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69/53192669/b_53192669.jpg)
引言
一个多世代之前,教练职业悄然兴起于行政办公室、城市上流社会和市郊平民区。时至今日,商务教练在美国企业中就像会计一样常见,而生活教练人数可能很快就会超过场边大声指导的橄榄球教练、棒球教练和足球教练。商业和生活教练行业在全球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任何人的预期,且远远超出其起源学科的发展速度,为生活、商业和成熟的支持网络带来了巨大变革。
时代变革造就了商业和生活教练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认可——回想一下全球社会结构和商业惯例在过去半个世纪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既然发生了如此多的变革,支持机制岂有不变之理?现代企业结构演变便是其中一项变革,另外还包括知识工作者的出现和劳动妇女人数的增加。由于“深刻巨变的涟漪效应”,在人本心理学的推动下,广大男性和女性纷纷重新检视其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简言之,随着全球商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类需要求变,教练行业应运而生。
与其起源学科一样,教练学的产生、快速认可和惊人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心理治疗、管理咨询、自助、促动因素、继续教育和体育运动的融合产物,教练学理论早期存在大量混乱的模型和标准,它们都来自教练学的起源学科,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并未全面了解模型和标准的起源与目的。这些结果可以预测,但着实可悲。“复杂而时有困惑,声势渐增并持续演变。”——在不同人的眼中,教练学延伸出不同的含义。(我在这里使用一种简单全面的定义——作为一名教练,我“提升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自觉选择”。)本书撰写时基于的理念是:长期的历史教训应使从业者和客户更好地理解教练行业的精髓。
如果不能更透彻地理解所从事职业的起源,教练们怎样才能将自己与心理学者、商务顾问或励志演说家们区分开来呢?如果界限不清,客户如何选择自身需要的教练类型?教练学各分支都有其自身特征:有些商务教练专注于企业合并领域,而另一些商务教练则专注于企业收购领域;有些教练的服务对象是职业女性,而另一些教练服务的则是家庭妇男;有些教练几乎成了全职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教练服务选项,几乎可在任何情况下提供相应的支持。专业日益细化是行业演变的必然和必要趋势,但缺乏对行业历史的认知和认同会导致从业者无法实际了解如何从事现在的工作。
为此,我开始深入挖掘教练职业的发展历史,希望揭示其基础结构,为教练职业设置一个功能性的灵活定义,并减少在其目的和实践方面的困扰。我在研究过程中一直探究“教练”一词的由来。Jim Selman和Robert Evered在其1989年发表的文章“Coaching and the Art of Management”中指出,在19世纪40年代,“教练”一词用于指代一种人。在牛津大学,“教练”在口语中特指与牛津大学无任何关联的私人教师,其职责是帮助学生应对考试。“教练”一词到底从何处而来?英语中“教练”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最初是指一种特定的马车(这一含义沿用至今)。因此,“教练”作为动词的最初含义是将一位重要人物从其所处地点送往其想要前往的地点。
在深入研究过程中,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各种主要起源学科影响教练学的方式,以及教练学反过来影响主要起源学科现代实践的方式。正如本章所述,教练学的起源学科并非孤立发展——它们相互依存,为其上层结构的发展寻求稳定和“滋养”。
与此同时,我开始将教练学起源学科的演变(每种学科都有其复杂的历史)与教练学的演变进行对比,特别关注伟大的社会科学先行者们对教练学发展的影响。最后,我试着归结促使教练学演变成一种职业的诸多要素:部分要素明显属于社会经济学范畴;部分要素反映了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部分要素(例如后现代主义概念)是教练学发展的背景。这些研究带来五大核心发现。
第一,教练学同时拥有多种独立来源,每种来源在现有专业关系之间衍生出多个分支,跨越独立的学科,最后以前所未见的方式使它们重新结合。
第二,教练学以多种学科为根基,繁衍出丰硕的果实,在开展相互交流的同时确保结构内外部的延续。换言之,教练学从起源学科不断汲取养分的同时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
第三,教练实践不断变化且前后相承:它们并不依赖于客户周围环境,而是对其做出响应。
第四,教练学用于满足一种需求,社会和专业网络一旦满足这种需求,通常会导致严重不稳定性和复杂性。随着世界的变化(特别是知识工作者开始更加频繁地换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将其支持网络抛在后面),教练学在每个客户的新工作环境中满足对个人支持的需求。另外,更宽泛的历史变革(从工厂社交环境到更加个性化的办公室环境)几乎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支持形式。最后,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企业和个人都创造出一种用于支付服务的收益来源,而这些服务原本是由朋友、家人、导师和长者提供的。
第五,教练学在20世纪末的开放社会环境中开花结果,其中多样化和包容性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教练学的日益成熟,包容性被专业化所取代(其所依赖的多数起源学科都会出现此种情况)。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普及的推动作用,教练学的发展道路从最初的“羊肠小道”逐渐发展为“康庄大道”,经历了不寻常的高速发展。
就像其初次出现时所处的社会一样,教练学既是一种开放的流动性社会运动,也是一门学科,它通过人际交往和关系传播开来,最终演变为人们应对各种变化的各种方式。因此,教练学现代模式与实践方法充满活力且前后相承,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受选择支配,但最终都要适应每位客户的需求和环境。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通过研究认识到,教练目前不仅是一种跨学科职业,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如果加以支持和培养,教练职业必将在“不断创新”和“加深了解并尊重其根源和历史”之间寻得平衡。
关于教练学初期发展史的错误信息不断传播。结束一项经认可的教练培训课程之后,我于1996年开始从事专业教练工作。该领域当时人气极低,国际教练联合会在教练职业发展成形时期对该领域进行了定义。但在过去14年间,教练行业迅猛发展,以至于许多教练竟不知教练学科早期先驱、初期发展状态和演变方式。
因此,本书通过文献回顾和评价,以及访谈剖析了教练领域的产生与成长过程:从催生教练学的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到教练学的起源,再到教练领域本身。
本书大量使用调查数据和访谈,两种方法参见Brock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