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的火红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设计短突击步枪

当天晚上,小周的梦里都是仓库里激烈的枪战场面,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他深知,我们国家建立的时间还很短,要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好不容易。

光是让老百姓吃饱饭都已经费尽心力,小叔他们面临问题普遍存在。这类特种武器的困境并不是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自己或许能在这方面出一份力。

小唯数据库里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作为他一个伪军迷的智能助手,里面怎么可能没有一些军事装备的资料呢?而且值得被他收藏的武器资料,要么是优秀、要么经典、要么就是先进。

凭借着小唯数据库里的超越这个时代的优秀设计,和这些年在机械设计和制造领域积累的知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设计一款适合巷战和狭小空间作战的短突击步枪。好吧,就是抄袭,他承认,他没那天赋!

第二天来到厂里,他就跟厂领导,主要是厂里新增设的军代表:赵胜利进行了沟通交流,说出了他想设计一款短突击步枪的想法。同时也说了这在世界上也属首创,应用场景广泛,说不定到时候还可以出口创汇。

对此,赵胜利听着小周的忽悠,感觉就是不明觉厉!然后就是表示会全力支持,小周就等他这句话呢!

接下来的日子,小周一头扎进了短突的“设计”工作中。白天,他在机械厂完成飞机生产的相关任务后,便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跟赵胜利和厂保卫科的同志以及小叔,探讨一些关于短突的应用场景和设计要求。

然后就是通过赵胜利的关系,查阅各种枪械设计原理、相关材料科学以及力学等方面的资料。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图纸写写画画,不断计算着各种数据,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

当然,如果是普通人设计过程肯定不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问题一大堆。比如,如何在缩短枪管的情况下保证枪械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怎样优化枪机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弹药。

但小周是谁?那可是开挂的男人。在小唯的数据库里他一眼就相中了AK105,他决定抄的是AK105。

在小唯数据库里一众优秀的短突设计里,AK105那简洁而高效的设计理念,以及出色的实战性能,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而且更适合国内大规模生产,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少。

他先是利用自己的分解重组的能力,依据小唯资料库的,制造出了一把样枪。当然这把样枪是见不得人的,可是对他由此反推的设计工作是有极大的裨益的,主要是让他对这款枪械有了实质性的了解。

这样对于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进行一些符合当下情况的改造就比较容易了。他仔细研究AK105的每一个细节,从枪管长度、口径选择,到枪托折叠方式、弹匣容量等,都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AK105使用的是5.45*39毫米子弹,而这种子弹现在连苏联老大哥还没有开始生产,至于有没有开始研制就不得而知了。而国内现在使用的56半使用的是7.62*39毫米中间威力弹,倒也可以勉强使用。

小周决定沿用AK105使用的双排供弹的方式,为此他对弹匣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新设计,以适应7.62×39毫米子弹。

他先是精确计算了7.62×39毫米子弹的尺寸和排列间距,在保证弹匣整体体积不会过大的前提下,巧妙地设计出了双排交错排列的弹匣内部结构。

为了确保供弹的顺畅性,小周对弹匣的供弹口和子弹导向槽进行了特殊处理。他将供弹口的宽度和角度进行了精准调整,使子弹在进入枪膛时能够以最合理的姿态和速度行进,大大降低了卡弹的风险。

同时,他还在导向槽内添加了一层特殊的润滑材料,减少子弹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了供弹的稳定性。

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这款专为7.62×39毫米子弹设计的双排供弹弹匣终于成功问世,它在保证了大容量供弹的同时,还具备了出色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AK105是30发双排供弹标准弹匣,他在设计时却设计了三款。一款也是30发弹匣,一款是25发弹匣,还有一款是20发弹匣。

三者不同之处就是一款长点一款短点,但他总感觉30发的弹匣长度有些超标,影响到使用了,这才会提供三款选择。等今后实际使用后根据反馈再定标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作战需求选择不同装弹的弹匣。

其次,AK105的弹匣材质是选择很多,不同的环境可以选择钢制弹匣和高强度聚合物材质,甚至是高强度塑料的,但现在国内却只有钢制弹匣这一种选择。

在枪托设计上,小周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折叠枪托。这种枪托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打造,不仅坚固耐用,而且重量较轻。它通过独特的铰链结构与枪身连接,士兵只需单手操作,就能在瞬间完成枪托的折叠与展开动作。

