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袖之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入京 晓寒扰梦醒,醒时在帝京

长安,一个如梦如幻的地方。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锦绣华章,公候将相在这里铭刻千秋功名。

多少帝王在这里诞生又作古,多少王朝在这里建立又倾覆,多少有情人在这里相逢又离散。

光阴似水,细流无声,这世上最好的幸福,也就是等你回头却看到了那曾经离别的人。

今年灞桥的柳长得特别好,灞桥下的水也很清澈。

一位老太太站在柳下看着远处,焦急的张望着,似乎在等什么人。

许久,平坦的青石路上出现一辆马车,车身摇摇晃晃似乎疲惫不堪,老太太马上迎了上去。

一纸召令,皇帝就把小苏从蜀中迁到了长安。

有此余生,死去香魂,皆是只可南顾不可归。

马车缓缓的停了,一只白皙如玉的手掀开车帘露出一瀑青丝,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从车上走了下来。

一身天蓝色的水袖裙,如天如水,明媚灵秀。这是于妈妈第一次见到小苏时的感觉。

“你就是于妈妈吧?”小苏询问道。

“对,你就是小苏吧。”于妈妈笑的很开心,“像,真像小姐年轻时的样子。”

说起母亲,小苏不免有些伤感。于妈妈也察觉到了小苏的情绪,便问道“小苏,这一路来的辛苦吧?”

小苏摇摇头“还好,这一路还算顺利。”

于妈妈听到小苏如此回答,往事再上心头,便不由的抹起眼泪来。于妈妈想起了她陪苏袖进长安时,当年苏袖也说的是,还好,这一路还算顺利。

小苏不知说什么好,便不很应景的叹了一句,“都说长安如梦如幻,如今我也来了。”

“于妈妈,这就是灞桥吗?相传离人在这里折柳相送,以盼望离人早归,不知是真是假?”小苏一脸好奇。

“是啊,都说灞桥折柳相送,离人不论离去多远、多久都会回来的。”于妈妈说罢笑了笑,她笑的很苍凉。

后来小苏才知道,于妈妈也曾在灞桥折柳相送,可却再也没有等到离人归来。

那是二十多年前了,那年灞桥的柳也长的很好,灞河的水也很清澈,那一年是大启朝靖业十三年。

那年大宸朝太祖陈玄策自蜀中起兵,不到三个月便兵临长安城下,从长安城东门攻入长安的就是孟遂,后来赫赫有名的开国镇南王,也就是小苏的祖父。孟遂踏破长安那一天,灞河的水被染红了,红色的灞河流淌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大军开拔,出了长安城,那天灞桥十万柳都被折了下来。

阿妹送兄,阿娘送儿,姑娘送郎,折空了灞桥柳。人们都戏称这支军队是折柳军,后来大家都叫它镇南军,领军的将军就是孟辕,也就是小苏的父亲。

后来长安一直流传一首民谣:

灞桥十万柳折断,十万将士出乡关。

蜀中锦绣埋白骨,长安爷娘待儿还。

当时军队中有一个无名小卒就是于妈妈的儿子,他再也没有回来,他终究也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这灞桥从来只送今人去,不迎故人来。

于妈妈在灞桥边等了半辈子,小苏是她迎来的第一个人。

走过灞桥便可以进入长安,长安繁华更胜蜀中天府,但小苏不喜欢这个地方。

这里的规矩太多了,而且她每天都要去一个叫太学的地方。

太学收纳天下英才,没曾想小苏也能混迹其中,她还一度为此沾沾自喜一番。

不过没几天小苏就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学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大道理小苏实在搞不明白,她也懒得懂,琴棋书画这些小苏也提不起兴趣来。除了君子六艺之中的射艺她颇有兴趣外,其余时间她无非是听听志怪传说,看看话本故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夫子又在上面长篇大论的说着,小苏依旧坐在下面打瞌睡。

“扶盈,你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何为近道?”夫子一副古板严肃的模样。

“所谓近道,便是得其法门,知其规律,顺势可为。”小苏随口而出,说完还得意的问道“夫子,不知学生说的可对?”

小苏其实对这大学之道一窍不通,但是她却知道开宗明义第一篇,这还是因为陈长安曾经嘲笑过她不懂大学,不学无术,她便回家闭门三日通读大学,可惜最终也只了解了这一段。

小苏本想在陈长安面前炫耀一下,但匆匆来了长安,也就再也没见过陈长安。

下了学永穗便靠过来一脸钦佩的说道“小苏,你真厉害,总算这次没被老夫子难为住。”

小苏一脸得意“这有什么?”

“小丫头片子,不知天高地厚,要不是夫子乃文学宗师,不欲与你们计较,你还真以为你什么问题都能答上来呢?”听这讨厌的声音肯定是永瑭。

小苏也不恼他,谁让人家的课业一直稳居前三呢。

“五哥,你太讨厌了,走,咱们走,不理他。”永穗气鼓鼓的拉着小苏大踏步扬长而去。

小苏看着永穗生气的样子不免好笑。

陈永瑭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是当今贵妃的二儿子,和大皇子陈永稷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虽是同胞兄弟,性格却迥然不同。

小苏刚入长安那会,闲来无事便在长安街头溜达,于是便在酒肆之中第一次见到了贪杯好酒的陈永瑭。不久之后又在斗蛐蛐时见识了陈永瑭的“神威将军”,后来又在听画楼碰到了陈永瑭在听戏。

小苏与陈永瑭可谓相见恨晚,从此两人在长安街头走马遛鸟斗蛐蛐,喝酒吵架听话本,玩的不亦乐乎。小苏是此间好手,陈永瑭却不输小苏,那时小苏还不知道他是皇朝五皇子。

后来有一次小苏入宫朝见皇帝,在承天门前碰到当今圣上的五个皇子,才认出了这个纨绔的五皇子。

“小苏,听说你以后是要嫁给我五位哥哥其中之一的,你以后就是我嫂子了,你觉得我几个哥哥怎么样,哪个最称心?”永穗虽然易怒,但是出了名不记仇,刚出太学大门就又开始八卦起来。

永穗一提到这事小苏便头疼起来,她注定是要嫁入皇家的,她知道这是宿命,更是她不可违逆的现实。

她本不想思考这个问题的,但是永穗既然问起来她还是不自觉的想了一下。

小苏脑子匆匆将五位皇子从脑中过了一遍,最终也就陈永瑭还能留下印象。

小苏摇摇头,没有回答永穗。

永穗便转头问栎华“你觉得小苏和那个哥哥比较相配?”

栎华低头认真的想了想“大哥太古板沉闷了,二哥一直在军中,做事大大咧咧的,四哥是个呆子,至于三哥嘛,太聪明了,我觉得和小苏实在不搭,还是五哥好,就是太轻浮了。”

“栎华说的对,我也觉得五哥好,小苏你觉得呢?”永穗又转头问小苏。

小苏说是无心思考嫁人一事,但是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一听栎华细数皇家五子,她马上细心留意起来。听的有些入神,忽闻永穗问她话,猛的一抬头一下撞在了一个人身上。

原来说话间小苏他们已经出了太学里门,小苏一时失了神撞上的正是一个太学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