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汉室从亭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正月下旬

光和六年(183年),四分历正月二十日。

雨水中。

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

农事未起,命女红趣织布。

......

辰时初,天已大亮。

刘珩睁开眼,感受着包裹右臂的柔软,满足地叹了口气。

春宵苦短日高起,古人诚不欺我。一夜辛劳后,第二天早上确实很难起来。

此时距离刘陶等人离开蚩尤里,已经足足过去三天。

这三天里,安邑城安静如常,没有丝毫异动,一片风平浪静。

河东郡守董卓依旧带着守相府属吏,在境内四处巡行,丝毫没有返回安邑城的迹象。

而刘陶住进官署后,就再没出来过。不过,他好像也没有离开的意思,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与刘陶一起来到安邑城的廷尉左监郭睿,抓捕犯人的频率也明显变低许多。

一切迹象,似乎都昭示着危机已然解除。

刘珩终于过了几天安生日子。

人在经历重压之后,精神上难免出现反弹,所以......他这几日几天的确有些过于放纵了。

没办法,二十出头的身体就像牛犊一样,浑身使不完的劲。关键是恢复能力还强,别管前一天多么劳累,睡醒之后又是龙精虎猛。

刘珩微微侧过身,就见宛娘香肩半露,身子贴着他睡得正香。

黑发凌乱散开,铺满床榻,光滑脖颈白的发亮,嘴唇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阵阵鼻息刚好洒在刘珩脸上,温润宜人,撩的他心里发痒,不由有些蠢蠢欲动。

刘珩探出手,把被衾往上拉了拉,盖住宛娘白嫩的肩膀。

然后手臂顺势藏到被衾下面,手掌则顺着女人的肩膀一路下滑,在一团滑腻处微微停顿后继续往下,最终落在挺翘上,轻轻抚摸揉捏起来。

宛娘轻哼一声,慢慢睁开了眼睛。

“主人。”

声音沙哑迷离,显然还未完全清醒。

但她很快就觉察到身上那只不断游走的宽厚手掌,脸颊立刻染上两朵红晕。

刚想移开搭在刘珩身上的长腿,却被一把按住。

两人肌肤紧紧贴在一起,气氛开始变得旖旎起来。

感受到刘珩散发的气息逐渐变得灼热,宛娘慌忙用手抵住前者胸膛,羞赧道:

“主人,天都亮了。”

“天亮又怎么了?”刘珩浑不在意,后世有些人就喜欢天亮的时候做。

但宛娘显然不在此列。

“主人,等晚上好么?主母昨天刚嘱咐过,让我今天早点到织房。”

“这样啊。”刘珩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不过转瞬间又恢复正常,“等晚上也行,不过你得答应我,试试新姿势。”

“新...新姿势?”

刘珩轻笑一声,贴近宛娘耳朵,低声说了几句。

听见耳边传来的让人无比羞耻的话语,宛娘俏脸变得通红,双腿情不自禁绷紧,下意识想要拒绝。

但当她小心翼翼抬起头,看到刘珩目光灼灼、兴致颇高的样子,话到嘴边却又改变了主意,口中轻嗯一声,算是应了下来。

无论如何,她都不愿违逆刘珩的想法。

见宛娘答应,刘珩忍不住在她丰臀上拍了一把,才放开手。

二人刚刚穿上衣服,就听见旁边小床上响起来刘瑶的哭声。

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等安抚好刘瑶,再去隔壁给祖母问安,再吃完早饭,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吃完饭,宛娘就带着刘瑶去了织房。

不止是她,祖母、刘芷以及家中几乎所有的仆妇,这几天都会化身织女,忙碌在织机前。

因为再过几天,就没有这么多空闲时间了。

男人要忙于耕田翻土。

女人们则要栽种各种蔬菜,比如葵菜、韭菜、葱;还要制作各种酱,比如肉酱、鱼酱、清酱(就是后世常见的酱油)。

今年刘珩祖母还打算酿造一些春酒,也需要投入一定人力。

当然了,刘珩自然是不需要管这些杂事的,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刘家坞院西侧,有一条自北向南流向、横穿整个蚩尤里的水渠。

而在水渠西侧,则耸立着几座连排土屋。

这些夯土建成的屋子并非民居,而是刘家冶铁的地方。

蚩尤里居民使用的绝大多数铁器,诸如铁制犁壁、矩犁、全铁曲柄锄、耜头,乃至一些铁锄、镰刀、耙、锸,均出自此处。

当然,这里也会锻造一些常用武器,比如刀、矛,只是数量相对较少。

寻常时节,铁制武器的需求量肯定远远低于铁制农具。

而且前者的锻造难度,也远大于后者。

这里要简单解释一下汉代的盐铁政策。

汉武帝之前,国家沿袭秦制且推行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不过多干预民间经济,故允许民间私营盐铁,官府仅征税(山泽之税的一部分)。这也造就了一些垄断盐铁业的富商大贾,如蜀地卓氏、程郑,富埒诸侯。

汉武帝时,出于对外战争急需开拓财源以及抑制地方豪强的缘故,国家正式颁布法律,施行盐铁官营。其中,国家经营盐和铁的方式又有一定区别。盐业上,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设盐官控制生产流通。铁业上则是完全官营,从采矿到铸造均由官府垄断,设铁官管理。

但实际上,政府和民间对于盐铁官营政策的意见并不统一,一直处于争辩状态。

汉武帝驾崩六年之后,汉昭帝刘弗陵召集郡国贤良文学举行的盐铁会议,便是两种不同意见最激烈的一次交锋。

此次辩论之后,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

武帝驾崩四十多年后,曾短暂“罢盐铁官”,但三年后因财政压力再次恢复。

直到光武帝时,终于又在建武年间废止盐铁官营,允许民间经营,仅征税(盐铁税复归于郡县)。

此后,和帝、章帝也计划恢复盐铁官营,但在地方豪强的抵制下无疾而终。

两汉盐铁政策变迁的本质,其实是国家财政、社会控制、经济效率三者之间的三角博弈。

盐铁官营究竟是对是错,其实很难评判。

但总而言之,此时的盐铁业还是延续光武帝时的政策,以私营为主,朝廷会设置一些官营产业作为补充,这部分并不向民间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