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对波兰的最初认知
在波兰南部古城克拉科夫的老城广场上,每到整点都会响起一阵悠扬的号角声。令人意外的是,这舒缓悠长的旋律最后总是戛然而止。其实,在这背后有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自克拉科夫的圣玛丽亚大教堂建成以来,教堂的钟楼上一直有号手定点吹响号角,为全城报时。1241年鞑靼人进犯波兰,一路打到克拉科夫城下。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城里居民还在熟睡之中,年轻的号手在钟楼上发现了兵临城下的敌军。他连忙吹响号角,向大家报警。被号声惊醒的人们意识到危险,纷纷拿起武器抵御外敌。意图偷袭的鞑靼人最终发现了钟楼上吹号报信的号手,用乱箭射死了他,号声也随之停止。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英勇牺牲的号手,每到整点都在钟楼上播放那段悠扬却戛然而止的号声。
这个传说发生的历史背景正是13世纪的蒙古人西征。四十余年的战争,客观上建立起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在客观上促成了亚洲和欧洲之间一次大范围的民族碰撞和交融。在波兰,西征的蒙古人被称为侵略者鞑靼人,他们曾三次入侵波兰,把当时一些领先于欧洲的技术带到了波兰。波兰编年史家扬·德乌戈什曾如此描写:“在他们(蒙古人)的队伍里有一面巨大的旗帜……旗杆顶端有一个面貌丑陋、长着可怕胡子的人的头颅。这时鞑靼人向后方撤退了一波里(约134米),举着这面旗帜的军官开始使出浑身力气摇动,突然旗杆顶端的头颅爆炸了,浓烟、灰尘和刺鼻的气味滚滚而来。这种致命的气体在波兰军队中扩散,士兵闻到后纷纷倒下,大多数人变得奄奄一息,无力再战斗下去了……”[7]
交流总是双向的,从另一方的角度出发,当时蒙古人也会看到波兰的社会风貌,很可能也以某些形式把有关波兰的知识带回了东方。只是在中国现在可考的史料中,我们还没有找到有关那个时代的此类记录,只能猜想战争带来了文化的交融。《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的作者丁超指出,蒙古人西征在客观上突破了东西文明的闭塞隔绝状态,具有促进文明沟通的积极意义。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也可以把蒙古人西征看作是中国人了解波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