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4章 培养集团接班人
于洋忙着技术研发,王馨年后也正式到一元科技集团总部上班,至于天御集团那边的工作,于洋给了王馨一年的时间慢慢交接。
天御集团主要以商贸为主,属于辅助型的子公司存在,一元科技集团,主要还是围绕“科技”二字,是一家高科技集团公司。
因为之前主要是天域集市和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王馨接触的最多也就是星耀集团,对另外几家子公司都不甚了解。
毕竟一元科技集团太庞大了,除了集团总部要和所有子公司打交道,其他子公司的普通员工,连自己所在的子公司都不一定全都了解清楚,更别提整个一元科技集团的关系了。
当王馨来到集团总部楼层的时候,深深的呼了一口气,以前作为下属是来汇报工作,现在是在这里工作,心境自然不一样,虽然有于洋撑腰,但是她自己也是要强的人。
暗暗给自己加了加油,王馨走到了集团执行总经理郑岩的办公室,一元科技集团的一般行政事务都是郑岩在处理,于洋这个大老板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混沌研究院。
郑岩作为一元科技集团的元老,多年来一直作为大管家的角色存在,兢兢业业,恪守本分,于洋对他的能力还是满意的,也相信他的人品。
自从一元科技集团改组成立各个分公司,其他老人都牧守一方,只有郑岩守着集团总部,看似风光,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权力。
子公司集团的总经理看似低一级,实际权力比他这个集团执行总经理的权力还要大,老话说的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样。
现在郑岩已经五十岁了,在集团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他就有意请辞了,已经当了十年大总管,也想清闲一些,只是当时于洋还没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没有同意,让他再坚持几年。
之后王馨来了,郑岩看到了她在天御集团的表现,不论能力还是和于洋的关系,都比他强,找了个机会再次向于洋提出了退下来的想法。
自从于洋和王馨确立关系之后,于洋也同意让郑岩退下来,但是王馨才来没几年,还没成长起来,所以于洋让郑岩再坚持两年,带带王馨,等王馨能撑住场面再休息不迟。
毕竟五十岁的年纪还不算老,郑岩请辞也不会真的让他离开公司,可以不做执行总经理,但是集团战略决策部还是有他的一席之地,待遇方面也是只增不减。
像郑岩这样的第一批元老,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一元科技集团是会终身给他们养老的,于洋可不是卸磨杀驴的人。
王馨来报道之前,于洋已经和郑岩沟通好了,让王馨先分管天御集团和星耀集团,这两个子公司她最熟悉,容易入手。
一元科技集团总部,说是对各子公司有管理权,实际也只是起到沟通协调总部和各子公司与其他子公司之间的作用,集团真正的权力还是于洋手里,集团战略决策部也只是帮于洋出谋划策的作用(感觉有点像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度)。
郑岩和王馨聊了一会工作安排,郑岩叫来一名女秘书,这是集团总部给王馨配的秘书,她在天御集团的秘书没有跟过来,那边还有很多工作,暂时需要两边跑。
调来总部的王馨,集团内部的级别提升至M8级,按照规定可以配2名秘书,1名保镖和1名司机,由于她还得兼职天御集团的工作,所以多配了一名工作秘书。
新秘书引导王馨去了她在总部大厦35层的办公室,36层是于洋和战略决策部的办公区域,太一集团的办公室也在这一层。
东皇投资集团(原一元科技集团投资部)在大厦34层,好在各个子公司现在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总部大楼,搬出去了很多人。
现在天外天大厦(一元科技集团总部)只留的各子公司的核心行政人员,办公室非常宽松,整个大厦也就三千多人常驻办公。
王馨在总部待了三天,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跟郑岩打了个招呼,就带着秘书司机去了星耀集团和旗下子公司、分公司实地开展工作。
也算不上是调研,只是她觉得纸面上的记录不能直观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毕竟老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还是实地深入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工厂,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要管理的这个集团公司,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瞎指挥,于洋也很支持王馨的做法,让她放手去做。
星耀集团是一元科技集团第二大子公司,负责电子信息方面的业务,也是第二挣钱的子公司,仅次于天御集团。
