

“郡主不妨先说明来意,不然在下无功受禄,心下难安。”杨承章拱手道。

“你不是自诩聪慧过人,如何不猜猜我的来意?”小苏嫣然一笑。

“郡主难为在下了,在下才寡德薄,实在猜不到。”杨承章很明显在搪塞,小苏却不生气,直接在堂下炉火边坐下,也不顾杨承章是否同意直接拿起一个烤的焦黄的馒头掰下来一小半,然后把剩下的递给杨承章。

小苏一边嚼着馒头一边吩咐琅歌去打壶水来沏茶。

杨承章冷眼无言的接过馒头,对坐在小苏对面,也拿着馒头嚼了起来。

“我想问一下杨大公子,院中有鲤鱼有大鹅,你是如何让鹅不去捕食鲤鱼的?”小苏问道。

“我每次都会按时将大鹅喂饱,喂饱后,大鹅就不会再想着去吃缸中鲤鱼了。”

小苏再问道“你是如何知道鹅已经吃饱了?”

“投放过量之食,鹅食之有剩。”杨承章答道。

小苏正欲再问,琅歌已经沏好茶端上来了。

杨承章先取了一杯,抿了一口,小苏紧接着也取了一杯。

“这茶如何?”小苏问道。

“清香甘醇,香气高扬,有直冲天灵,俯刺涌泉之感官,奈何香气过剩,后味不足,没了深厚韵味,初尝香气如断崖瀑布一泄而下,只觉落寞清愁。”听杨承章如此评价小苏又尝了一杯,果真有些后味不足。

“可是因为这茶勾起思乡之情了?”看杨承章不怒不喜,小苏也不知如何劝慰。

“有劳郡主挂怀了,这一口清茶与在下家乡有何关系?”杨承章面无表情,一脸认真。

“杨大公子难道没有尝出这是曲临觞?”小苏歪头道,她有些不解,她一口就尝出苏万圭这次给她带来的茶叶是曲临觞,曲临觞又名去邻赏,这是一款雅俗共赏的茶,可说是名茶,也可说寂寂无名。

去邻赏本是山间清茶,农家饭后邻里之间闲话之时所饮,并无任何特殊,直到前朝中叶,书圣柳王在符山大茶树下宴请天下名士,曲水流觞,好不自在。乐起之时,顺水而下的觞中掉入了一片茶叶,柳书圣饮酒后而捻茶咀嚼,觉得茶香浓郁,比之美酒不遑多让,于是询问茶名,侍者言说去邻赏,柳书圣酒酣耳热,听为曲临觞,柳书圣大呼好名,随乐曲而临至流觞之中,妙哉。书圣随即大笔一挥于大茶树下青石之上题字留名,曲临觞。

由此这个茶成了雅俗共赏之物,白丁可饮,鸿儒亦可饮,山间农夫可饮,庙堂大夫亦可饮。

书圣柳王乃是符离名士,其名在符离久传,符离读书人莫不知其名,莫不乐饮曲临觞茶,杨承章是符离人,应该很熟悉这茶才是。

苏万圭给小苏的茶自然不是凡品,而是取自书圣柳王题字的大茶树上的茶叶,并且取自产茶最少的冬季,这两罐冷香才显得弥足珍贵。

杨承章竟然不知道这个茶让小苏格外诧异。

小苏说完茶名后杨承章明显顿了顿,杨承章随即笑道“在下没想到郡主品味如此不俗,竟然喜欢柳王书圣的曲临觞茶,在下一直琢磨郡主此来何意竟然没尝出这是在下故乡的茶,多谢郡主挂怀,特意给在下送来了这符离名茶,郡主此来但有吩咐,在下定当尽心竭力。”

小苏并无过多追究杨承章不识符离之茶的因由,她送礼自然有求杨承章,自己的目的达到就行,她马上就问道“我不想马上嫁入皇室,你可有好的办法?”

“皇帝陛下在大年宴上,当着众人宣布于开朝廷议上讨论郡主与诸皇子的婚事,拖延是不可能了”杨承章认真为小苏分析道“既然廷议无法避免,那就在廷议之上拖延”

“怎样在廷议上拖延?”小苏不解。

“廷议是皇帝带着郡主与朝臣商议,最终的结果自然是郡主您要同意,皇帝要同意,朝臣也要同意,现在的形势是皇帝同意,郡主不同意,朝臣以皇帝马首是瞻。”杨承章一条一条的为小苏剖析,小苏在一旁一个劲的点头,也不知道她听懂没有,琅歌站在边上是完全没听懂,在她认为,皇帝只要同意,小苏就必须要嫁。

琅歌认为的没错,就杨承章的剖析来看,皇帝认为要嫁,朝臣拥护,小苏反对毫无意义。

“所以朝堂之上要有除了郡主之外别的反对之声,只要皇帝和朝臣意见向左,皇帝必然要征询郡主意见,到时郡主顺势拖延便可。”杨承章说完,小苏又是机械点点头“怎么才能让朝臣反对?”

“朝臣以中书令邱九龄为首,他的心思可粗略估计,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邱家未来当然要依靠他的两个女儿,他的大女儿今年已经二十岁,二女儿也已经十八岁了,都还未出阁,估计就在等郡主你。”杨承章抬眼看向小苏,一脸莫如深诲的表情。

小苏看着杨承章的表情,脑子一断路,猛的打了个冷战“等我干啥,我虽然现在不想嫁随便给哪个皇子,但是我是个女人,我又不会娶她们。”

小苏果真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番说辞把杨承章和琅歌说的哑口无言,杨承章右手扶额道“郡主你果真不同凡响,我的意思是邱九龄要依靠女儿,当然要找到好女婿,最好的女婿当然是皇子、太子亦或是未来的天子,因为郡主婚事未定,诸位皇子如今也只有偏房,没有一位娶妻,所以邱九龄在等郡主择婿,郡主择婿后他才能想办法将自己的女儿嫁入皇室。”

“哦,你这样说我就懂了,这么说他是会极力促成我的婚事喽”小苏认真点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郡主聪慧。”杨承章很敷衍的夸了小苏一句。

“那完了,现在皇帝和邱九龄一起对付我,我岂不是完了。”小苏满脸写满了生无可恋。

“郡主莫急,邱九龄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官员,而且朝议之争也并不在乎人数的绝对优势,在于辩驳之道。郡主可向皇帝言说,婚嫁事宜虽然得陛下金口玉言可以自选,但终归还得父母之命,请皇帝恩准镇南王参加朝议。”杨承章侃侃而言。

“父亲镇守西南不可能离开边防的。”小苏陈述的是事实。

“这点既然郡主能想到陛下自然也能想到。”杨承章一脸认真贬低小苏的智商,完全无视小苏的白眼,“陛下如说镇南王不宜离境,郡主可言长兄如父,请孟大公子参加朝议,孟大公子经略东南多年在朝堂和民间皆有名望,而且孟大公子才名在外,必定可以辩倒朝堂上一众老朽。”

小苏如梦似幻的点点头,她如溺水之人,已经无法自救,她此刻只能相信杨承章的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