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慕容绍宗出山

武定五年,九月初。

东柏堂。

高澄日常怜惜着高殷的屁股。

陈元康如常朗读谍报,忽然噤声不语。

高殷屁股上的落掌声,亦随之而停止。

“长猷,莫不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陈元康面色严峻:“梁国皇帝八月初遣派十万大军如今已然渡过长江,兵锋直指徐州。

而且,这十万大军大多数抽调自建康的中央禁军,看得出来菩萨皇帝这次是下了血本了。”

高澄大惊失色,遂将高殷一把扔开,让其待在正经危坐的高孝琬旁边去。

高澄问道:“八月初的事情,何故如今方才上报。”

“梁国与我国已经十余载未曾动过干戈,在梁细作本就较为松懈。

此次南梁北伐更是秘密筹谋的,等到我们的细作知晓情报的时候,梁国大军已然开拔十余日了。”

高澄握住陈元康的手:“长猷,如今伪朝王思政占据颍川;

侯景盘踞在悬瓠城;

梁国皇帝又遣兵十万,将伐徐州。

如此严峻时局,我该当如何应对?”

陈元康献策:“三方受敌的情况下,臣认为应该要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犹如当初小关之战,宇文泰集中一路精兵大破窦泰,而化解危机。

王思政以善守著称,且又非宇文泰嫡系,想必应该会爱惜自身的羽毛,不会选择大肆进攻。

如果大肆进攻的话,驻守河桥的慕容俨也定能应对。

而月前侯景派遣蔡遵道来向大王示好,大王不访写信招降侯景,如此稳住侯景。

至于徐州方向的南梁大军,方是当前的心腹大患。

听闻主帅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

这南梁皇帝任人唯亲,前几次以萧氏子弟作为主帅进行北伐的结局尽皆是徒劳无功。

此番任用的主帅想必也是个自小锦衣玉食惯了的酒囊饭袋。

我们不妨集中力量优先突破南梁十万大军。”

高澄深以为然:“听君一席话,我豁然开朗。”

陈元康亲手为高澄研磨。

高澄遂亲笔写信劝降侯景。

暖风吹过堂,高澄亦是拿起写好的信纸在空中甩了几遍,待笔墨风干,便装入信封,让手下加急送往悬瓠城。

高澄继续说道:“长猷,我意欲让高岳为主帅,潘乐为副帅,率兵赶赴徐州,迎击南梁十万大军,你以为如何?”

“清河郡公为人醇厚正直,颇有武勇。

而金门郡公为人宽厚,颇有胆略。

他们都是足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但并不适宜作为统筹全局的三军统帅。”

【高岳,时封清河郡公;潘乐,时封金门郡公】

陈元康继续进谏:“大王,事已至此,何故还不考虑任用富有谋略的慕容绍宗呢?”

高澄耐心解释:“如今形势严峻,不容有变,领兵大事当稳重为先。

还是要任用老将,我才会比较安心。”

一声小奶音打破了陈元康和高澄各执一方的沉默。

“大伯勿虑,那慕容绍宗可堪大用!”

高澄面露诧异:“哦!?你这小儿前些时候不是说自己认人不多,识人几近没有吗?

这慕容绍宗与你素无瓜葛,你现在怎么就说他可堪大用呢?

这回你要不说出个道理来,休怪我要让你的屁股知道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

高殷作揖说道:“自从大伯独掌大权以来,这慕容绍宗的职位可谓是青云直上。

如今高居尚书左仆射的慕容绍宗,屡次向崔侍郎送礼,为的就是想通过崔侍郎这里来了解大伯对他的态度。

这不就意味着慕容绍宗对大伯你尤为感激,很是在意你的看法吗?

如此希望得知上意的人,不就是在渴望能为大伯尽心效力吗?”

正在禁中监管元善见的崔季舒打了哈欠,不由得想:又有人在想念鄙人了吗?

陈元康眼眸流过几丝诧异。

高澄面露疑惑:“你这小儿,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

高殷昂首,眨巴着眼睛笑道:“大伯难道忘了吗?

我与崔侍郎可谓是忘年之交,这些自然是从崔侍郎那里听来的。”

高澄沉默不语,还在考虑。

陈元康再添一把火,补充道:“如今慕容绍宗深受大王恩待,在月前便也有向我送礼,向我打探大王你对他的看法。

我与他一番交流之后,发现他渴望建立功业,并无不轨之心。

我愿为大王担保,他绝无异心,如若他对大王存有异心,则...”

