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道之暗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9章 《大案引混乱,祸水拟外引》

尽管三皇子因之前的一系列阴谋算计而失去自由,被囚禁于王府之中,但他的心腹谋士们并未就此罢手,反而更加疯狂地策划着新的阴谋,试图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在一处隐秘的据点里,三皇子的心腹谋士们聚在一起,气氛压抑而阴森。为首的谋士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如今殿下被困,我们必须想办法扭转局势。太子现在势头正盛,若不加以遏制,等他顺利登基,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纷纷点头,一脸焦虑。这时,一位谋士站起身来,阴恻恻地说道:“我有一计,可利用太子之位大做文章,彻底打乱太子一派的阵脚,让朝堂陷入混乱。”

经过一番密谋,他们买通了宫中一位颇有地位的太监。这位太监平日里就对权力和财富有着无尽的渴望,在重金诱惑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数日后,在汗王日常批阅奏章的乾清宫中,太监趁着伺候汗王用茶的时机,小心翼翼地开口:“汗王,奴才近日在宫中听闻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本不该打扰汗王,但事关重大,奴才实在不敢隐瞒。”

汗王放下手中的朱笔,微微皱眉,目光锐利地看向太监:“何事?但说无妨。”

太监连忙跪地,脸上露出惶恐的神情:“汗王,奴才听说太子殿下近来与一些朝中大臣私下往来极为频繁,行为甚是可疑。”

汗王心中一动,示意太监继续说下去。

太监清了清嗓子,添油加醋地说道:“据奴才所知,太子经常在深夜乘坐一辆无标识的马车,秘密前往吏部尚书赵大人、户部尚书孙大人和兵部侍郎周大人的府邸。每次去都要逗留很长时间,直到深夜才离开。如此频繁的私下会面,实在让人不得不心生疑虑啊,汗王。而且,奴才还发现太子在宫中也有一些神秘行径。”

汗王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他深知官员之间私下结党危害极大,若是太子也参与其中,那后果不堪设想。听到还有宫中神秘行径,汗王更是目光一凛,追问道:“宫中之事,详细说来!”

太监见状,心中暗喜,继续说道:“汗王,就在上个月的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很亮。太子带着两名亲信侍从,趁着夜色,避开巡逻的侍卫,悄悄走向皇宫西北角的一座偏僻仓库。那仓库平日里鲜有人至,存放着一些陈旧的宫廷器具和杂物。太子他们来到仓库前,一名侍从警惕地观察四周,另一名则迅速打开仓库门锁。进入仓库后,太子轻车熟路地走到仓库尽头,推开几个破旧的木箱,露出一块地面。然后他蹲下身子,用力转动一块地砖,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地面缓缓升起一扇暗门。”

汗王听到此处,眉头紧锁,脸色愈发难看。

太监咽了咽口水,接着道:“三人顺着暗门后的楼梯而下,进入一个昏暗的地下室。地下室里摆放着几个巨大的木箱,太子打开其中一个,里面装满了崭新的兵器,刀剑闪烁着寒光。他拿起一把剑,仔细端详后,满意地点点头。之后的又有一次,在一个深夜,太子独自前往御书房附近。御书房是汗王您处理政务的地方,存放着许多重要的诏书和机密文件。太子在御书房外徘徊许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渴望与不安。他先是观察了御书房周围侍卫的巡逻规律,然后趁着侍卫换岗的间隙,试图靠近窗户。就在他快要接近窗户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脚步声,只好匆忙离开。汗王,您想啊,太子这些举动,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心怀不轨啊!”

汗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与怀疑,他沉思片刻后,冷冷地说道:“此事你可还有他人知晓?切莫随意传播不实之言。”

太监连忙磕头:“汗王放心,奴才一直守口如瓶。只是觉得此事关系到皇家威严和朝廷安稳,才斗胆告知汗王。”

汗王挥了挥手,让太监退下。待太监离开后,汗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决定暗中派人调查太子,看看这些传言是否属实。

负责调查的是汗王的心腹密探,他们行事极为隐秘,如同鬼魅一般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和皇宫的各个角落。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密探们果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太子与几位大臣的频繁往来确有其事,而且每次会面都是在深夜,地点也十分隐秘。至于那座偏僻仓库,密探们在里面发现了一些被移动过的痕迹,似乎曾经存放过什么重要的东西,但现在已经不见踪影。对于御书房外,也有侍卫证实确实看到太子在深夜出现过。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线索,在有心人的刻意渲染下,迅速发酵成了一场巨大的风暴。

