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豪伊的成功,不仅来自自出版
2011年,亚马逊自出版栏目下悄然出现一本短篇小说,售价很便宜,只要0.99美元,不过故事本身非常精彩,所以短短几个月里就卖出了几千份,当然也给本职是书店员工的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带去了几千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个小小的成功鼓励了作者,在随后的几个月间,作者又用同样的自出版方式发表了几篇故事,和第一篇共同组成了系列作品,并且最终成为一本长篇小说,这就是《羊毛记》的诞生。
实际上《羊毛记》并不是休·豪伊的第一部小说。在此之前,他曾经在一家小出版社出版过小说集,并且拿到了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但是豪伊认为可以自己完成出版工作——时代和技术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他没有签署那份合同,而是选择了亚马逊的自出版系统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他成名之后,类似的一幕又上演了一次。2012年,豪伊拒绝了西蒙·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提供的7位数报价,宁肯选择6位数报价的合同,以便保留自己发行电子书的权利。
也许是因为休·豪伊在自出版上的成功太过耀眼,虽然很多媒体对他做了采访,但大部分访谈并没有太关注小说本身的内容,而都集中在自出版的话题上。很难统计休·豪伊的成功给了后来者多少启示和激励,但确实可以举出一些受到激励的例子,比如弗雷德里克·谢尔诺夫(Fredric Shernoff)出版了《大西洋岛》(Atlantic Island),杰森·葛尔莱(Jason Gurley)出版了《埃莉诺》(Eleanor),迈克尔·邦克(Michael Bunker)出版了《宾夕法尼亚》,等等。不过这些后继者都没有达到休·豪伊那样的高度,再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凭借着自出版,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大放异彩。
这其实揭示了一个事实:休·豪伊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自出版这种新颖的出版方式,也与《羊毛记》的精彩密不可分。就像休·豪伊拒绝西蒙·舒斯特,坚持使用自由度更高的权力分配形式一样,《羊毛记》和他接下来的作品中都贯穿了休·豪伊式的对权力系统的反抗。
《羊毛记》是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乌托邦”(utopia)一词来源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1516年的创造,取自希腊语“ou-”()和topos(τόπος)的组合,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More的本意是想创造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度,远离社会上的一切贫穷和苦难,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自发自觉地为社会做出各种贡献,人人拥有富足的生活和积极的精神。然而随着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人们开始倾向于认为这样的完美国度不可能存在,理想主义的初衷将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反人类的极权主义,大多数人都在高压下挣扎求生……这便是反乌托邦概念的由来。
反乌托邦题材中诞生过许多著名作品。早期有《1984》《美丽新世界》,晚近的有《华氏451》《使女的故事》,甚至还有很多跨界的作品,比如动漫《进击的巨人》、游戏《辐射》等等。休·豪伊就曾在(少数几个提及了作品内容的)访谈中坦承,《羊毛记》中的筒仓设定受到了《辐射》系列游戏中避难所的启发。不过同样很显然的是,如果只是单纯借鉴已有的设定,《羊毛记》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反乌托邦题材的核心,是对权力结构的反思。休·豪伊会选择这样的题材框架进行创作,既是他创作来源、他的思考的反映,也是他为自己的故事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容器。
在《羊毛记》的世界中,地面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只能生活在名为“筒仓”的庇护所里。筒仓是位于地下的竖状结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螺旋楼梯,居住在不同地层的人们之间有着地位的差异,大体与所住的楼层挂钩。人们安于这种地位的差异,就像《美丽新世界》中“阿尔法(α)”“贝塔(β)”“伽马(γ)”“德尔塔(δ)”“爱普西隆(ε)”之类的标签。你生在第几层,就有第几层的地位。它既是命运,也是不容抗拒的指令,更是超越个人和自我的庞然大物。
这样的设定,就像是《1984》中的纸条,以及《使女的故事》中的日记一样,让读者除了追求真相的原始冲动,也期望循着真相释放压抑的自我。当主角勇敢打破层级的桎梏,爬出筒仓时,读者也随之冲出故事的海面,发现权力的虚妄与全新的自我。
这种个人对抗系统、个体意志凌驾于利维坦之上的叙事,不仅是在讲述反叛精神,更是可以上溯至卢梭与柏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在文学叙事上的体现。可以说,所谓的反乌托邦,在其科幻性的外表之下,凝练的终究是对近现代道德观念的致敬。
当然,反乌托邦终究只是一个容器和框架,至于故事是不是好看,更在于作者的叙事能力。这就像是做饭烧菜一样,同样的食材,有人做的味同嚼蜡,有人做的色香味俱佳。而说到故事情节,休·豪伊毫无疑问就是悬念设计的大师了。
《羊毛记》问世时,作者还没有多少创作经验,但彼时的叙事技巧已经隐隐有了类型文学大家的风范。他非常了解读者的心理,也非常善于设置悬念,所以一旦拿起书本就很难放下。
在《羊毛记》的世界里,由于地面上充满了有毒的空气,所以筒仓与外界毫无连通,唯一能查看外界情况的只有竖在地表的摄像头,但这个摄像头很容易被地表肆虐的沙尘暴弄脏,需要不时派人出去擦拭,而每个出去的人又都必死无疑,所以出去擦镜头便成了筒仓世界的极刑,唯有犯下弥天大罪才会被赶出去擦镜头。但是,只有犯人一个人出去,没有人看押他们,怎么保证他们一定会乖乖去擦镜头?然而最令人诧异的就在这里:每个被放逐的犯人真的都会把镜头擦得干干净净,然后迎来自己的死亡……
源自俄国形式主义的故事论将故事与情节做了严格的区分。前者是按时间顺序把发生的事情按部就班讲述出来,但后者则是以更具戏剧性效果的方式对发生的事情进行重组。休·豪伊显然是个中好手,他将故事切成无数碎片,紧紧攫住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不得不追随情节的发展,就像《1984》中的纸条与《使女的故事》中的日记所起的作用一样。
在《羊毛记》之后,豪伊又写了前传《星移记》和后传《尘土记》,分别讲述了筒仓世界的由来和最终的结局。在写完“羊毛记”系列的大故事之后,休·豪伊继续丰富着自己的幻想宇宙,陆续写作了《异星记》《信标记》《潜沙记》《离沙记》。故事发生在空渺宇宙中航行的飞船里、发生在完全陌生的异星世界中、发生在熟悉又疏离的未来地球上……这些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不过总的来说,对权力的反思和反抗始终是所有故事的思想基调,悬念设置和细节塑造也显示出叙事技巧的高妙。
休·豪伊受惠于亚马逊,但在这个科技与权力密不可分的时代,他并没有停止对权力的反思。他的个人博客最后一篇更新是在2022年4月,对于伊隆·马斯克收购推特一事的评论。他在文章里说“通过掌控话语而获得权力,历史中充斥着这样的例子”“所有人都在试图向世界广播,操控众人的注意力,为自己聚集更多的追随者,获取,获取,获取,布道,布道,布道。这是无度的时代,而我们是其中的居民”。从出版至今,11年过去,他仍旧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思,他的博客中,仍然有着如第一本《羊毛记》般蓬勃的愤怒和挣扎。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或许也是他的创作动力所在。
这次,重庆出版社的独角兽书系一次性出版七部作品,基本上算是将他的代表作一网打尽了。
2021年Apple TV宣布启动《羊毛记》的改编计划,并且已经于2022年5月拍摄完毕,这意味着我们有望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在屏幕上看到筒仓世界的故事——在此之前,就让我们先通过文字领略作者讲述故事的神奇能力吧。
——丁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