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学霸,我只想专心搞科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4章 鼠大爷的偏好

“那你都调研了哪些方面呢?”

对于张月辰的话,李枫有点好奇。

要说这姑娘,按照以前的性格,肯定是想到什么就直接做的。

现在怎么突然一下变得这么稳重了?

“李枫师兄,我调研了ADC的连接抗体的连接子,我发现它还有一定的可优化空间。”

张月辰激动地说着。

她在文献上看到了在2011年被FDA批准,用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一种ADC。

基于这个基础,她想到了一种不可切割的连接子。

要是能继续开发这种连接子设计的替代策略。

说不定能得到一款对乳@腺癌模型更加有效的ADC药物。

“那还真不错,你继续好好调研。”

李枫听到这话,瞬间就明白了张月辰的调研方向。

说白了,ADC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两点。

第一个,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连接子来连接抗体,和有效的载荷。

这个连接子在血液循环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并且能够在肿瘤细胞内进行内吞后,立马迅速产生切割作用。

这就有利于它有选择地将有效的载荷递送到肿瘤里去。

这规避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还能限制由于非靶向毒性引起的不良反应。

另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连接子需要对溶酶体条件敏感。

这个溶酶体包括蛋白酶、酸性和还原介质。

另外,第二个关键因素则是,必须将一种强大的细胞毒性剂,偶联到抗体上去。

这是因为,有效的载荷的效力较低。

第一代ADC的治疗效果不明显,问题就出在了这个上面。

到达最大耐受剂量时治疗效果还是非常有限。

所以导致第一代ADC的特点,就是治疗指数较低。

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有预料中的疗效。

而张月辰能意识到连接子的问题,已经算是有很敏锐的科研素养了。

李枫暗自决定,先让张月辰独自去调研一下。

要是实在找不准方向,到时候李枫再出手帮忙。

ADC治疗癌症的效果,李枫还是十分期待的。

要是真一直研究下去,说定在第三代ADC疗法之后,还有第四代,甚至第五代。

这不免也是攻克癌症的一个方向嘛。

李枫觉得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你们在聊什么?”

就在张月辰刚想大包大揽的时候,路仁走进了休息室。

“我在和李枫师兄讨论一下个课题的具体内容。”

张月辰炫耀似的对路仁说道。

路仁疑惑:“下一个课题?”

“是的,我的课题论文已经投稿了,影响因子20分哦,哈哈哈。”

看到路仁一脸的迷茫,张月辰十分开心地跟他解释着。

“这么快?!”

路仁一惊。

之前他还和张月辰打赌,要是谁的论文发表速度慢了,可是要请李枫喝一个月的奶茶的。

“这不算快了,我其实早就可以投稿了,就是一直在修改润色。”

张月辰笑着说道:“你的论文什么时候投稿?”

“还,还得几天吧,快了……”

路仁摸了摸鼻子说道。

“那你可得抓紧时间咯,我可还记得上次的打赌,要是你输了,你就要给李枫师兄买一个月的奶茶咯,哈哈哈!”

张月辰说到这里,更加的高兴了。

倒不是因为快了路仁一步。

论文只要发表了就行,早几天晚几天根本就没关系。

主要是以后路仁真给李枫买奶茶的时候,总不至于只买一杯吧。

要是真只买一杯,那说明路仁的情商也就这样了。

到时候说不定,她也能混到一杯奶茶。

“嘿,不用你说,我也要加快速度。”

路仁心里发狠。

本来他的论文也会是最近发表的,但就是差几个数据,就能很完善了。

他也不能因为加快速度,就不顾论文的质量吧。

但为了面子,只能是加班加点地继续肝了啊。

不过他又立马恢复到激动的神情,立即对李枫说道。

“枫神,延时适应症的模型小鼠实验有极大的进展!”

李枫好奇道:“哦?西索。”

“说来也奇怪,我们在研究小鼠的动物行为学时,发现给药后,它们对男性观察员生不起丝毫兴趣,但一换成女的去观察,它们就立马欢腾起来。”

路仁一脸的器官表情,开始详细描述着说道:

“一开始动物房里,都只是我们几个男的,模型小鼠给药后,一连好几天都蔫了吧唧的,我还以为这个课题要夭折,都想要来跟你说了。”

“但转折点就这么来了,有一天,一个一直在帮张月辰做细胞实验的师姐过来动物房找东西,她只是顺便好奇地看了一眼那些模型小鼠。”

“奇怪的一幕就出现了,一百只模型小鼠,整齐划一地出现了躁动……”

李枫面露沉思,没有说话。

路仁继续说道:“在那之后,我又根据你给的实验方案继续进行行为学研究,发现所有实验的大前提,观察员都必须是女性。”

“包括给它们采血,做激素和一些理化性质的检测,都必须是女性观察员在旁观察,要不然它们体内相应的激素水平,就会极低,丝毫不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这个嘛,实验小鼠偏爱女性,厌恶男性,其中原因我也有过猜测。”

“在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亲自做小鼠动物实验的时候,小鼠往往会表现得比较抑郁和焦虑。”

李枫没说的是,这其实不是他的亲身经历,而是前世看到的相关文献。

在2016年的时候,有一个男科学家,发现了氯胺酮的代谢物具有抗抑郁的作用。

但一位女科学家却丝毫都重复不出来这个结果。

这事情在当时闹得很大。

那位男科学家,差点因此被扣上伪造数据、学术不端的帽子。

不过好在他的运气足够好,有人在偶然之间发现了原因。

并因此写了篇文章,发在了自然期刊上。

这篇文章详细地解释了小鼠对实验人员性别的偏好。

这篇文章,李枫也因为感兴趣,恰好去看过。

他现在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调出来,给路仁他们几个详细地讲讲。

但他并没有着急这么做。

在没有攻克类器官技术之前,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