陈元康举手比三,正欲向天发誓。

高澄打断了陈元康的担保后续话语:“长猷既然作此语,我又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高澄忍不住揣测,陈元康除却贪财,别无恶癖,此番长猷保举慕容绍宗至此,看来也是收受了慕容绍宗巨大的贿赂。

高殷迈着鸭子步伐来到高澄面前,撅着小嘴忸怩道:“大伯,此番南下迎接梁军,能不能允许侄儿随军出行呢?”

在旁昏昏欲睡的高孝琬闻言来了兴趣:“阿耶,我也要跟道人一起去。”

高澄无语凝噎,问向高殷:“你这三岁小儿,出征打仗的事情,瞎凑什么热闹?”

高殷眨巴着大眼睛:“侄儿出生至此,还没见过书上说的滚滚长江呢?

前些日子,阿母给侄儿读到郦道元的《三峡》,里面写道‘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着实让人忍不住想要亲眼去感受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长江水。”

高澄戏谑道:“可你就是随军出行,也只能到达徐州境内,是接触不到长江水的。”

高殷昂首笑道:“此番侄儿只是去探探路,因为侄儿相信,在大伯英明神武地治理下,我朝疆土定能南抵长江!”

高澄展露笑容:“你这竖子,倒是会拍马屁,且回家问过你父母吧,这事不是我能替他们决定的。”

高殷颔首称好。

高孝琬抱着高澄的大腿,翘首以盼:“阿耶,那我呢?”

高澄:“乃公十岁便单骑前往渤海招降高敖曹。你身为我的世子,如今也七岁了,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你且去和你阿母说一说吧,如若她同意的话,便待在高岳身边,随他出行吧。”

是日,高殷将自己意欲随军南下的想法告诉了高洋。

高洋大喜:“鲜卑男儿马上得功名,身为我儿子的你,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志向,乃公引以为傲。”

李祖娥则尤甚不舍,最终在高殷的软磨硬泡下选择同意。

高洋遂让娥永乐担任高殷的贴身护卫,保护高殷的安危。

李祖娥则让李生作为高殷的贴身仆从,照顾高殷的生活所居。

次日,高澄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开府、燕郡公。

高澄认为:“慕容绍宗是前燕太原桓王慕容恪之后,燕,这一字,与他而言无疑是意味着父祖的荣耀。

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将其册封为燕郡公,想必慕容绍宗定能明白自己对他的殷切厚望。”

高澄还令魏收撰写讨伐南梁的檄文,大肆谴责萧衍撕毁盟约、出军北伐的不义之举。

而高洋则携带妻儿,备礼三箱,亲自登门拜访堂叔,清河郡公高岳,将高殷托身予高岳。

九月中旬,高澄以高岳为大都督,慕容绍宗为东南道大行台,率领十万大军救援彭城。

司徒韩轨,金门郡公潘乐,左卫将军刘丰,长乐郡公段韶,卫将军斛律光等将领皆随军南讨。

【回到邺城的高澄,感念段韶在高欢死讯尚未发布的时候替自己留守晋阳,遂加封其为长乐郡公】

是日,慕容绍宗手里捧着自己的任命诏书,激动到当场叩首谢恩。

回到屋子里的慕容绍宗看着诏书上册封自己为燕郡公的字眼,格外动容。

慕容绍宗情不自禁回顾起自己的坎坷经历:

“早年间因北方局势混乱,生居代郡的自己渴望建功立业,遂携带家眷到晋阳投靠表亲尔朱荣,得到尔朱荣的器重,成为其重要的幕僚。

在尔朱荣进驻洛阳,掌握朝纲,意欲大肆屠杀百官以立威的时候,自己苦苦劝谏尔朱荣不要大肆屠杀大臣,尔朱荣不听,仍固执己见,策划河阴惨案,以至洛阳城内大量官员悉数祭河,朝廷中央的行政体系一瞬间几近瘫痪,大族子弟惶恐不安。

后来尔朱兆掌权的时候,高欢巧计骗取尔朱兆治下的六镇降卒,以降卒过多,难以供养,向尔朱兆提出要率部去河北解决士卒的吃饭问题时。自己苦苦劝谏尔朱兆不能给高欢在外发展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终为高欢所覆灭。

自己一心为尔朱氏出谋划策,可惜却屡次无法得到他们的听从,可谓是郁郁寡欢。

后来自己形势所迫,只得投靠曾与自己有同袍之情的高欢。

高欢待自己很是礼遇,经常让自己参预军议,但却一直对自己心怀芥蒂,让自己久任文职,没有让自己独自领兵作战过。

自己并未能得到高欢真正的信任。

如今渤海王澄对未曾担任主帅的自己委以重任,可谓是恩遇殊荣,自己定当要尽力报效。”

高大魁梧的慕容绍宗泪流满面:“满腹筹谋,今朝终有用武之地!”

