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重生,从演员干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假戏真唱

这个世界确实很癫。

仨人聊了一个多钟头,越聊越投机。

两点多。

响起敲门声。

徐庆東喊了声进,门后就露出一张精致的脸蛋。

是王拪。

她是主演,在剧里演季洁,同时也是编剧之一。

而且徐庆東跟她,俩人关系不一般。

“导演,该去片场了吧?”

王拪探着身子问道。

“你先进来。”

徐庆東冲外面摆摆手,等她进来之后,指着蒋观,介绍道:“这位也是咱们剧组的演员,之前刘董提起过的。”

“您好,蒋老师...”王拪到还算客气,知道蒋观来头大,主动就要握手。

“不敢,不敢...”蒋观赶紧握住王拪,道:“王老师客气了,叫小蒋,或者蒋观都行。”

“那我以后就叫你小观吧。”王拪自认为,做的还算到位。

大家出来都是卖的,说到底为了挣钱,并没什么矛盾。

简单寒暄之后,四个人一块出门。

剧本围读,就安排在内景片场。

实际上,就是剧里,六组日常办公的地方。

前期已经置景完成。

场地足够宽敞,桌椅板凳什么的,也足够用了。

……

二十分钟后。

徐庆東带头进屋,其他人纷纷起立,跟导演打招呼。

人数不是很多。

剧组的主要角色,就是六组的六个人。

其中季洁,大曾俩人的戏份最吃重。

组长郑一鸣,还有江汉俩人的戏份,稍微少点。

最少的,还是蒋观扮演的黄涛。

就连高蓉扮演的白羚,戏份都比他多。

不过倒也还好。

他是按集数拿工资,戏份多点少点无所谓。

单集电视剧,时长就那么点。

也是没办法。

其他,就还有剧组的摄影,录音,美术,制片等等。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围读的过程,就是模拟拍摄的过程。

“导演,申老师,俩大学生出场这块,是不是可以考虑调整一下?”

当内容,读到黄涛和白羚出场这块的时候,蒋观提出点疑问。

其他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过来。

出头鸟的待遇是这样的。

“有什么想法,你说说看。”

徐庆東抬起头,手上夹着支烟道。

“季洁这么忙,俩学生不一定非得去接吧?”

蒋观感觉这里有点别扭,直接提出来。

“派人去接,应该是为了表示重视吧。”

不等徐庆東开口,李成儒就插嘴解释。

“李老师,表示重视的方式有很多,但不应该以耽误工作为前提。”

蒋观还是不同意。

“接人也是工作。”

李成儒还是嘴硬,不过多少有点强词夺理。

“如果从人物创作的角度来看,申老师,您这么设计,应该是为了突出两个年轻应届毕业生的经验缺乏吧?”

蒋观干脆不搭理李成儒,开始跟申杰交流起来。

剧组的经费有限,导演和编剧,不可能平白无故安排一场戏。

每一场戏,都有每一场戏的目的。

“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

申杰点点头,他对蒋观能看出其中的用意,并不感到意外。

刚才还在酒店的时候,他已经见识了蒋观的水平。

“从衬托的角度来看,两个人新的设定,也不能太过,没经验和蠢应该是两个概念,您觉得呢?”

蒋观的分析角度刁钻而又准确。

其实还是那句话,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影视剧里的人物和故事,都是典型化和艺术化之后的效果。

而这两化的背后,就是极端。

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人员,就容易把没经验和蠢等同。

没等申杰表态,蒋观就递个台阶过去,道:“当然,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大家先休息下,晚一点继续。”

连开场讲话,到分配任务,再到开始读剧本,差不多已经一个多小时。

徐庆東趁这个机会停下来。

“你小子,拿我打镲来了!”

大家四散起来活动,申杰走过来,搭着蒋观的肩头,半是开玩笑,半是责怪道。

俩人岁数相差不大。

蒋观 78的,申杰也就比他大三岁。

拍《重案六组》这会儿,也就才二十五,完全没到,有容人之量的年纪。

“我的错,师哥。”

蒋观开玩笑似的,求饶道:“原谅弟弟这次,等回城我请你喝酒。”

“说说吧,怎么回事儿?”

申杰也不是真跟蒋观生气。

虽然刚才,他被搞得有点丢面子,但实际上,还是本事不到家。

不然,蒋观也挑不出刺儿。

“弟弟瞅着,剧组气氛有点不对,所以才接您老哥的名头一用。”

蒋观跟申杰站在角落,但眼神,一直放在其他演员那边。

明显他们几个,已经抱团了。

申杰看过去,也明白个七七八八,道:“确实是个事儿,谁让你进组晚了!”

“帮弟弟想想辙。”

蒋观提前拜码头,又放低姿态,抱住徐庆東和申杰的大腿,为的不就是这时候用!

“要我说,这事儿也简单,回头你多请大家和几回酒,熟悉了就好了。”

申杰已经混过好几个剧组,处理这点问题,根本不是事儿。

“那说好了,地方我找,客我请,但是到时候,师哥你组织。”

蒋观拍拍申杰的肩膀,顺杆就把事情定下来。

没给他留下,任何可以反嘴的机会。

……

另一边,李成儒,董永,张朝还有高蓉,都凑在王拪身边。

“我说王大编剧,这小子什么来路,你们四个一块过来?”

李成儒好奇问道。

“我跟你说,别犯傻,他是刘董亲自安排的。”

刚才的围读,王拪也看出一些端倪。

“别管谁安排的,总得有点真本事才行吧。”

李成儒根本没放心上。

他早年学话剧,后来跟这剧组跑剧务,做服装生意,该挣的钱,早就挣到手了。

拍戏只是爱好。

也就后来,生意出了点问题,才慢慢把拍戏当成主业。

“本事不本事的,拍摄的时候就知道了。”

王拪更多还是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又提醒道:“来之前,我去找徐导,他们仨在屋里有说有笑,看得出来,徐导和申老师,都挺欣赏他。”

听了这话,李成儒才郑重起来。

至于张朝和董永,他俩本来就是外人,跟这也是凑热闹。

不过他们都没注意到,高蓉的眼神里,出现了一丝惊讶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