而星耀集团最大、最挣钱的子公司,星光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白泽”(外版智能助手)、天网(门户网站)、一搜(搜索引擎)、YY(社交通讯软件)、神游(单机、网游、手游制作、运行平台)、幻音(音乐播放平台)、幻视(视频播放平台)、魔音(直播短视频平台)、百态(新闻、微博、传媒)、梨园(娱乐)等业务的运营。
天域集市和元宝支付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半归星光网络科技公司,毕竟网络技术方面都是他们提供的。
而耀世信息技术公司主要负责商用软件、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这些业务的对外经营。
本来搞软件是很挣钱的,但是耀世公司的软件大部分是在夏国市场,免费的版本居多,海外市场使用的很少,所以就显得没有星光公司挣钱。
现在天星通信公司的天星手机,已经成为夏国销售量前十的手机品牌,在夏国内销量达每年5000万部左右,海外销量达到每年6000万部左右。
天星手机虽然卖的好,但是操作系统和软件是耀世公司的,手机核心零件是天府公司和天同公司的,大头被他们几个拿去了,看似销量很高,但是天星公司得到的最少。
好在天星公司还有其他通讯设备方面可以盈利,加上“小周天星斗”卫星计划实施,卫星通讯业务这一块也交给了天星公司运营,现在逐渐开始盈利。
天星公司现在还在谋划第二代“小周天星斗”卫星计划中的卫星网络通讯服务,集团内部只有星光公司和他们竞争这一块业务,于洋偏向于天星公司,毕竟均衡发展最好。
星耀集团剩下的几家子公司,除了天梁公司有个人计算机业务,其他的天府公司(半导体制造)、天同公司(光学、遥测设备制造)、天相公司(电气设备制造)都没有个人业务,客户除了自家公司就是夏国的各个行业公司。
……
天御集团的营收去年就突破万亿元夏币大关,星耀集团今年有望成为第二个突破万亿元营收的子公司,所以让王馨分管星耀集团也是有意给她增加功劳资本。
自从到了集团总部,王馨每周都要到星耀和天御的子公司分公司去视察、调研,这样实地了解公司的运行情况,对管理公司更有帮助。
星耀集团还好说,子公司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安城周边和魔都经济圈。
而天御集团,除了业务总部在魔都,其他子公司天南地北,分公司更是遍布全国。
王馨如果这些公司都去一遍肯定不现实,而且走马观花并不能看出来问题所在,只能从大数据中筛选一些目标子公司去深入视察。
还有海外的那些马甲公司,同样是天御集团在管理,王馨也得了解情况,但是这些可以放在最后,于洋可不放心她一个人去海外视察。
只是星耀集团旗下子公司、分公司深入视察一圈下来,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王馨也是要强的人,从没有向于洋抱怨过辛苦,反而干劲十足。
于洋只得让她多注意身体,安排秘书们照顾好王馨,假期的时候多陪陪她。
……
在王馨天南海北飞来飞去的时候,于洋一个人在家也无聊,索性去天鹏航空那边看看“巨脉蜻蜓”重型直升机和“信天翁”倾转旋翼运输机的制造情况。
不过这两款机型的民用市场不大,主要还是给军部那边,于洋也不是很在意这些,只做技术积累。
经过近两年的研发,今年初的时候“信天翁”倾转旋翼机的验证机已经通过试飞测试,顺利拿到了航空部的许可证,现在天鹏航空长安工厂已经开辟了两条生产线开始量产制造。
“巨脉蜻蜓”重型直升机,配备了三台推力7000马力的涡轴发动机,载重达15吨,但是于洋只计划制造20架左右,供集团内部使用。
早在原型机进行验证的时候,军部就盯上了这款重型运输直升机,这次于洋还是打算继续顺水人情,把技术半卖半送给军部。
不过这次军部没有直接接受,不能总是占便宜,而是希望于洋先改成军用型号,再由于洋这边直接制造卖给军部,让于洋多少挣些辛苦钱。
民用型改成军用型的技术难度不大,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方便开发后续衍生型号,直接使用模块化设计,民用型的雷达设备直接换成军用型的,机体材料换成防弹级别的,其他没有太多改动就能变成军版。
军部验收了军版“巨脉蜻蜓”重型运输直升机设计方案之后,直接拍板第一批先订购30架,至于为什么不多订几架,原因是实在太贵了。
即使于洋给了优惠之后,军版“巨脉蜻蜓”重型运输直升机也要3.5亿元夏币一架,只能先采购一批,试验性使用,如果效果好的话再批量采购。
“信天翁”倾转旋翼运输机配备两台推力5000马力的涡轮轴发动机,飞行速度550公里每小时,航程1500公里,载重9吨。
在民用领域里面,可以用作短途快速运输机使用,正式机型可以量产之后,于洋打算先给天御集团“快驿通”航空速运公司配备30架,用于短距离快速运输业务。
军部同样订购了30架军版“信天翁”倾转旋翼运输机,10架给海军,20架给了陆军,海军的10架先配备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如果性能经得起考验,等新航母下水之后再增加数量。
为了完成军部的飞机订单,于洋又不得不扩建姑苏那边的飞机制造工厂,一口气增加了十条生产线,长安城的天鹏航空飞机制造工厂,增加了两条生产线只够生产集团自用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