随军路上。

奉高澄命令保卫两位小公子的刘桃枝,骑马瞥向马车内的高殷和高孝琬。

刘桃枝暗自揣测,这一遭估计又是太原郡公家的小公子突发奇想。

————

九月上旬。

侯景收到高澄的劝降信,遂如常让王伟进行翻译。

王伟:“渤海王的内容大体是:

侯叔叔您是我父亲的好友,也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

我们两家本来应该结成亲家,子孙相互托付,永成秦晋之好。

如今你既投降伪朝,又臣服南梁,一定是有小人在你身边危言耸听,以至于你做出这种糊涂事。

您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住在邺城,如今您的全家人都安然无恙。

如果您肯回到东魏,我可以许诺给你终身担任豫州刺史,并且归还您的宠妻和爱子。

对于您手下的文武官员,更是既往不咎。”

侯景:“眼下时局尚未明朗,先且不作回复,待形势明朗,再作回信也不迟。”

九月中旬。

悬瓠城内的侯景收到萧渊明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抵达徐州,大喜过望。

侯景遂率军来到悬瓠东面、隶属皖北的涡阳城内,准备待萧渊明攻下彭城后,去分一杯羹。

侯景不忘交代王伟:“王郎,劳请你修书一封,回信高澄小儿。

内容大体如下所言:

现在我已经带领着南梁和西魏的军队,扬旌北讨,麾下士卒的士气正值高涨时。

至于中原地区,我自己自能攻取,哪里还需要有劳您来恩赐给我呢!”

楚汉争霸时,原属楚营的王陵归附了刘邦,母亲被项羽抓去他仍不肯回去;

而刘邦的父亲被项羽囚禁时,项羽威胁要杀掉其父,刘邦却坦然地向项羽讨要煮他父亲的肉汤喝。

古人对待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妻子儿女?那当然是更不介意了!

如果说杀掉我的妻儿对你有利的话,那么我想阻止你也是阻止不了的。

如果杀掉他们对我毫无损害,那么你杀了他们也是徒然无功,不能伤我半分。

成大事者,理应不拘小节!

现在我的家室全在您手中,任凭你的处置,与我无关!”

王伟听着自己主公的惊人之语,也是不由得佩服侯景的铁石心肠。

于是王伟稍作润色,修书回信一封,送往邺城。

数日后,高澄收到侯景的回信,勃然大怒,将原来虽严加监管、尚以礼遇待之的侯景亲眷一家,悉数投入地牢之中。

高澄愤怒之余,还不忘调侃:侯景这糙汉底下竟有如此斐然成章的写手,真是一把牛粪辱没了一朵鲜花。

九月下旬。

侯景得知高澄派遣十万大军南下徐州,惴惴不安。

侯景面色焦急:“王郎,这十万大军是以谁为主帅的?”

王伟审视南梁送来谍报,再三确认:“明公,此次高澄任命的主帅是清河郡公高岳。”

侯景面色顿然缓和:“十万河北精兵,可惜搭上了一个不知变通、腹无谋略的平庸主帅。”

王伟补充道:“副帅是一个姓慕容的,好像叫慕容绍宗。”

侯景面色呆滞:“慕容绍宗!?是谁建议鲜卑小儿起用慕容绍宗的?

如果谍报属实的话,贺六浑应该不是真死啊。”

王伟继续说道:“谍报里还有提及,大都督高岳只是挂帅随军出征,实际指挥战事的是东南大行台慕容绍宗。”

时值九月,侯景的脸却好似霜打的茄子一样难看。

半响,宛若遭遇五雷轰顶的侯景交代王伟:

“王郎,速速修书一封予贞阳侯萧渊明。

就说:

慕容绍宗深谙兵法,富有谋略,请贞阳侯,务必要小心谨慎。

追击慕容绍宗一定要把握分寸,切不可超过两里。

如若超过两里,慕容绍宗定有后招等待敌人自投罗网。

是故,切勿深追慕容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