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章 洪承畴其实不重视杭州
清军反应很慢,原因很简单,大家的反应都不快,应天府不平静,洪承畴还没完全稳定下来。
要知道洪承畴的主要工作,是清廷给他的改京为省的任务,即江南省诸司职掌的安排,这是降低了江南地位,南方人当然不乐意。
在到任以后,洪承畴除了诱降以外,还不断的调查筹划,经过一段时间了解,他总算提出了筹划方案,并将这个方案上报清廷。
这个方案也很简单,就是名义上还是给江南面子,实际上还是按照多尔衮的要求,只做不说。
清廷也很给面子,既然能把事情做了,面子不重要,认为他的方案很好,同意照这个方案去办。
其实是多尔衮也很忙,清军入关不错,很多势力不服气,主要是粮食不够吃的,不抢别人就活不下去,于是草原和北方到处还在打仗。
无论多尔衮,还是顺治皇帝,都觉得江南不是核心利益,他们派出主力在湖北,搞粮食,至于汉人的反清,还是让汉人打汉人,让洪承畴搞去吧。
洪承畴在应天府准备了挺长时间,终于任命了官员,设操江都御史一员,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员,分守江宁道一员,按察使司按察使一员,驿传兼盐法道一员。
下面还有分巡江宁兼江防道一员,整理马政道一员,按察使司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省城内掌印都司、操捕都司、管屯都司各一员,都司经历、断事、都事各一员。
至于应天府,也就是清军说的江宁府,设知府一员,江防同知、马政同知,船政同知、管粮同知各一员,捕盗通判二员,查盐通判、水利通判、管粮通判各一员,推官一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各一员。
洪承畴为了拉拢文人,还设了江宁府儒学、江亏上元两县儒学教授、教谕、训导俱照旧,两县县丞各二员,主簿、典史各一员。
这个方案当然是按照清廷要求来设计的,从省级的最高长官,到主簿、典史之类的小吏,都一一做了安排。
洪承畴还根据实际情况,即应天府实际上是清军统一江南各省指挥中心,军务繁多,而其本身也是初定,境内的反清活动时有发生。
鉴于以上情况,洪承畴提出,要求多尔衮的户、兵、工三部各派满汉侍郎各一员,共同管理兵马、钱粮、船艘等事。
对洪承畴的这个方案,多尔衮令拿到吏部覆议,得到吏部同意。不过没那么快,清廷在1646年二月初七日,批准洪承畴的这一方案。
同一天,清廷还批准了洪承畴提出的一批任官名单,其中有原故明南户部郎中高射斗,任他为清江南按察使司副使。
这一批共有七人,均是故明的降官。这是继多铎向朝廷推荐,降官之后的又一批降官。
人数多,说明洪承畴还是有成果的,他不断从降官中,精心拉拢来担当这些官职。从而使清军后勤,充分的运转起来。
在运转的过程里,洪承畴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又不断地提出解决办法。他到江南后,按照多尔衮旨意,设布承宣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已经按命令上任办事。
不过,洪承畴还有想法,他几次令布政和按察二司商议如何设置应天府的官员,由他再加参酌,初步定了下来。
最后确定下来应天府,改为江宁府,所属有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江浦、六合,共八县。
文人做事特别慢,还没等清军进攻刘秀,夺回地盘,洪承畴听说刘秀出兵杭州,事情紧急,他与江宁巡抚及操江等人,开会讨论如何救援。
镇江军在北固山大张旗鼓,清军担心应天府出问题,杭州丢了还好说,应天府出事,谁也跑不了。
不过杭州还不得不救,洪承畴老奸巨猾,当然要推卸责任,于是投降清军的二鬼子,江南督粮道,见任副使兼参议高射斗,只好领兵救援。
高射斗本来名义上管理江、安、徽、宁、池、太、庐、凤、淮、扬拾府,而未及滁、和、广、德、徐四州,其实他真正能做的很少,因为大部分地盘都在军阀手里。
洪承畴还算是个人,没有死贫道不死本人,还是给了老高三万绿营,再多就没了,应天府更重要。
出征是逃不掉了,老高心情不好,他预感到此行凶多吉少,于是拖拖拉拉,一直拖到了年底十二月,实在拖不下去了。
老高家人不理解,“现在清军占了优势,老爷为何苦着脸,难道有风险,实在不行就托病不去。”
老高对他老婆说,“这次估计悬了,洪承畴太可恶,但是又不得不去,如果出事了,以后逃到乡下去,别跟着清军了。”
清军绿营,在北风呼呼中上路了,果然才走十里路,旗杆被吹断了,老高叹息,“吾命休矣!”
虽然洪承畴在军事方面很一般,但是刘秀认为,老洪很有威胁,主要对一个新建王朝来说,在新占领区,健全地方机构、明确官吏职责,有利于统治的巩固。
其实刘秀也是这样做的,地方机构的健全,有利于地方的安定,民事、官评等有人管了,多少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从历史上来看,不少农民政权的失误,其中重要一条,都是由于不重视对占领地区的管理,有的政权则是只占领而不管理,实际上占领只是形式上的。
明末农民战争中,李自成在这方面有进步,能在新占领区设官管理,可惜时间不长,中央政权就自顾不暇了。
而清入关后,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官员的安排。这种重视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洪承畴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自然成了清建官设制决策的重要人物。
洪承畴这个人做事还是很认真的,即使上面多尔衮已经定了的事,只要他认为有不妥之处,总要上疏指出,并要求重新考虑。
多铎和吏部已经让高射斗只管十府督粮事,洪承畴却发现十府之内,都是刘秀的地盘。
由于吏部的疏忽,清军把江南忘了,至于这刘秀的问题,也就没人管了。
洪承畴还能怎么样,他能守住应天府就不错了,无奈之下,他请多尔衮让吏部再加覆议,能不能出兵灭了刘秀,他的这个建议和要求,自然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