朝堂之上,一些被三皇子心腹收买的大臣开始纷纷上奏,弹劾太子结党营私、意图谋反。他们言辞激烈,列举了所谓的“证据”,将太子描绘成一个野心勃勃、妄图篡夺皇位的逆臣。

支持太子的大臣们自然不肯坐视不管,他们纷纷站出来为太子辩解,指责这些弹劾是毫无根据的污蔑。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吵声此起彼伏,一片混乱。

太子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他深知自己与大臣们的往来本是为了商讨国事,为将来治理国家做准备,绝无谋反之心。仓库之事,不过是他偶然间发现仓库地下室有先王遗留的一些旧兵器,出于好奇查看一番。而御书房外那次,是他想起有一份政务急需向汗王请教,一时心急才在深夜前往,因怕打扰汗王休息才在外面徘徊,最终没敢进去。

太子连忙进宫面见汗王,想要解释清楚。然而,汗王此时心中已经充满了疑虑,对太子的话半信半疑。

“父皇,儿臣对您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与大臣们的往来,皆是为了探讨治国之策,为朝廷分忧。仓库之事和御书房外的举动,都是误会啊。”太子焦急地说道。

汗王看着太子,目光复杂:“你说的这些,朕难以尽信。如今证据摆在眼前,你让朕如何相信你?”

太子心中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而这个阴谋的背后,必定是那些妄图破坏他储君之位的人在作祟。

随着朝堂上的争论愈演愈烈,民间也开始流传起各种关于太子谋反的谣言。百姓们人心惶惶,对朝廷的信任度急剧下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太子一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一方面要应对朝堂上的弹劾和汗王的猜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平息民间的谣言和恐慌。而幕后黑手们则躲在暗处,看着局势朝着他们预想的方向发展,暗自得意。

盛京城在夜色里宛如一座沉睡巨兽,东真皇宫便是这巨兽跃动的心脏。高大宫墙似沉默卫士,环绕着这片权力核心。宫墙之上,火把星星点点,微弱光芒在风中摇曳,努力驱散着浓稠夜色,却只能让皇宫轮廓在明暗间愈发神秘。

皇宫深处,一座宽敞华丽的大帐静静矗立。大帐由厚实牛皮制成,岁月与风雨赋予它深沉质感。帐外,东真国图腾——展翅雄鹰,在月色下若隐若现,鹰眸锐利,似要穿透黑夜洞察一切,双翅伸张,仿佛随时准备搏击苍穹,尽显威严。帐内,以羊脂为燃料的灯火熊熊燃烧,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青铜灯台上,瑞兽雕刻栩栩如生,狮吼、龙腾、麟跃,在跳跃火光中仿佛拥有了生命,为大帐增添了庄重神秘的氛围。

汗王努尔顶花端坐在大帐中央的虎皮座椅上。他身躯魁梧,如巍峨高山般沉稳,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王者霸气。黑色貂皮长袍裹身,领口袖口的金线云纹精致细腻,似流动的光芒,随着他的呼吸起伏,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神秘力量。腰间宽大黑色腰带,那颗硕大红宝石宛如燃烧火焰,夺目耀眼,彰显着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头上镶嵌无数宝石的金冠,造型独特如雄鹰展翅,宝石交相辉映,衬得他面容刚毅,深邃眼眸中透着思索光芒,仿佛在权衡着汗国的未来。

努尔顶花微微皱眉,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朝堂上的激烈争论。今日朝堂,群臣结党内斗。如今局面需妥善处置,只是矛盾该如何解决?

努尔顶花深知,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东真国的生死存亡,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掌舵,稍有偏差,便可能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思索,他缓缓抬起手,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正黄旗旗主苏烈、正白旗旗主多尔恭与汉红旗耿可喜进宫商议。”这简短的命令,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打破了帐内的寂静,也拉开了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商议序幕。

传令太监领命而去,脚步声在寂静宫道上渐行渐远,只留下轻微回声,仿佛是这场重大商议的前奏音符。

此时,正黄旗旗主苏烈在自己位于盛京城繁华地段的府邸中。府邸大门紧闭,四周静谧无声。书房内,布置简洁大气,书架上摆满了古今兵书战策,墙壁悬挂着巨大军事地图,上面各种颜色标记错综复杂,标注着各个战略要点、山川地势和敌军分布。苏烈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一本破旧发黄的兵书,正沉浸在对兵法谋略的深入思考中。