折叠后的枪托紧贴枪身,大大缩短了整枪的长度,方便士兵在巷战、室内等狭小空间内携带和操作;展开后的枪托则能为士兵提供稳定的射击依托,确保射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还能在展开时通过内置的可调节缓冲组件,依据士兵的射击习惯和身体条件,调整缓冲力度,有效降低后坐力,确保射击稳定性。

瞄具系统上,小周进行了全面升级。他在保留传统机械瞄具的基础上,为步枪增加了一套先进的光学瞄具接口,也就是后世闻名的皮卡汀尼导轨。

但这个世界就要改个名字了,不如就叫红星通用导轨!不错,蛮顺口的!有了通用导轨,士兵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和环境需求,快速安装或拆卸光学瞄具,和将来会不断完善的配件。

这款光学瞄具采用了高清镜片和先进的镀膜技术,具有出色的透光性和清晰度,即使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也能为士兵提供清晰的瞄准视野。

同时,瞄具还配备了可调节的倍率和十字线亮度调节功能,士兵可以根据目标的距离和光线条件进行灵活调整,大大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和准确性。

小周也很想直接上红点瞄准,但以现在的技术还是实现不了,看来有机会也要研究一下LED方面的技术。感觉想要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实在是有点分身乏术了。看来还是要将团队给带起来,这样有事就交给团队做,自己做些高屋建瓴的指导就可以了。

此外,小周还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他将步枪的各个部件进行了模块化划分,使不同部件之间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可替换性。

例如,枪管、枪机、瞄具、枪托等部件都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进行快速更换和组装。

在执行狙击任务时,士兵可以更换为高精度的长枪管和专业的狙击瞄具;在进行近战突击时,可以换上短枪管和紧凑的折叠枪托。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步枪的适应性和作战效能,还降低了武器的维护成本和后勤保障难度。

完成了最终的设计,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小周给机械厂的加工车间下了可以组装6支枪械的零件。很快第一批6支样枪生产完成,这一批6支枪,每一把都经过他精心调校,确保它们的精度和配合度。

当样枪制作完成后,小周便和赵胜利带着它们来到了工厂里偏远处的靶场。这里是机械厂保卫科练习射击的场地,有时厂民兵团也会在这里集训。

赵胜利和厂保卫科一起跟过来的同志都很好奇,仅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小周居然已经设计出了一款新枪,还做出了样枪。

他们就很好奇这枪会是什么样子,直到一行人到了靶场,小周打开装枪的箱子,从中取出一把枪身满是怪模怪样齿状导轨的枪械。

这枪很明显比一般的步枪要短许多,看模样很像是冲锋枪。但见小周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零零碎碎的配件,往枪身上装着,很快这把枪械的完全体就展现在一众人眼前。

漆黑的亚光涂装,没能掩盖住这把枪的光芒,众人看到的第一眼还只是看上去怪模怪样的,但看上去蛮舒服的。等到配件到位后给人感觉就是:哇!这么高科技的吗?

样子虽然很好看,但作为枪械来说,好看不能当饭吃,战斗力才是刚需。开始第一次试射时,小周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他端起样枪,瞄准靶心,扣动扳机。

“砰砰”几声清脆的枪响,每打一枪小周都会对瞄准镜进行微调,直到子弹准确地命中靶心。小周兴奋地跳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此时,赵胜利已经在一旁看得手痒难耐,看到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小周果断地将手中已经调校好的枪交给他,让他继续射击,对这枪进行极限测试。

而小周则是打开第二个箱子,开始调校第二把枪。很快,六把样枪都已经调校完毕,交到保卫科的小伙子手中。像测试枪械这种活,交给他们就行。他则就在一旁看着,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没多久,一众厂领导也赶了过来,虽然他们不是兵工厂,即便枪械定型也不会在他们厂里生产。但听说小周将之称为红星62式短突击步枪,还有配套的导轨也是红星通用导轨。不管今后这些东西被称为什么,都不妨碍如今厂领导们与有荣焉。

厂领导们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是简单试射,但不妨碍他们感觉出枪械的优秀。对小周进行了一番鼓励后,便各自散去,任由小周和赵胜利带着保卫科的人继续试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