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5章 是个好官啊

常言道,破船尚存三分铁,荣国府便是如此。京城风云变幻之际,竟有人于此时向在书院求学的贾琏伸出触角,意图窥探荣国府昔日的底蕴?...

贾赦闻讯,险些按捺不住怒火。

贾琏年少无知,故而不知,老国公临终前曾留给贾赦一些遗物,而老太太手中亦有不少,且人脉资源多集中于她。

老太太手中的物事,贾赦无权擅动;至于他自己手中的,若非万不得已,贾赦亦不会轻易启用。如今有人心怀不轨,贾赦心中惶恐。

这究竟是何居心?

天下承平已久,莫非真有人意图谋反?

若非身负爵位,不得擅自离京,贾赦几乎想逃之夭夭。

贾琏日常求学于书院,若有人纠缠不休,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圈套,且学业亦将受损。因此,贾琏提出前往霖海府,贾赦对此表示赞同,甚至认为长期居留亦无不妥。

林祥既决心在文治上有所作为,期许在接下来的院试、秋闱、春闱中取得佳绩,想必会加倍提携麾下士子。如此,琏儿远赴霖海府,既能避开京城那些企图拉他下水的宵小之辈,又能专心向学。

不久,老太太召见了二太太,二太太甫一进门,便被一盏热茶迎面泼来,茶水顺着脸颊滑落,发间还挂着几片茶叶,狼狈不堪。

王氏心头一震,惊愕不已。

既羞又怒,心中暗自思量缘由。

幸而此处无旁人,若有丫鬟婆子在侧,她的颜面何存?

她强忍屈辱,跪倒在地:“老太太这是何故?”

史氏冷眼相待:“你近来所为何事?”

王氏:“儿媳未曾有何不妥之举。”

史氏面露疑色:“真无半分不妥?”

王氏倍感冤屈:“莫非老太太指的是请姑奶奶为元春助力之事?此事老太太亦已应允,元春乃吾等至亲,姑奶奶既有此关系,却吝于为元春所用……”言罢,泪水潸然而下。

此刻,唯有她自己清楚,这泪水是为元春而流,还是为这突如其来的羞辱而落。

史氏目光紧锁王氏脸庞,“非为元春,乃是琏儿。”她的视线未曾移开分毫。

见王氏脸上无丝毫破绽,难道真不是她所为?

王氏一脸茫然:“琏儿怎了?()()”

史氏缓缓言道:“近日,琏儿所乘马车遭遇不测。()()”

“不测”二字,她特意拖长了语调。

王氏满脸委屈:“儿媳真的未曾为之!()()”

自贾赦那次责打,加之珠儿离世,她再未对贾琏有过半分不轨之举!

虽心有不忿其出类拔萃,但老太太曾言再有下次便送她至家庙,老爷亦为此大发雷霆,而她的宝玉尚幼,她真的未曾动手啊!

史氏信了一半,却仍有一半疑虑未消。

即便未做,有此念头亦不可饶恕,于是她冷哼一声:“我近日身感不适,你与大太太轮流侍奉吧。()()”

婆婆若要折腾儿媳,手段层出不穷。

王氏涨红了脸,迟疑片刻:“只是家中琐事繁多……”

老太太仿佛就等这句话:“那便让大奶奶辛苦一阵。”她年轻守寡,手头拮据,管家之事或能稍解其困。

王氏:“……”

她对这个儿媳,自始至终都无好感。

如今,竟要让她来管家?

?王氏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勉强应承下来。

对于李纨而言,这无疑是飞来横祸。

好端端的,怎就突然说老太太身染疾患?侍疾?!

身为儿媳,她自不能置身事外,可一去便知,嘿,老太太哪是身体有恙,分明是想折腾王氏,她只需在一旁静默如木,眼睁睁看着王氏被指挥得手忙脚乱。

邢氏:“……”这番景象,着实赏心悦目,令人解气,爱看!

贾琏将赴霖海府的消息传至林府,林府上下皆感意外,贾敏虽曾劝说,但见贾琏意志坚定,便不再多言,只嘱咐他帮忙将亲手为儿子缝制的贴身衣物带去。

当贾琏一行人抵达霖海府地界,首站便是鹤宜县。巧的是,因天气原因耽误了行程,他们竟来到了林祥初来上任时假扮商队借宿的那个村落。

村长依旧如昔日般热情好客,贾琏便顺势打听起表弟上任后的口碑,“我此番前来霖海府寻亲,听闻霖海府换了新主官,不知老伯可曾听闻这位大人的治理风格?我此行寻亲,应当无碍吧?”