忽闻门外传来太监尖锐的传讯声:“正黄旗旗主苏烈接旨,汗王有令,速进宫商议要事!”苏烈微微一怔,手中书卷下意识停顿,随后迅速放下书本,起身整理衣衫。他动作沉稳有序,尽显长期军旅生涯养成的严谨作风。心中暗自思忖,汗王深夜召见,必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之事。联想到朝堂上的激烈争论,他猜测此次召见或许与国家战略决策紧密相关,很可能汗王已有了初步想法,召集他们是为了进一步商讨具体实施计划。

苏烈一边整理衣衫,一边吩咐管家:“取一盘白银赠与传讯太监。”管家迅速照办,不一会儿便端着一盘散发着光泽的白银走来。苏烈接过盘子,脸上带着温和而不失威严的微笑,双手递向传讯太监,同时轻声问道:“公公,不知汗王深夜所召何事?”他语气中既有对太监的尊重,又难掩内心的急切探寻。

传讯太监接过白银,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微笑。他微微抬头,目光平静而深邃地看着苏烈,答非所问地说道:“狼崽子们窝里斗,那是闲得慌。换做你是狼王,该如何做?”说完,便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观察着苏烈的反应。

苏烈先是一愣,脸上浮现出短暂的困惑神情。但他久经沙场,心思敏捷,很快便陷入沉思。他微微皱眉,目光在书房内四处游移,脑海中反复琢磨太监的话。他想到朝堂上大臣们为各自主张争得面红耳赤,这不正像狼崽子们在窝里争斗吗?而汗王作为狼王,自然希望大家摒弃分歧,团结一心,为整个狼群的生存发展共同努力。

想到这里,他眉毛上扬,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紧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懂了!”他心中明白,太监的话看似隐晦,实则巧妙暗示了朝堂争斗与汗王意图。汗王希望各方放下成见,携手合作,共促国家繁荣富强。

苏烈快步走出书房,在府门口,侍卫早已牵来一匹黑色骏马。这匹马身形矫健,毛色油亮,四蹄刨地,发出阵阵嘶鸣,尽显昂扬斗志。苏烈翻身上马,双腿轻轻一夹马腹,骏马便如离弦之箭般向着皇宫疾驰而去。一路上,马蹄声在寂静街道上清脆回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仿佛是为即将到来的重大决策敲响前奏鼓点。

在盛京城外的军营里,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正白旗旗主多尔恭正与手下将士们围坐在一起喝酒。营帐外,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欢聚而欢呼。

多尔恭盘腿坐在地上,面前的矮几上摆满了大碗的酒和大块的烤肉。他袒露着结实的胸膛,脸上泛着酒后的红晕,眼神中透着豪爽与畅快。“来,兄弟们!干了这碗!”他举起手中的大碗,大声呼喊着,声音在军营中回荡。众将士纷纷响应,齐声高呼,然后仰头将碗中的烈酒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多尔恭的兴致愈发高涨。他站起身来,抽出腰间的长刀,在篝火旁挥舞起来。刀光闪烁,与跳跃的火光相互辉映,他口中还念念有词:“想我多尔恭,一生就盼着在战场上痛痛快快杀一场!什么时候大汗一声令下,让咱们去踏平那些敌国,那才叫过瘾!”将士们大声叫好,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匆匆跑进军帐,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说:“将军,汗王有令,传您速进宫商议要事!”多尔恭手中的刀停在半空,微微一怔,随即咧嘴大笑:“哈哈,终于等到大汗吩咐大事了!兄弟们,先喝着,等本将军回来再接着痛快!”他随手将刀插入刀鞘,披上一件黑色的披风,大步流星地朝着营帐外走去。骑上战马后,他用力一甩缰绳,战马嘶鸣一声,朝着皇宫方向飞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土。

而在城内的一处府邸书房中,汉红旗耿可喜正神色专注地听取工坊管事的情况汇报。书房内,烛火摇曳,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和图纸,大多与军械制造、工艺技术相关。

