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83,从退婚镇长女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去往广州的火车(二)

王健虽然之前不懂,但这段时间和李厂长打交道,以及自己统计布料的过程中。

也了解到,像青石镇镇子里日常,国营商店售卖的衣服,所用到的布料,等级也在良等品以上。

而普通也就是合格品,一般只能当作边角料,做些衣服的口袋、装饰。

这种等级的布料虽然耐磨,但实际穿着体验并不好。

中年人也和小伙子换了个位置:“工衣,包括那些建筑、机械厂的工人工衣,还有一些外贸单。”

“工衣?”

王健也很快反应过来,这些布料的等级不高,而且手感粗糙,但耐磨抗造。

日常穿着体验会很差,但若是用来做工衣确实很不错。

这一点,即使是开过几年厂的李国富也没有想到。

他们在出货时,一般都把这样的布料当作附赠品。

有些甚至不收钱,当作其他布料的搭子,赠送出去。

李国富的这批货,总共四万五千米的棉布里,就有三千米是这种合格品等级的棉布。

“你们只需要这种合格品的布料么?”

王健也好奇道:“若是良品或者优等品的布料,你们生产出来的成品,有出货的途径么?”

“这就不是我们能知道的了。”

中年人也尴尬一笑,解释道:“像我在作坊里做了五年,也见过一些良品或者优品的布料。”

“不过量很少,具体出货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当然,好东西肯定是能卖出去的。”

中年人沉默片刻回忆道:“我们也接过一些想要做自己品牌的老板的单子,但货源这块是个问题,所以合作并不理想。”

王健知道,即使是几十年后,网络发达的时代,在广州的小作坊里,依然活跃着这样一批人。

他们虽然体量小,但技术娴熟,生产速度快,完全不逊于那些国营厂。

而且他们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流程。

拿着样品,去寻找熟手师傅,再进行生产。

想到这里,王健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这些合格品,与其白送过去,还不如卖到这些小作坊的手中。

而其他的这些棉布,他则是准备拿给那些,中年人口中所说的,想要自己建立品牌的老板。

至于生产的厂家,王健并不用担心。

......

随着火车不断的轰鸣声,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王健也离开了这节车厢,回到自己所在的卧铺,躺了下来。

(聊天找的空座位,之前呆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车厢)

王健从口袋拿出记着老林电话的纸片。

突然感觉自己应该配一部手机,虽然这个时代的手机还是大哥大,而且价格不菲。

但作为一个生意人,及时通信还是很需要的。

王健一边想着去往广州要做的事情,一边也逐渐睡了起来。

当他再醒过来的时候,火车已经到达了南昌。

南昌再经过吉安、赣州就能到达广东境内。

火车站点停靠有接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不过王健并不准备下车。

火车外,一些身背收货架的售卖员,也带着商品进入火车之中。

这种好久都没听到过的叫卖声,让王健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

直到腰背都躺的有些发麻,王健才来到他此行的目的地,广州站。

一下车。

王健就来到商店,打通了老林的电话。

“喂,你好,请问?”

“我是之前联系你的王健,关于棉布的都事情?”

“你已经到广州了么?”

“没错。”

“那你打个车来番禺这边吧,我也正在和这边的老板商量这件事。”

放下电话,王健也打了一辆出租车,前往了老林所在的地方。

这里是番禺的石基,遍布着一些生产成衣的作坊,而不远处也有几家工厂零零散散地存在着。

王健感觉有些不解,但又好像感觉是在情理之中。

“你好,王健,欢迎来到广州。”

老林一口流利地普通话,让王健有些惊讶。

实际上广州一直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像老林,也不是广东人。

他来自湖南,但在这里扎了根。

“我需要的掮客呢?”

王健笑着问道,也并没有把货车已经来到广州的消息告诉他。

“掮客倒是有,不过既然是陈老四的关系,我亲自帮你跑这一趟。”

老林也介绍道。

“这一边几家都是国营厂,他们的单子量大,价格也很公道。”

“其他的这些小作坊,可能吃不下你的单子,不过价格方面可以稍微高上几成,就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国营厂自然是最好的。”

王健虽然想要多赚一些,但也知道,他这批货物的大部分还是要从国营厂出货。

国营厂有着订单保证,结款也是非常利索。

几万米的布料,若是都从这些作坊出手。

以现在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看,至少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接够订单。

再等到后面结款的时间,很可能要拖到半年以上。

“走吧,先去吃个下午茶。”

老林带着王健来到附近一家茶楼。

接着他又拿出一张,早写好只等王健签字的合同:“价格这边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应该没有问题,就看你自己的考虑了。”

王健寄给老林的样品有三种,也就是优等、良等以及合格品。

其中优等,那些国营厂愿意给出三块二的价格,良品则是两块五。

至于合格品,那些国营厂并不怎么需要,但也看在老林的面子上,给出了一块五的价格。

至于几家小作坊的价格,明显高于国营厂。

但优等品他们用得少,不仅需要的量很少,价格也只能做到,和良等品一样,两块七。

不过合格品,他们能给到两块钱的价格。

老林也喝了一口茶:“我的建议是,优等和良等打包卖给国营厂,表面价格就是合同价,实际价格是三块和两块二。”

“这一部分差价,我需要去走关系还人情。”

“货款月底到账。”

“至于这些合格品,按一块五给我,这些小作坊给到两块,那就是我的报酬。”

老林说完,也拿出了另一份合同,正是他所说的这些后续价格有关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