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迎新春年味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放生池边的正月庙会》

《放生池边的正月庙会》

2025年的正月初五,阳光洒在大地上,给这个传统的节日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祥和。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了热闹非凡的庙会,而其中最吸引我、让我久久驻足的,便是那隐藏在庙会一隅的放生池。

放生池的面积不算大,大约只有几十平方米,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池壁由灰色的石块堆砌而成,这些石块大小不一,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缝隙间偶尔还会长出几缕嫩绿的青苔,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又像是大自然为这人工的池子增添的一抹生机。石块表面有些粗糙,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质感。

池边环绕着一圈木质的栏杆,栏杆的颜色已经有些斑驳,看得出经历了不少风雨和岁月的洗礼。栏杆的高度大约到人的腰部,既起到了防护的作用,又不会阻挡人们观赏放生池的视线。栏杆上雕刻着一些简单的花纹,有莲花的图案,花瓣层层叠叠,线条流畅而细腻,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还有一些鱼的形状,鱼身弯曲,鱼尾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池中。这些雕刻虽然算不上精美绝伦,但却与放生池的氛围相得益彰,透露出一种质朴的民俗文化气息。

池水上波光粼粼,阳光如同细碎的金子洒在水面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微风轻轻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四周扩散开来。偶尔有几尾鱼儿跃出水面,它们的身体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辉,鳞片像是精心打造的铠甲,鱼尾快速摆动,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而后又迅速地潜入水中,只留下一圈圈逐渐消散的涟漪。这些鱼儿品种多样,有灵动的鲫鱼,它们身体扁平,背部呈青灰色,腹部则是白色,在水中穿梭自如;还有一些色彩斑斓的锦鲤,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身上的鳞片有着红、橙、黄等多种颜色,宛如水中游动的彩带,为放生池增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

在放生池的一角,有一片小小的荷叶丛。荷叶虽然还未完全展开,但已经能看出那圆润的轮廓和独特的脉络。荷叶的颜色是那种清新的嫩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画笔描绘而成。荷叶上还残留着清晨的露珠,露珠在荷叶上滚动着,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出周围的景色,有时会不小心滑落进池中,发出轻微的“滴答”声,与周围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荷叶的根部,能看到一些黑色的小蝌蚪在游动,它们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脑袋,拖着细长的尾巴,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放生池的底部铺满了一层细细的沙石,沙石的颜色各异,有淡黄色的、灰白色的和深褐色的。这些沙石在清澈的池水中清晰可见,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小螃蟹在沙石间爬行,它们横着身子,挥舞着两只大钳子,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却又十分可爱。在沙石的缝隙中,还生长着一些水草,水草细长而柔软,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像是在水中翩翩起舞的绿色精灵。

在放生池的上方,天空湛蓝如宝石,几缕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天空与放生池的水面在远处似乎融为一体,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周围的树木虽然在正月里还未完全长出新叶,但那些干枯的树枝却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为放生池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背景。树上偶尔会有几只小鸟停歇,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与放生池中的生物对话,又像是在为这充满生机的场景歌唱。

放生池边有一个小小的亭子,亭子的顶是传统的飞檐式,四角翘起,宛如展翅欲飞的鸟儿。亭子的柱子是朱红色的,虽然有些地方的油漆已经剥落,但却更显古朴。亭子里摆放着几张石凳和石桌,石桌上刻着一些简单的棋盘图案,想必这里曾经是人们休憩、对弈的地方。此时,亭子里也有一些人在休息,他们或是静静地看着放生池,或是轻声地交谈着,脸上都带着一种闲适和惬意的神情。

放生池周围的地面是用青石板铺成的,石板之间的缝隙里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草。青石板的表面有些光滑,看得出被无数的脚步踩踏过。在青石板路的边缘,有一些盛开的小花,花朵不大,颜色却十分鲜艳,有红的、紫的和黄的,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着脑袋,像是在欢迎着前来放生池的人们。

我走近放生池,看到池边有一个小小的摊位,摊主是一位面容和蔼的老者。他的摊位上摆放着一些装着小鱼和乌龟的小盆子,旁边还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放生积德,福泽绵延”。不少人围在摊位前,有的在挑选着要放生的小动物,有的则在向老者询问着关于放生的事宜。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年幼的孩子站在摊位前。孩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他指着盆子里的小鱼问妈妈:“妈妈,这些小鱼为什么要被我们放掉呀?”年轻的母亲蹲下身子,耐心地对孩子说:“宝贝,放生是一种善良的行为,我们把这些小鱼放回大自然,就是给它们自由,这样做会有好运的哦。”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对老者说:“爷爷,我要放那条小鱼。”老者微笑着从盆子里捞出一条小鱼,放在一个小网兜里递给孩子。孩子小心翼翼地走到放生池边,将网兜轻轻放入水中,小鱼欢快地游向了池中央。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比这正月里的阳光还要灿烂。

我继续在放生池边徘徊,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独自站在那里,眼神专注地看着池中的鱼儿。我走上前去,与他攀谈起来。老人告诉我,他每年正月初五都会来庙会,而到放生池放生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他说:“放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是一种积德行善的行为。在这放生池里放掉这些小生命,就像是给它们一个新的开始。”老人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放生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释放动物的举动,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放生池放生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他的神情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坚定。他买了几只乌龟,慢慢地走到放生池边。他轻轻地把乌龟放入水中,嘴里还念念有词,似乎在为乌龟祈福。我好奇地走上前去,问他为什么会来放生。他看了我一眼,缓缓地说:“我最近生意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感觉压力很大。我来放生,是想求个心安,也是希望能有好运降临。”他的话让我意识到,对于很多人来说,放生池不仅仅是一个放生动物的地方,更是一个寄托希望、寻求心灵慰。

在放生池的周围,还有一些人在售卖与放生相关的物品,如祈福的香囊、写有吉祥话的小牌子等。这些物品虽然看似普通,但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看到一位姑娘在挑选香囊,她仔细地比较着不同香囊的图案和香味。她告诉我,她买香囊是想在放生的时候一起放入池中,希望能给被放生的动物带来更多的祝福。

突然,放生池里传来一阵喧哗。我急忙走过去看,原来是一只较大的乌龟在池边的石头上爬了上来。它的壳上有着独特的花纹,看起来十分古老。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有人说这是一只神龟,是吉祥的象征。大家纷纷对着乌龟鞠躬祈福,还有人拿出手机拍照留念。那只乌龟似乎并不害怕人群,它在石头上静静地趴了一会儿,然后又缓缓地滑入水中,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这一小小的插曲,让放生池边的氛围变得更加神秘而庄重。

我在放生池边待了许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我离开放生池,重新融入到庙会的热闹之中。但我的思绪却仍然停留在那片宁静的放生池边。

继续在庙会中游走,我看到了更多的传统表演和特色小吃。但放生池边的所见所闻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路过一个捏面人的摊位,看到艺人捏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这让我又想起了放生池中的那些鱼儿和乌龟。在庙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一个角落都有着独特的意义,而放生池无疑是其中最富有深意的一处。

随着天色渐暗,庙会的灯光一盏盏亮了起来。放生池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我又一次来到放生池边,此时的人比白天少了许多,但仍有一些人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想,他们或许和我一样,在这一天的庙会之旅中,在放生池边得到了一些心灵慰籍的感悟。

离开庙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片放生池。它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人们的善念与希望,也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沉。我知道,这个正月初五的庙会,因为有了放生池的存在,变得更加难忘,而我在放生池边的经历,也将成为我心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时刻提醒着我尊重自己、坚守内心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