耿可喜坐在书桌后,身着一袭深蓝色长袍,头戴黑色方巾,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精明与沉稳。工坊管事站在书桌前,微微躬身,小心翼翼地说道:“耿大人,最近工坊在新式连发弓弩的制作上遇到了些难题。部分零件的精度总是达不到要求,导致弓弩的射程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耿可喜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思索片刻后问道:“是工艺问题,还是材料问题?”管事连忙回答:“初步判断是工艺上有些瑕疵,工匠们在打磨和组装环节还不够精细。”

耿可喜点点头,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夜色,缓缓说道:“新式弓弩关系重大,绝不能掉以轻心。你回去告诉工匠们,务必精益求精。若是因为工艺不过关影响了军械质量,严惩不贷。另外,多准备些备用材料,以防万一。”管事连连称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家仆匆匆走进书房,抱拳说道:“大人,汗王有令,传您速进宫商议要事!”耿可喜微微一惊,心中暗自揣测汗王深夜召见的缘由。他转头对工坊管事说:“今天就先谈到这里,你回去按照我说的办。”说完,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走出书房,坐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朝着皇宫驶去。一路上,马车的车轮滚滚作响,仿佛也在呼应着这场关乎汗国命运的深夜之约。

汗王努尔顶花端坐在大帐之中,目光灼灼地望着帐外,不多时,便见三个挺拔的身影大步流星而来。正黄旗旗主苏烈身姿矫健,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大地的脉搏上;正白旗旗主多尔恭身形魁梧,虎背熊腰,带着一身豪爽不羁的气势;汉红旗耿可喜则身形略显单薄,却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睿智与内敛。

三人刚要行礼,努尔顶花已大笑着起身,双手向前虚扶,打断众人行礼:“各位爱卿,这里可不是朝堂那般拘谨之地,你我情同兄弟,那些繁文缛节就统统免了,都快快落座吧!”努尔顶花的笑声爽朗而洪亮,在大帐内回荡,瞬间驱散了几分严肃的气氛。

耿可喜微微欠身,脸上带着谦逊的笑意,小心翼翼地走到下手位置缓缓坐下。他向来谨小慎微,深知在这汗王面前,一言一行都需万分谨慎。多尔恭倒是毫无顾忌,大大咧咧地一屁股坐下,可屁股刚沾到座位,就像被火烫了一般亟不可待地站起身来,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满是急切:“汗王找我等有何大事,就别卖关子了,赶紧吩咐吧!”他性格急躁,心里藏不住事儿,此刻只想着尽快知晓任务,好一展身手。

努尔顶花见状,伸出手在空中轻轻下压,示意多尔恭稍安勿躁,随后将目光缓缓转向耿可喜。他的眼神中透着审视与期待:“耿爱卿,之前交代你筹备的三千把新式弓弩,如今情况如何?”

耿可喜身子微微前倾,恭敬地回答道:“回汗王,三千把新式弓弩已全部打造完成,且经过了严格的测试。这批弓弩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奇效。”他说话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透着自信与笃定。

努尔顶花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嗯,耿爱卿果然不负本王所托,做得很好。”说完,他又将目光投向苏烈,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苏爱卿,如今我东真军队士气如何?”

苏烈挺直腰杆,声音铿锵有力地回道:“汗王放心,我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涨,时刻准备为汗国效命,绝对可用!”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自豪,仿佛麾下的将士们就在眼前冲锋陷阵。

努尔顶花微微皱眉,神色凝重起来,缓缓起身,在帐内踱步。他的脚步沉稳而缓慢,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着汗国的未来:“诸位爱卿,如今我东真虽有一腔热血与精锐之师,但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我汗国钱粮储备已然不多。长此以往,恐难支撑国家的发展壮大。乱世之中,唯有不断征战,夺取更多土地、资源和人口,才能让东真国在群雄并起的局势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强国。”

说到此处,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多尔恭:“为了汗国的长远大计,本王经过深思熟虑,下定决心命多尔恭爱卿半月后领军出征大铭。大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饶,若能取胜,我东真将获得充足的资源,从而走上繁荣昌盛之路。多尔恭,你可有信心?”

多尔恭听闻此言,眼中瞬间爆发出兴奋的光芒,犹如饿狼见到猎物一般。他“唰”地一下单膝跪地,胸脯拍得震天响:“汗王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率领大军踏平大铭,为汗国开疆拓土,若有半点退缩,愿提头来见!”他的声音响彻大帐,充满了无畏的勇气与决心。