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就该这样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渴求愈发迫切。我们都知道,高质量人才的来源不能单纯依靠招聘,更有赖于企业持续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对开展培训的感受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当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企业调整发展策略,生产过程需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企业招聘新员工,生产过程问题频发时,培训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恨,是因为培训占用大量资源,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大量支出却往往令企业顾此失彼。

为何培训很多却总觉得差点什么

在支出大量资源之后,企业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据测算,企业外请培训师讲授课程的培训综合有效性不足7%。企业迫切希望减少培训时长,提高培训有效性,降低培训成本。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生产和管理的主力军。新生代员工对于知识、技能的接受方式与传统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们更乐于接受耗时短、命题小、与自己密切相关,并能切实解决问题的培训方式。

微课程可以有效破解企业培训困局

微课程关注企业痛点、难点、关键点,具有课程体量小、内容实际、实战、实用、对象精准、设计精致、结构精巧等特点。微课程契合了新生代员工的学习特点,日益受到欢迎。

不用多媒体的培训在形式上已经落后

每一次媒介技术的进步都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培训介质的更迭深刻影响着培训形态的变化。文字的出现,让信息传递摆脱口耳相传,使人类文明可以长期传递;造纸术的发明让书籍、报刊有机会走进千门万户,使教育培训大众化成为可能;广播、电视的迅速崛起,让知识和技术变得更加具体可感,使教育培训告别了不可名状;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近在咫尺,使教育培训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近年来,以4G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手机媒体迅速发展,大有取代传统媒介霸主地位之势,让教育培训进一步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5G通信技术的到来,为学员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迫使传统培训方式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因此,利用新的媒介技术开展培训开始变得势在必行,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车间,无论是在电脑前还是在回家的路上,新的培训媒介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影响作用。

本书为企业内训师开展课程设计提供工具

不少老师非常希望了解新技术给授课带来的变化,借此跟上新型教学方式的步伐。但是不少新老师,尤其是企业内部老师可能因为缺乏科学的课程开发套路,对于微课程的开发大多来自于经验,缺乏系统性,造成课程开发效果不够理想。

本书提供了大量实例、工具、方法,希望培训师可以按照书中介绍的流程、步骤顺利完成课程开发、讲授任务,让本书籍成为企业内部老师必备的工具书。

本书为企业培训管理者更新观念提供依据

当下一些培训管理者希望调整自己的培训管理思路,但苦于无从下手,缺乏时效性强又较为权威的依据,只能停留在经验分享和实践摸索阶段。

本书内容来自中国培训界最前沿的两位培训师,长年专注于授课技能、课程开发、培训师队伍建设等工作。他们的培训思路和理念可以成为企业培训管理者更新观念的依据。

本书为职业培训师提高授课效果提供借鉴

职业讲师的授课时长一般在一天以上,他们致力于让课程实用、实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他们的职业生命才会更长。在解构一些优秀职业讲师的课程结构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完整课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微课程结成。

本书内容将微课程设计、制作的各个环节逐一击破,为职业培训师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精彩程度提供借鉴。

本书为学校教师优化课程结构提供新思路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授课水平囿于传统思路,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教师职业效能感不高的重要原因。商业老师的生存必须依靠课程效果,这是教育培训市场检验老师的唯一标准,他们开发课程的一些思路和授课技巧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的借鉴。

本书介绍的方法和内容经过商业培训市场检验,可以为在校教师提供新的课程结构思路,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课程效果。

本书为各类教学类评比赛前辅导提供教材

近年来,从企业界到教育界再到培训界,青年内训师培训技能大赛、教师课程设计大赛、好课程评选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比赛的评比条件都有一个共通点,都是无一例外地将培训时长限制在8~30分钟,而这正是微课程的重要特征。

本书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实用的方法、技巧,可以成为各类授课技能大赛、课程设计大赛的教材,希望可以助力此类大赛的开展。

中国PTT版权人 周平(山隐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