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本王的大汉大了亿点怎么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钱粮不足?听说安南的那些官绅可是富得流油

李定荣话音刚落,朱高煦瞳孔一缩。

徐妙云的情况,他比李定荣清楚得多,如今虽然有了救徐妙云的法子,但能不能来得及,这确实是一个未知数。

朱高煦如今依旧没有把握,毕竟他一个大国荣耀点都没有。

万一赶不及,真的发生了李定荣所说的情况,他该怎么办?

到时无论是回还是回,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旦回去,朱棣极有可能将他留下来,而且朱高燧极有可能对他动手,用来栽赃嫁祸给朱高炽。

毕竟他一旦有事,最为有利的,还是朱高炽,朱高炽是既得利益者。

现在他突然明白,当初第一次见徐妙云时,徐妙云让他千万不要回去,还这么着急赶他出来。

肯定是徐妙云已经能够想到到时他一旦返回大明的尴尬处境,不仅难回藩地,甚至性命也有危险。

而他与朱高炽之间,矛盾定然会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其中还有朱高燧这么一个搅屎棍。

徐妙云恐怕也是知道他们几个是什么德性,清楚他们三兄弟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更加清楚朱棣的性格,自己的大限,当初才会跟他说那些话。

想着这些,朱高煦都有些难受,当初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还那样去想徐妙云,想想都有些不该。

然而这是一旦回到大明会遇到的问题,但若是不回大明,他的处境同样不好。

他是徐妙云的所生,且徐妙云对待他本来就好,他要是不回去,名声彻底废了,天下人都会看不起他。

不仅是大明,大汉国这里同样如此,一个连亲情都抛弃的人,在这个以大明为主的大前提下,他身边这些人的忠心,真的不会出现动摇吗?

到时身边这些人恐怕都会逐渐疏远他,只要朱棣不计前嫌,这些人恐怕还会再次回到大明。

在大明的勋贵外戚,也将会逐渐转向朱高炽与朱高燧,与他不再联系。

朱高煦思考良久,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保住徐妙云。

这不仅是他对徐妙云的救赎,更是最有利于他的一种情况。

朱高煦看向李定荣,缓缓开口。

“此事无需忧虑,我自会解决,皇后绝不会有事的!”

朱高煦目光坚定,现在他必须要在六个月之内,至少凑齐一万大国荣耀点,即便不能根除徐妙云的病情,起码也要稳住。

至于为什么是六个月,是因为从这里拿药送到京城,也需要时间,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而这六个月的时间,想要凑齐一万荣耀点,朱高煦其实也没有多少把握。

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全力获得荣耀点,拼一拼了。

想到这里,再想到刚才定下的大军整编计划,恐怕是有些无法实行了。

朱高煦赫然看向李定荣,再度开口。

“定荣,若是大军接下来持续对外出兵,同时还需要做刚才定下来的事情,以及稳定大汉内部,安置百姓,发现民生,钱粮可足够?”

现在朱高煦只想提升绝对核心因素用来获得大国荣耀点,这是来荣耀点最快的法子。

疆域扩大,必然代表着人口的增加,同时对外征战的胜利,也能稳定大汉内部的稳定。

毕竟在大汉这样的兵锋之下,但凡有野心,想要跳的人,也得掩藏在暗中,不敢冒头。

但这些是必须要建立在大汉有足够的钱粮,用在百姓上,不然不管他对外多么强大,但内部肯定不稳定。

而李定荣听着朱高煦这句话,直接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什么时候说大汉有这么多钱粮了?他们带来的钱粮,以及朱棣给的,朱高煦心里就真的没有一点数?

尤其是刚才张辅还在的时候才大致谈好的,结果他就说了徐妙云这么一件事,变化怎么就这么大了?

李定荣回过神来,已经全然没有了刚才的镇定,哪怕他一直以来都是无比稳重的人,此刻都急了。

毕竟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已经出来立国大汉了,要是这条路再走不通,朱高煦就真没路可以走了。

“王爷,对外出兵扩大大汉疆域臣是赞同的,但绝不能是现在啊。

如今大汉初立,大汉百姓人心未附,如今钱粮本就不足,若是王爷持续对外用兵,别说安置百姓,发展民生,,就连大军所需的钱粮都不足。

尤其是大军征伐之后,打下来的地方也需要治理,大军伤亡还要发放抚恤,大汉官吏的俸禄也要发放,还要再发展民生。

如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粮,一旦这样做,王爷,大汉必然穷兵黩武,汉武帝晚年时期大汉的惨状,恐怕会在如今的大汉国再次重演。

甚至这一迹象更为强烈,因为如今的大汉人心都还没有归附,到时大汉国之地,必然烽烟四起。

还请王爷能够适当收敛好战之心,如今的大汉国,不宜征伐!”

李定荣跪在地上,直接开始了对朱高煦进行劝谏,态度无比的坚决。

这些话别人不敢说,但他敢说,他也不怕朱高煦杀了他,大不了就当报恩了。

他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朱高煦这样将自己的未来葬送,他更不想看见初立的大汉就此走入深渊。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并没有半分生气,相反,他心中无比的欣慰。

李定荣的能力在他看来是比不上明初的李善长、刘伯温这类人的,但他对李定荣却是非常的喜欢。

这个喜欢,不仅仅是因为李定荣的忠心,更是因为李定荣的这份魄力,敢对他说这些。

而且还是没有半点私心,全心全意为他,为大汉着想。

这样的人,朱高煦怎么能不喜欢?

朱高煦很清楚,他自己并不是圣人,并不是永远不会犯错,只要是人,难免会有出错。

在那时,李定荣这样的人,就晓得难能可贵。

朱高煦亲手将李定荣扶起来。

“定荣,你先听本王说,对外的征伐,这点没有任何转圜之地。

但是钱粮不足的问题,也必须要解决。

听闻之前安南的官绅富得流油,安南的钱粮,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些人手里。

若是将这些人的钱粮拿出来,那是不是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