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温室保护型
人出生之后,刚开始对这个世界只有两种感觉,一种是恐惧,另一种是好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一次次战胜恐惧,才能渐渐地建立自信,勇敢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们也不会怨天尤人,把责任推给别人。但是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没能建立起这种自信。
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摔跤了,一般家长们会有如下三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家长会把孩子扶起来,然后跟他说:“孩子你知道吗?你现在摔倒了,妈妈可以扶你起来,但是,当你长大以后,你摔倒了,就一定要自己站起来。因为妈妈老了以后,还需要你去照顾。如果你不学会自己站起来,那将来妈妈和你都摔倒了,我们怎么起来呢?”
第二种反应,家长会把孩子扶起来,然后跟孩子说:“孩子你知道吗?你摔倒一定是有原因的。有可能是你在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关注路面情况,而是关注其他地方,所以才摔倒。失败是成功之母,摔倒了,请你记住找到原因,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再摔跤。”
第三种反应,家长会马上把孩子抱起来,然后非常怜惜地抚摸孩子、哄孩子,并且,用脚或者手去打孩子摔倒的地方,用帮助孩子出气的方式让孩子消气。
那么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第一类家长的孩子会非常有责任心,将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想着承担责任。
第二类家长的孩子长大以后,面对失败,会探究失败的原因,自我反省,为下一次成功做准备。
第三类家长的孩子,因为受到了过多的保护,他们最终会成为善于推卸责任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犯了错、受了损失,他们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而会觉得是别人造成的。这种过度保护还会让孩子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有畏难的心态,最终往往一事无成。
适度保护会让孩子有强大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但是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不信任自己。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生存的原动力就是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信、自爱、自尊的能力。一个孩子只有先自信,才能自爱,然后自尊才能跟着建立。自信是什么,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经验,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认识人、经历事的过程中,不停地积累经验,才能拥有自信。
适度保护会让孩子有强大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但是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不信任自己。
温室保护型家长出于自身恐惧,会想象种种孩子有可能受伤害的情景,因此在孩子开始尝试前就阻止孩子做各种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内心的担忧和恐惧也会变多,做的事越来越少,积累不了什么经验,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弱,最后变得自己都不喜欢自己了。
孩子在家长无微不至的保护中,是学不到面对挑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这样,将来在人生中独自面对挑战时,可能付出的代价往往会更让他痛苦。
亲爱的家长们,别的种类的爱都是指向结合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我们终有老去的一天,也终有离去的一天,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准备,让孩子在没有我们庇护的时候也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请家长对孩子的爱再多一些智慧吧,不要再用错误的爱来伤害孩子了,让孩子在充满力量和爱的环境中长大,让他在家长还健在的时候多认识人、经历事,让他有照顾自己人生、照顾别人人生的能力,让他有获得成功快乐的能力,让他有最大的空间自由发展,而不是让孩子的人生为家长的担心和恐惧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