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器惊雷
玄武门城垛崩裂时,陆明远正攥着朱棣的蟒袍玉带翻下马道。碎石擦过他腰间玄铁令牌,在“影“字上刮出火星。三百步外,晋王死士的床弩竟是用拆解的漕船龙骨改制。
“殿下请看弩机卡榫!“陆明远拽着朱棣躲进瓮城暗门,指尖蘸血在地上勾画,“这是宋代三弓床弩的改良版,用燕王府的锻铁术才能做出这种簧片...“
朱棣反手将佩剑刺入砖缝,剑身映出他阴鸷的眉眼:“先生对燕山卫的军械倒是了如指掌。“
轰鸣声淹没了后半句。陆明远望着穿透包铁城门的巨箭,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军事博物馆见过的元代神风弩——晋王朱棢竟把本该在靖难时期出现的攻城器械提前了二十年。
“劳烦殿下解我衣带。“陆明远突然转身。朱棣握剑的手一颤,却见对方从亵衣夹层抽出个牛皮囊,倒出三枚鹌鹑蛋大小的铁丸。
当第一枚震天雷在瓮城炸响时,陆明远正用火折子燎着铁丸上的引信。这是他用军器监的火药改良的触发式炸弹,掺了琉璃坊的镁粉。晋王死士的惨叫混着硫磺味涌进暗门,他趁机将朱棣推向密道:“走德胜门!燕山卫的伏兵该到鸡鸣寺了!“
---
**军器监地窖**
五日后,陆明远盯着炸膛的燧发枪沉默不语。铜制枪管裂成花瓣状,墙上还嵌着半枚变形的铅弹。在他脚边,八十岁的老匠人颤抖着捧起《武备志》残页:“大人说的膛线...可是要在这精铁管内刻螺旋纹?“
“用这个。“陆明远从袖中取出黄铜物件。老匠人浑浊的眼珠突然瞪大——竟是司南的磁勺,只是勺柄改成了三棱刻刀。
子夜时分,当第一支带膛线的燧发枪试射成功时,陆明远正往铅弹上涂抹猪油。忽然箭楼传来三长两短的梆子声,他迅速将图纸塞进火炉,转身时恰好迎上朱元璋的绣春刀。
“陆卿好雅兴。“老皇帝刀尖挑着尚未燃尽的图纸,“这画符般的鬼画符,莫不是白莲教的请神咒?“
“此乃膛线测算公式。“陆明远坦然迎上刀锋,“陛下可记得三日前玄武门之变?若守军有此枪械,晋王叛军根本近不得百步。“
朱元璋突然收刀入鞘,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当朝天子竟亲自解开沾着血渍的包裹,露出半块焦黑的黍饼:“这是从晋王府灶膛扒出来的,你给朕瞧瞧。“
陆明远指尖碾碎黍饼,瞳孔骤然收缩——掺在谷壳里的竟是硝酸钾结晶。
---
**诏狱水牢**
铁链拖动声惊起成群老鼠。陆明远提着琉璃灯蹲在晋王面前,忽然将硝酸钾粉末撒进炭盆。幽蓝火焰腾起的瞬间,这位曾随徐达北征的悍王竟尿湿了锦袍。
“三殿下好手段。“陆明远晃着从晋王府搜出的《火龙经》,“在军粮里掺火药残渣,是要让边军自燃而亡?“
“妖人!你与老四...“晋王嘶吼突然中断,七窍流出黑血。陆明远猛扑上前捏住他下巴,却见臼齿间金箔闪烁——竟是阿拉伯商人贩卖的速效毒药。
诏狱外忽起马蹄声,朱棣的亲兵送来个樟木箱。开箱刹那,陆明远汗毛倒竖。二十具孩童尸体整齐排列,每具天灵盖都钉着青铜卦签,正是文渊阁遗失的《连山易》占卜法器。
“这是在五台山地宫发现的。“朱棣蟒袍下摆还在滴血,“先生说的瘟毒试验...可是指这个?“
陆明远用镊子夹起卦签,借着琉璃灯细看。签文并非周易爻辞,而是用波斯文写的生辰八字——这些竟是晋王从西域贩来的萨满祭品!
---
**奉先殿夜话**
朱元璋将燧发枪拍在供案上,震得永乐剑鞘嗡嗡作响。牌位前的陆明远却盯着蓝玉灵位出神——这位凉国公的姓名漆色犹新,显然有人常来祭扫。
“标儿今日问起蓝玉案。“老皇帝突然开口,指尖抚过枪管膛线,“你说朕杀错了人?“
陆明远望着梁柱间飘荡的蛛网,想起史书记载明年此时蓝玉将被剥皮实草。他忽然跪下重重叩首:“陛下可愿与臣做个试验?“
当值太监们看到的是惊悚一幕:子时三刻,天子竟允许陆明远用燧发枪对准自己。但只有朱元璋看清,枪口装的是沾满朱砂的棉弹。
“砰!“
朱红在龙袍绽开的瞬间,十二名锦衣卫破窗而入。陆明远在刀光剑影中高举《大明律》:“陛下请看!火器可弑君亦可护国,正如蓝玉可谋反亦可戍边!“
老皇帝抬手拭去颈间朱砂,忽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孝陵松涛阵阵,惊起夜栖的九只玄鹤。
“传旨!“朱元璋抓过陆明远的手按在枪栓上,“神机营统领陆明远,即日起兼领锦衣卫北镇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