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如何正确地对待企业问题
提纲挈领,吊你胃口
企业管理行为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如何将模糊管理转变为显现管理?
如何关心和使用财务信息?
一头雾水了吗?那就赶紧在本节中找答案吧!
1.2.1 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机遇
经营一家企业是很辛苦的。在经营的过程中,有些企业家会发现有了更高的销售额,利润却没有随之增长,甚至当企业在经营了两三年后,销售额的增长也受到阻碍。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企业的发展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2)。
图1-2 企业的发展规律
创业期(1~3年阶段) 此阶段企业的主营业务模式逐步成熟,主要客户群也趋于稳定。这个时期企业经营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净现金能不能保持很好的滚动性。企业的利润有时候可能发生亏损,但现金流量绝不能亏损,因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很高的现金流量作为支撑。在这个阶段,如果企业发展得很好,就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成长期(3~5年阶段) 这是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企业经营的关键是,实现产品销售和利润获取之间的平衡。凡是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都能够抓住这一阶段的经营,进入企业发展的高峰期。
转型期(5~10年阶段) 企业成长缓慢,销售额增长幅度下滑,企业能否再投资,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这个时期经营的关键。在此时期,很多企业在主营业务达到高峰期后,利润就开始出现了下滑,企业只有发展新的主营业务或改良原来的业务经营,才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企业转型期。
画龙点睛
从平凡走向成功是很难的,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更难!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在目前经营阶段所面临的市场空间。
相对于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见图1-3)。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的谋生,在市场上从事的是拾遗补阙的行当,谈不上是企业,发展至今已经所剩无几。第二阶段是1992年的 “下海派”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到现在仍是中国民营企业掌舵的领头军,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统经济经营领域内的搏杀。第三阶段是自2000年以来成长的企业家,一批积累了先进高科技、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跨国运营工作经验的海外学子踏上了归国之途,推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创业大潮。在创业型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中国的风险投资也随之出现。它们往往与高科技、互联网、风险投资和上市融资联系在一起。
图1-3 中国民营企业家发展的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刘永行用13年的时间成立了希望集团,成为中国首富;而90年代,丁磊却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成为中国新的首富,因为他是依靠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起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代企业家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在此,我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见表1-2)。
表1-2 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带来的启发
第一个是机遇。
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阶段中有三个机遇: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三规制、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爆发销售以及2000年的互联网时代。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又一个大的机遇:全球性的大设备制造已经开始向中国转移。比如,以大连领航的世界级造船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推进中国造船业向世界强国的目标进发。
第二个是挑战。
中国制造正处在一个瓶颈期,面临着物质资源和发展资源之间的矛盾。现在,全世界的铁矿石制造都在向中国集中,国内的钢铁行业面临着铁矿石大幅度涨价的压力,大批做出口型经营的企业面临着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仅仅以成本取胜的企业,资源的导向性就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浙江、珠三角地区,很多制造加工企业正面临着企业转型的困境,这也告诉我们,仅以成本为导向经营的企业,在丧失了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以后,面临的就不单纯是生产危机,而是生存危机。
第三个是导向。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中国的企业家做企业经营的第一个冲动往往来源于机遇导向。这就像今天的股民在不断炒话题一样。有时候抓住机遇对于我们来说的确很重要,但当你把企业当成一个市场,并且深入经营下去的时候可以发现,机遇对企业的经营越来越不重要。即使我们看到有比目前的企业经营更好的行业,也不可能去换一个行业来经营,机遇的导向型经营作用会变得越来越小。第二个冲动源于中国企业家对资源的偏好性。当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紧俏的时候,企业在发展中受到的约束也就越来越强。第三个冲动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喜欢用业务管理来代替企业管理,具体表现在通过强调做大销售额来扩大企业规模。
但在当前,企业的经营已经不能仅靠机遇或资源为导向了,需要的是软的能力导向。在这种软的能力之下,企业才具有持续发展的新能力。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预示着投机时代已经结束,管理时代到来了。如何通过一种软的能力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软的能力导向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它表现为尊重客户的价值并跟顾客保持共鸣,这才是现代企业未来发展的导向所在。
1.2.2 企业的管理缺失与改善途径
当今企业经营中一个很时兴的话题就是上市。上市实际上就是把企业未来的利润提前变现,但是有多少企业家能真正知道上市的目的是什么呢?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公司上市了,就可以把经营的包袱甩给别人,让别人一起去承担,同时这也代表着一种企业荣耀。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