见他出手阔绰,村长自是知无不言,“老汉未曾亲临府城,只去过县城几趟,倒也有所耳闻。”

贾琏:“愿听其详。”村长稍作整理,缓缓道来:“听闻同知大人正组织修路,所修之路平坦笔直,且不需百姓出资,极为实用。只可惜目前仅在府城周边修建,我们这边尚不知真假。”...

贾琏点头:“修路之事,想必不会太快惠及此地。”

村长:“是啊,能否修到我们这里还未知,但若能,再慢我们也愿意等。”

谁人不知好路的重要性,只是囊中羞涩罢了。

说着,村长不禁感慨:“公子寻亲无需担忧,我们这里曾藏匿深山的山匪,也是同知大人派人剿灭的。”

贾琏听得入神:“如何剿灭的?”

村长笑道:“老汉也是道听途说,据说是山匪出山购盐时露出破绽,同知大人睿智过人,早已布下眼线,一待他们现身,便将其一网打尽。”

贾琏沉思片刻:“还有呢?”

村长思索一番:“还有红薯,我曾听路过的商队提及,乃是好物。同知大人在府城开垦荒地种植红薯,还传授了堆肥之法。”提及堆肥,村长精神一振,“我们县尊也派人去学习,而后又教我们,确实有效,地里的豆子长得更为茂盛!同知大人实乃好官!”此言发自肺腑。

“照此发展,今年我家定能多收些粮食。”家中开支便可宽裕些,让家人吃得更好。

村长眼中闪烁的光芒,让贾琏想起了在云常县的日子。

那些百姓的眼神,曾是他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如今再次目睹。

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情绪,他咽了咽唾沫:“确为好官,老伯,那红薯大有裨益,我也曾种植,多地皆有栽培,悉心照料,一亩地可收上千斤。”

村长未料他竟也知晓红薯,且说法如此相似,难道是真?!

他声音略显颤抖:“我有个远房侄子在府城开荒种红薯,回头、回头我定要问问他。”

若真如此,他绝不能错过!

贾琏一行在村中借宿一晚,次日继续踏上旅程。

刚至霖海府附近,便被在此等候的青陆拦下:“青陆见过琏二爷。”

贾琏对青陆自是熟识。

虽在林祥麾下他不及青石受宠,但也算是林祥的左膀右臂,以往贾琏与青陆也是多有交集:“你怎会在此地?”

“青陆奉大人之命,特来相迎。”

贾琏闻言,心中不禁有些诧异,何时自己在表弟这里竟有了如此分量?

原来,贾琏到来之前,林祥已收到贾赦的书信,得知其将至,且贾赦还赠予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荣国公初代乃是首批攻入京城之人,不知搜罗了多少珍稀之物,这些宝贝大多赠予了妻子,而妻子又留给了亲手抚养的孙子贾赦。

贾赦深知林祥乃文人,文人皆对古籍字画情有独钟,他手中便藏有令人垂涎的珍宝。

为助贾琏科举,他慷慨相赠。

林祥本欲推辞,但无奈贾赦所赠实在太过珍贵。

那可是书圣的真迹啊!

叫他如何能够拒绝?

信中更提及,若贾琏两年后真能中举,还有重礼相赠。

在这方面,贾赦倒是做得周全,并未因自己是长辈便强求林祥指点贾琏,此非一朝一夕之事。

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林祥此刻自是难以开口拒绝。

而贾赦目标明确,此刻他无暇顾及王熙凤生产时贾琏无法陪伴之事。

家中人多的是,自会妥善照料,最关键的是要让贾琏远离京城,避免被牵连,还要确保他的科举之路!

林祥乃今科状元,其读书天赋自不必说。

那贾琏此行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求财?或许有之,但真正促使他前来的,是心中那些难以抉择之事,而这些事又难以启齿。一番思量后,他便向贾赦夸大其词,求得此行机会,不料竟意外戳中了贾赦的心弦,不仅应允,还备下诸多物什让他带来。

犹如搬家一般。

实则便是搬家,只是贾赦尚未得到林祥的回复,未敢明言。

——若林祥应允,贾琏便要在霖海府度过两年,这不就是搬家吗?

“表弟此刻身在何处?”

青陆答道:“大人正在城外,二爷是打算先回府邸歇息,还是直接去找大人?”

贾琏略一迟疑,“他可曾提及何时回府?”

“未曾。”

贾琏心中明了,随即吩咐随行之人,“你等随我前去,其余人带着行李前往林府。”

他这一路行来,身体尚好,并未太过疲惫,他不愿先去歇息,心中有些话,已是蓄势待发,再也等不得了。

林祥此刻正在府城附近的一处村落工地忙碌,正指挥工匠按他所言,以煤与黄土按比例混合,制作蜂窝煤与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