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4章 李提摩太(二)
“什么李提摩太,中不中洋不洋的,这都是哪来的。”
巡捕只能在街道上巡逻,又不懂英文,对于英国人的理解,恐怕不如康有为多。
“带我找你们的头,你不知道他未必不知道。”
张太虚一脸冷漠,根本不在乎他脸上是否有求饶的神色。
“那……你们就跟我走吧。”
巡捕见他收回了架在脖子上的刀鞘,也不再挣扎,在前面带路。
张太虚默默的跟在他的后面,感到浑身不自在。
自从进了租界,他在这里借不了一丝一毫的灵煞。
用眼睛看向天空,那里只有一座教堂的虚影,教堂是哥特式的,高高的石阶之上,有铁条加固的厚重的木制大门。
大门紧闭着,塔楼下一排大炮摆在教堂的底座。
在一旁的石碑上,刻着三个字“戈登堂”。
张太虚看到这座教堂的虚影,将下面潜藏在土里的灵煞二气,镇在土中,大乾的气运有一部分被转移到了这里。
换句话说他失去了这片天地的认可,最明显的一道禁令“就是华人不得入内”。
但张太虚也不是很怕,本身就有金丹境的修为,打不过跑还是没问题的。
顺着维多利亚路,一直向南眼前出现了几家洋行,分别是高林、汇丰、怡和、太古、仁记、新泰兴。
短短的路很快到了尽头,巡捕兴奋的和前面的巡逻队打着招呼:“队长!队长!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张太虚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包着头的红头阿三,他们是锡克人,身上穿着英式的军装,腰中带着警棍。
“我说……你急什么?”那个队长的中文不是太好,每当他说完我说之后,都要停顿一下,想好下面的话怎么说。
“他们找李提摩太,我哪知道李提摩太是谁,就来问问您。”
这时红头阿三才把眼光看向巡捕身后的张太虚和康有为。
向前走了两步,带着审视的目光看着两个人。
“华人不得入内!”
“得罪了李提摩太的朋友,误了我们的大事,你可要承担责任的。”
康有为一脸淡定,智珠在握。
这下红头阿三摸不准张太虚二人的底细了,眉头一皱,对着他手下的巡捕说:“去巡逻吧,我带他们去找总巡长。”
“是长官!”
见到身后的人,三人一列整齐的离开,这个红头阿三带着他们往前走。
“跟我走。”
三人一路来到军营,军营驻扎在河边,有一艘军舰停泊在海河边,附近就是海关大楼。
那艘军舰,被他们称作蜀葵号,守护着英国的军营和他们的小社会。
“你们留在外面,我去向总巡长报告,警告你们不要四处乱动,这可是军营。”
张太虚在军营周围,再也看不到一丝一毫大乾国意志,他感到了压抑和迷茫。
这种迷茫很久没有发生了,迷茫代表的是未知,对修行人来讲,这是一片充满了新奇的土地,只是它暂时不属于大乾,让张太虚无法轻易的窥探。
张太虚对康有为说:“天津的形势还是太复杂了,英国人在用他们的意志改造这片土地,慢慢的会把周边的一切都同化。”
“他们称之为文明,物质生活,人文思想,学校,洋行,公园这些原本没有的东西,都会慢慢的影响这里的人。”康有为说。
张太虚点点头,看着海河边停留的那艘军舰,说:“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不能说这是错误,个人没有对错,只有利益,这么看确实是文明。”
“可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语境下的个人,他们就像这河里的乌龟。”
“乌龟?”康有为诧异的问道。
“乌龟们从小被渔网罩住,直到那渔网勒穿他的血肉、甲壳、四肢、脖子,最后痛苦的死去。”
“怎么会有那么倒霉的乌龟呢?”
“是啊,至少没有那么倒霉的人,人和乌龟是不同的,但是渔网的困境是相同的。”
“如果把乌龟身上的渔网剪下来,那么乌龟很快乐,但是人不一样他会迷茫,所以你只需要给他一把剪刀,他就可以把渔网剪下来。”
张太虚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渔网袜,他毕竟是是个正经人,虽然有想法,但他仍然不可能说出来。
“但是有的人是不敢自己去剪的,尤其是涉及到了脖子,四肢这种地方,他们本能的害怕。”
“我懂你说的意思了,我们要帮他们剪掉要害处的绳网,他们会选择要不要去剪掉那些不重要的部分。”
“康先生很有慧根,就如你见我那一次,我就知道你明白这个道理,辫子、君主、八旗、就是捆在脖子上的绳网,剪掉他们,虽然仍然不自由,却也有了选择自由。”
康有为面色苍白,他想到了万一人人都抛弃了儒教,那么他的信仰就会不复存在。
“可……万一这根绳索捆的太紧,勒进了骨头里,该怎么办。”
“康先生,那就让这绳索松一松,只要不疼,我想是无关紧要的。”
康有为低下了头,他不觉得张太虚说的对,如果最主要的几根绳索被剪断,剩下的绳索就会嘣的一声断开。
“我想你说的对,可是大多数人都是懦弱的,贸然给他们……”
“康先生,我们说的不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只是在紧要的关头,推那么一把力,仅此而已。”
“是啊……是啊……宛如这河水,无论是怎么流,他的归宿仍是大海。”
说了半天,从军营中走出一个中年军官,这个人长的十分的威武,两撇胡子颇有些脾斯麦的气度,只是没有他那么胖。
“两位先生,不知你们找李提摩太传教士有什么事?”
“为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也为了我们的利益,这还不够吗?”
“你们是谁?”军官问。
“我是张太虚,黑龙江的实际控制人,我知道俄国人和英国人都在盯着朝鲜,想利用日本人阻挡俄国东侵。”
“不是那样的,我们英国都是绅士,从来不参与国际争端。”
“那么,我们去找驻扎在雅克萨的,彼得洛维奇中校好了,当然我们也会尽量保证英国的利益,作为我们示好的礼物。”
张太虚并不离开,等候眼前这位军官的话。
谁料他伸出了手,友好的笑了笑:“既然我们都是绅士,我想我们能够做朋友。”
张太虚与他握了手,回答道:“我们在成为朋友之前,就已经是朋友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